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锻炼对注意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5-03-07 05:24李芬芬
湖北体育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注意力体育锻炼次数

王 超,李芬芬

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种事物的能力,是记忆能力的基础,在整个信息加工流程中处于始端地位,是实现高效学习的前提条件[1]。注意力在学生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注意力的改善对学习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1 研究方法

1.1 抽样调查法

采用分段随机抽样法,选取西安市远东二中高一年级学生为抽样对象,以首次抽取的一年级六班为一级单位,再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该班10人作为研究对象。

1.2 文献资料法

查阅关于体育锻炼对注意力、注意力对文化学习能力影响的书籍与文献,并加以归纳总结。

1.3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差异性分析。

1.4 逻辑分析法

采用对比、分析、归纳、综合等逻辑学方法对统计数据进行研究,对所得资料进行汇总比较。

1.5 实验法

1.5.1 实验对象

随机抽取西安市远东二中高一年级在校生10人 (男、女各5人)为实验对象。

1.5.2 实验的操作人员组成

实验人员由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免费师范生实习教师3人、硕士研究生团队8人和带队老师5人组成,共16人。实验开展前带队老师对整个团队进行培训,包括仪器的操作方法、训练注意事项及突发事件处理方法等。

1.5.3 十二分训练内容设计

1)训练形式。从跳绳、折返跑、台阶试验3种训练形式中选取2种作为一次完整12分的训练内容,每个内容连续训练6min,训练过程中如果感觉疲劳可以减缓动作速度,但不能停止运动。

2)训练时间安排。2014年9月22日-11月23日,对抽取的10名学生进行每周2次、为期8周的12分训练,共16次。具体的训练时间安排在周一和周四的15:00-17:00之间。一次完整的12分训练时间为12min,每次选取2个训练内容,每个内容的总时间为6min。

3)训练强度。运动强度是单位时间内的运动量,本实验以运动平均心率作为运动强度的评价指标,采用最大心率百分比法测定运动强度。通常提高有氧适能的运动强度采用70%-85%的最大心率[2]。10名高一学生的平均年龄为16岁,其靶心率范围为142.8-173.4次/min。本实验的每次训练时间为12min,通过设计适当训练的内容,使其平均心率控制在最佳运动心率范围之内。

1.5.4 实验过程

实验时间为10周,具体安排如下:

1)第1周,对抽取的10名学生进行注意力测验,注意力测验指标为集中注意力和分配注意力(转移注意力)。

2)第2-9周,对10名学生进行8周的12分训练,并详细记录每次训练学生12min内平均心率,严格控制训练的时间和心率,作为训练强度的评判标准。

3)第10周,对10名学生进行第2次的注意力测验,并详细记录测验数据。

1.6 注意力测试法

训练前后的2周为测试周,采用EP701C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测验10名学生的集中注意力,用BD-II-314动作判断仪测验学生的注意力分配能力,准确记录与统计2次测试的数据。

1.6.1 分配注意力测试方法

采用BD-II-314测试仪进行测试。预先设定测试仪,测试时间为1min,当按下开始按钮,测验仪器红灯亮起,测试者开始点按仪器随机给的红灯信号按钮。若点按正确则进行下一个提示,点按错误仪器将记录错误1次,不给出下一个信号,直至点按正确为止。测试完成时,仪器屏幕显示正确次数、错误次数和平均时间,操作者要及时记录相关数据。

1.6.2 集中注意力测试方法

集中注意力所用测试仪器为EP701C。仪器分为2部分,一部分为图形板接收靶,另一部分为仪器L型光笔。测试过程:仪器预先设定转速50转/min,运行时间60s。主试按“开始”键后,仪器发出“嘀嘀”两声以示被试者开始测试,被试者手持L形光笔跟踪图形板下白色光标,L型笔接触光标则显示在靶时间。若不接触光标,则为离靶1次,仪器则自动记录离靶次数。当定时结束后,仪器再次发出“嘀嘀”两声,以示结束。仪器记录在预定时间内被测试人员动作失败(离靶)的次数,在靶时间。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12分训练心率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心率法是运动强度的重要评价方法之一,它包括最大心率百分比法和心率储备百分比法。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无氧运动,心率必须在适合的范围之内才能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靶心率范围是运动中能获得最佳效果并确保安全的心率范围[2]。

表1 10名学生16次训练心率

表1可看出,10名学生16次训练总体的平均心率为158次/min,介于靶心率范围142.8-173.4之内。说明16次训练中,10人平均心率均控制最佳运动范围之内,运动强度适宜,学生能够获得最佳的运动效果。

2.2 分配注意力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分配注意力即注意的分配能力。注意的分配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对象或活动[3]。

2.2.1 平均时间分析

平均时间代表的是1min内平均每次点按所用时间。它的大小代表测试者点按速度的快慢,数值越大,速度越慢,点按的总次数越少。反之,数值越小,速度越快,点按的总次数越多。平均时间可以反映出把注意分配到其他活动、对象快慢的能力。

表2可看出,10名学生训练前的分配注意力测试时的平均时间为0.519 3s,经4周训练后的平均时间为0.44s,缩小了0.079 3s,说明学生分配注意的速度变快。训练前平均时间的标准差为0.048s,训练后为0.032s,减小了0.016s,说明10名学生训练后的平均时间更加趋于集中,个体差异逐渐缩小。

对训练前后分配注意力测试的平均时间差值进行正态性检验,P=0.798>0.05说明前后两次测试的平均时间差值符合正态分布。对训练前后平均时间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经检验P=0.000<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两次测试学生注意分配的平均时间缩小。

表2 分配注意力数据表

2.2.2 正确、错误次数分析

正确次数表示1min内测试者点按按钮正确的次数,表示分配注意力的准确度。正确次数越多,表示点按的准确性越高,错误次数越多,表示点按的准确性越差。

表2可看出,训练前,10名学生总体1min内点按的平均总次数为117.7次,训练后,平均总次数为137.1次,增加了19.4次。训练前1min内点按的正确次数115.2次,错误次数2.5次,训练后1min内点按正确的次数134.7次,错误次数2.4次,训练前后相比每min点按正确的次数增加了19.5次,错误的次数减少了0.1次。10人测试前后的正确次数的标准差缩小了1.317个值,错误次数的标准差缩小了0.964个值,说明两次测试的成绩趋于稳定,学生之间的差异性逐渐减小,12分训练对10名学生分配注意力的提高具有普遍适用性。

对训练前后点按的总次数、正确次数、错误次数的差值进行正态性检验,P>0.05,说明3项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用配对样本 T检验,1min内点按的总次数和正确次数的概率 P= 0.000<0.01,说明每分钟点按的次数具有非常显著性变化。对训练前后1min内点按的错误次数进行T检验,P=0.853>0.05不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训练前后点按错误的次数没有显著性变化。

总的来说,10名学生训练前后的1min内点按的总次数显著性增加,错误次数变化不明显,正确的次数显著性增加,学生的分配注意的准确性有了显著提高,通过4周的体育锻炼分配注意力有了明显提高。

2.3 集中注意力测试结果统计与分析

所谓集中注意力是指,个体全神贯注于某一个确定目标,不为其他内在、外在刺激的干扰而产生分心的能力[4]。由于人的感受性不能长时间保持不变,总有间歇性的加强或减弱,也就是注意具有周期性起伏。本实验中集中注意力的评价数据指标为在靶时间和出靶次数。

表3 集中注意力数据统计表

2.3.1 在靶时间分析

图1 在靶时间直观图

在靶时间是指测试者1min内手持L型笔与白色光标接触的时间。测试中白色光标是按照三角形运动轨迹做周期性运动,在靶时间的高低反映测试者集中注意于一个确定目标的能力。图1可看出,后测在靶时间曲线大部分位于前测之上,两条曲线只有2个完全相交的点,说明10人中只有2人的后测在靶时间低于前测在靶时间,5名学生的后测在靶时间明显增加,3名学生增加不明显。表3可看出,前测时10名学生的平均在靶时间为13.062s,后测在靶时间为15.339s,增加了2.277s,标准差增加了0.785s,说明学生的在靶时间成绩离散度增加,说明学生之间的差异变大,这与学生对本实验的训练内容敏感程度有关。

从对前后两次测试的在靶时间差值进行非参数 (K-S)正态性检验,P=0.324>0.05,符合正态分布。对在靶时间的两组数据进行T检验,P=0.037<0.05,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训练前后学生集中注意力测试的在靶时间有了显著性提高。

2.3.2 出靶次数分析

出靶次数是指测试者在1min内手持L型笔离开白色光标的次数。它反映的是测试者注意力不能集中于某一对象上的次数。出靶次数增多说明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次数增加,注意集中地周期性缩短,因此,出靶次数以评测集中注意力另一个重要指标。

表3可看出,9名学生的出靶次数都有所降低,两名学生的出靶次数减少较明显,1名学生的出靶次数略微增多,总体来看,10名学生前后两次测试的平均出靶次数每分钟减少了28.9次,标准差增大了6.834次,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变大,12分训练对学生的影响程度不同,部分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提高较大。

对前后两次测试出靶次数数据差值进行正态性检验,P= 0.459>0.05,符合正态分布;对两组数据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P=0.012<0.05,说明训练前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整体次数呈较少趋势。得出结论,12分训练队10名中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提高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适宜的体育锻炼能提高分配注意力水平。通过合理设计训练内容,适宜的体育锻炼对学生的分配注意力有着显著提高,表现为训练前后2次分配注意力测试的平均时间显著缩短,正确次数显著性增加。2)适宜的体育锻炼能提高集中注意力水平。10名学生训练后的集中注意力较训练前有显著性提高,表现为2次集中注意力测试的在靶时间有显著性提高,岀靶次数有显著性降低。

3.2 建议

1)提高对体育锻炼重要性的认识。体育锻炼对学生的注意力、文化学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学生应加强对体育锻炼价值的重新认识,积极参与到体育中去,培养运动兴趣与运动基础;体育锻炼的指导者,即学校领导、学生家长等,应给学生足够的锻炼空间、时间。2)合理安排体育锻炼运动强度。体育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体育锻炼的指导,使其掌握基本的运动方法与运动常识,能够合理安排自身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在有限时间内达到最佳的锻炼效果。

[1] 蔡笑岳.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 邓树勋.运动生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吴铁峰.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运动疲劳与其注意力关系的实验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

[4] 汤 艺.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对少年运动员平衡木成绩的影响[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9.

[5] 李青峰.对击剑运动员在比赛中集中注意力的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5(2).

[6] 郑裔军.六个月定向运动训练对中老年人注意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4(1).

[7] 殷恒婵.青少年注意力测验与评价指标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3).

猜你喜欢
注意力体育锻炼次数
让注意力“飞”回来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扬眼”APP:让注意力“变现”
依据“次数”求概率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