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认识与实践

2015-03-07 17:15梁荣照
师道·教研 2015年12期
关键词:人文性人格人文

梁荣照

人文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也是语文的本质属性。

一、科学地正确看待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

现代语文教学应努力改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教师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和个性人格,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类的伟大来自思想。”只有在教育中尊重思想自由,人们才能独立思考、探索,才有创新思维的生成,这样才有创新的人格和独特个性的发展。我们教学时还要改变过去语文统一的规范套式,提倡多元化,以免局限思维,使学生变得唯命是从,更不要使教学变得“伪圣化”。比如,一说起春蚕、蜡烛,就必然想到教师的无私奉献;一看到国旗升起,心里就想起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这是语文教学的误区,我们应该允许学生有自由多样的解说。

二、教師个人也要加强修养,具备丰厚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成为充满人文精神的教学,就应该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学生在这样的学习境界里,人文精神才能培养起来。因此,语文教师的个人素质是学生对学科产生感情的直接动因,“一个好老师就是一个学科。”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借鉴、创新,注重人格修养,培育现代意识,提升智力品质,加强知识素养,丰富语言功底,才能提高教学艺术,成为学生维善维美的“感染源”。同时,教师要与教材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教学过程中付出真情实感,以情动情。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教师要用心品味文章情感,首先接受课文的启迪与熏陶,讲课时才能引导学生入境体验,融情入理。相反,如果教师虚情假意,冷若冰霜,课堂教学就丧失了人文教育的意义。

三、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学生对文本材料的体验不应该被教师规范和统一,教师应鼓励学生对阅读材料有独立的见解,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只会削弱学生的人文体验,泯灭学生的个性。如教学《猴子下山》,讲一只小猴子看见桃子扔掉玉米,看见西瓜扔掉桃子,为追兔子扔掉西瓜,结果一无所获。传统的看法此寓言对猴子行为的批评,认为它三心二意,见异思迁。但在现今学生阅读时,不少学生从褒奖的角度认识猴子不安于现状,乃是敢于追求更高目标,教师应该鼓励、认可这种精神。这就是说,教学时可以允许学生对课文有多样的理解,甚至曲解、误解,不要被教学参考书的“定解”、“标准答案”局限,以体现阅读的多元性,这才能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创新思维。

四、建立开放的语文教育理念

教学内容的开放,语文教学不应只局限于课本,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只要是能够使学生有所发展,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资源,都可以作为教材,这样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广域性。另外,要根据学科的整合原理,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数学、自然、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与技能融会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如教学了《称象》、《乌鸦喝水》、《捞铁牛》等课文后,动手做实验;学习了《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希望的田野上》后学唱歌曲;学习了古诗《咏柳》、《江雪》后画一幅表现课文意境的画等等。

教学环境的开放则是指语文教育除了课堂教学外,还要开展课内外结合,从课本扩展到课外,举办读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如学习了《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后阅读《三国演义》、学习了《狱中联欢》后阅读《红岩》,学习了《只有一个地球》后调查地球环境资源受到污染、破坏的状况等。

责任编辑邱丽

猜你喜欢
人文性人格人文
人文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人文绍兴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