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技术规范》团体标准通过审定我国电梯应急处置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
9月24日,我国特种设备领域首个团体标准《电梯应急处置平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在南京通过专家审定。这项标准为提高我国电梯应急处置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规范应急救援服务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完善特种设备法规标准体系建设开辟了新途径,标志着我国电梯应急处置工作步入了规范化轨道。
电梯的数量及安全状况已成为世界城市建设及管理水平的标志性指标。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电梯数量从2005年的65.2万台增加到2014年的359.7万台,年均增长20%以上。目前,我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长量均为世界第一,日乘坐电梯人数已达14亿人次以上。近10年来,通过质监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我国电梯总数增长5.5倍,但万台电梯事故死亡率从0.49下降到0.13,电梯安全运行水平逐年提高,已接近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加快推进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工作,不仅是质检总局2015年在全国部署开展“电梯安全监管大会战”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质检部门服务民生的重要措施。为此,质检总局在全国确定了25个试点城市率先开展电梯应急处置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杭州、南京、广州等城市已建设完成“96333”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并投入运行,在及时响应故障报警、科学调度救援力量、快速解救被困人员等应急处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政府支持、社会认可和百姓欢迎。
《技术规范》由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会同杭州市特种设备应急处置中心、南京市质监局、广州市电梯安全运行监控中心共同起草完成。这也是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作为国家标准委确定的团体标准制定试点单位,研究制定的第一个团体标准。
业内权威专家表示,《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推进我国电梯应急处置平台建设,提高应急救援服务水平,统计分析电梯故障致因,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加强电梯风险预警监测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