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比较

2015-03-07 06:42来伊楠蒋静静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徐州园林植物群落

敬 婧,陈 波,来伊楠,王 菲,蒋静静,李 娜,卢 山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比较

敬 婧,陈 波,来伊楠,王 菲,蒋静静,李 娜,卢 山∗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城市的植物景观是城市风貌的重要载体,不同的植物景观塑造了不同的城市面貌。如何利用植物景观体现城市文化,展现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景观风貌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尤为重要。青岛、徐州是同处于南暖温带绿化区域的两座城市,以徐州和青岛为研究对象,实地调查了青岛与徐州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对两地植物景观的异同与特色进行分析与比较,进而探究两地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形成机制,为两地乃至同区域其他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地域性;特色;形成机制

中国城市文化趋同现象近年来已越来越明显,“千城一面”和“景观趋同化”现象日益突出。大部分城市的绿化树种几乎千篇一律,造景手法相似,植物种类雷同,缺乏特色。城市景观是城市面貌的具体表现,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而植物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活的有机体,是园林中最具生命力的造园要素,它不会说话,但是通过自身的形态、色彩和明显的季相变化与人们交流。园林植物景观的表现形式与形成因素都较为复杂,受地域的地理气候、历史文化、特定时间、人文等诸多因素影响,往往能够展示地域的特色,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中国地域辽阔,气候带种类多样,植被丰富,不同地域气候不同、文化习俗各异,其植物景观也因承载着不同的地域城市特色而呈现出不同风貌。如何利用植物景观充分表现城市特色,成为独一无二的城市园林景观十分重要。

目前国内外有关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及地域性园林植物景观的相关研究理论、著作文献等并不多,且未得到广泛的推广,尤其是针对特定区域、气候带与城市的研究,对植物景观的人文因素及时间、空间方面的研究也较少。对青岛与徐州的植物景观研究主要集中在树种的调查与应用[1-2]、植物区系及多样性研究[3-4]及一些具体公园的设计探讨。徐州与青岛是两座同位于南暖温带的城市,气候条件有些许类似,城市文化却截然不同。在此环境条件下,两城市的园林植物景观特色自然也会有相同也有不同。通过对青岛与徐州植物景观特色的调查与研究,加深对植物景观特色营造的理解,掌握同一气候带不同城市植物景观特色存在异同及产生异同的原因,有利于地域性特色的保留与延续,为设计出符合当地特色的植物景观提供指导意见,为南暖温带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提供借鉴。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青岛、徐州是同处于我国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城市绿化区域的两座典型城市,区域地势西高东低,属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少雪以晴日为主,年降水量约600~915 mm[5-6]。青岛地处119°30′—121°00′E,35°35′—37°09′N,太平洋黄海西岸,山东半岛南部。青岛地区隶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暖温带南部落叶栎林亚地带⁃胶东丘陵栽培植被、赤松麻栎林区,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地理区系成分多样,主要以华北区系成分为主,植物区系成分存在更多的喜暖祖先。徐州地处116°22′—118°40′E、33°43′—34°58′N,江苏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有较为突出的殖民文化与海洋文化,徐州地区隶属泛北极植物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华北地区,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泛热带、东亚和东亚⁃北美成分为主体,成分较为复杂,温带分布类型占优势,徐州市地带性森林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由于历史上人类长期的垦殖和战乱破坏,原始植被已不复存在,除丘岗局部仍残留有小面积的次生落叶阔叶杂木林,均为人工栽培植被[7]。

濒临海洋的青岛自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海防要塞和对外贸易港口,曾被德国殖民,在占领青岛的14年间,德殖民当局倾巨资对青岛进行了规划建设。逐渐地,建造出了一个德式风格的现代化港口城市,这对青岛影响极深,甚至奠定了当今青岛的城市格局和建筑风貌的基调,很多洋溢欧洲市镇色彩和风情的建筑、园林景观。徐州古称彭城,建城历史有2 600多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极为深厚。同时,徐州也是彭祖文化的发源地,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汉代三绝”之称的汉墓、汉俑和汉画像石名扬海外。各种汉代历史遗迹、人物事迹十分丰富,因而有“两汉文化看徐州”说法。历史文化在徐州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使得徐州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1.2 研究方法

以景观设计理论,景观生态学及植物规划设计理论为指导,收集资料为基础,通过对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选择青岛与徐州发展较为成熟的18块园林绿地(具体包括青岛市百花苑、中山公园、栈桥公园、鲁迅公园、青岛水族馆、小青岛公园、榉林公园、八大关绿地、青岛山公园、李沧文化公园、唐岛湾滨海公园和徐州市云龙公园、湖滨公园、快哉亭公园、奎山公园、东坡养生广场、彭祖园、珠山公园),共计60个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青岛、徐州植物景观进行现状的调查分析,并对其特色与形成机制进行归纳总结与比较。

2 植物景观特色比较

2.1 季相分明的南暖温带植物景观

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同处南暖温带的青岛与徐州主要科均有蔷薇科、木樨科、豆科、忍冬科、槭树科,其中蔷薇科作为北半球温带分布最广的科,优势明显,在两地均超过20种。两城市温带性科优势明显,主要与两地均处南暖温带地区有关,热带、亚热带成分较为丰富(表1),反映了该区系的过渡性特点[3],主要是因为两地处南暖温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

青岛调查群落中共计树种133种(含品种、变种),其中常绿树种51种,落叶树种77种,半常绿树种5种,阔叶树种115种,针叶树种18种;徐州共计153种(含品种和变种),其中常绿树种63种,落叶树种82种,半常绿树种8种,阔叶树种143种,针叶树种10种。青岛、徐州地带性植被均为落叶阔叶林,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常绿树种冬季常常成为北方地区的焦点,落叶树种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姿态,有较为明显的四季差异,景观效果更加丰富妙趣。春夏植物枝叶茂盛,枝条交织成网,叶片相互重叠,空间围合感也较强,秋冬落叶,枝条叶子稀疏,视线穿透性增强,空间围合感也减弱。青岛针阔混交林比例最高,达到80%,其组成成分是以雪松(Cedrus deodara)、黑松(Pinus thunbergii)、龙柏(Sabina chinensis cv.Kaizuca)为代表的针叶树种和以朴树(Celtis s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为主的阔叶树种组成,日本樱花(Cerasus yedoensis)、日本晚樱(Cerasus serrulata var.lannesiana)、垂柳(Salix babylonica)等也在群落构成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徐州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多,达到57%,其组成成分是以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女贞(Ligustrum lucidum)、石楠(Photinia serrul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为代表的常绿阔叶树种和以鸡爪槭(Acer palmatum)、朴树为主的落叶阔叶树种组成,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紫叶李(Prunus cerasifera f.atropurpurea)、旱柳、木绣球(Viburnum macrocephalum)等也在群落构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表1 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科分布型比较

2.2 青岛植物景观特色

2.2.1 动态水体的滨海植物景观

青岛是典型的滨海城市,“蓝天、绿树、碧海、沙滩”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具有独特风格的滨海植物景观是展示城市魅力与特色的窗口。滨海地带的立地环境决定了其只有特殊树种可以良好生长,树种较为单一。青岛滨海植物群落几乎全部选用乡土树种及抗海风、耐盐碱等抗性较强的树种,朴树、黑松、日本五针松(Pinus parviflora)、海桐(Pittosporum tobira)、大叶黄杨(Buxusmegistophylla)等植物常植于沿海景观带。最有特色且应用最多的黑松树姿刚美、苍翠挺拔,与汹涌海浪分氛围相呼应,滨海树种常常受海风影响,树冠形态不对称,还常常与山石海礁、沙滩水湾相间,交织成异景奇观。但由于下层植物应用较少,种类、层次单一,景观效果稍显单调。

2.2.2 乔⁃草模式为主导的植物景观

青岛城市园林植物景观以乔⁃草复层结构为主,灌木、草本植物应用很少,尤其草本种类过于单一,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乔木以朴树、刺槐、榉树(Zelkova serrata)、榆树(Ulmus pumila)、雪松(Cedrus deodara)、黑松等为主,或形成纯林或形成混林与草坪搭配,而朴树、刺槐、榆树、法桐(Platanusacerifolia)等落叶乔木株高冠幅大,分支点高,林下空间极为开阔,栽植于空旷的草坪中,不配置或配置较少的灌木、草本植物,冬季景观更显荒凉萧条。虽然群落结构简单,冬季显较萧条,但落叶树种与草坪结合、常绿针叶树种与草坪的搭配种植,简单、幽静、朴实,使人身心得到放松,别有一番风味。偶尔点置景石,模拟青岛山海景观,特色十分鲜明。

2.2.3 充满异域风情的植物景观

青岛曾先后遭德、日、美入侵,几度沦入帝国主义殖民,呈多元化历史特色,具有浓郁的欧洲风格及一定的东洋风格。青岛受殖民城市影响,引进外来树种,充满异域风情。19世纪末的青岛城市规划中还将行道树作为“礼仪设计”[8],行道树成为青岛城市一种特有的“城市元素”。八大关绿地中,每条路栽植特定的行道树,一步一景。法桐、刺槐、黑松、雪松等是十分有代表性的外来引进行道树树种,法桐常常形成绿荫街景,秋日金黄的叶子与欧式“红瓦黄墙”建筑相映衬,营造了浓郁的“欧陆风情”。雪松作为青岛市树应用很广泛。青岛旧道路是以槐为最初设计理念,干路两侧分出众多支路,栽植了很多刺槐。刺槐因其花的清脆与香甜,可做槐花烙饼、下汤面、包子饺子等当地风味小吃,深受市民喜爱。春夏之交的青岛,满树黄色的槐花,香气十足,令人印象深刻。

2.3 徐州植物景观特色

2.3.1 静态水体的滨湖植物景观

徐州以云龙湖作为标志性景观,其独特魅力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留下民间文学作品,给徐州增添了许多诗情画意。徐州“湖”的静与青岛“海”的动形成风格鲜明的对比,由于湖面辽阔,视野宽广,常营造较为宁静的氛围,植物景观较为精致,常形成丰富林冠线与林缘线,植物种植疏密有致,偶尔运用特殊姿态的植物点景,搭配块石及色彩丰富的观花类乔灌木形成视线焦点,营造优美的植物景观[9]。并善于运用乡土树种,注重色彩搭配,各种花卉及草本营造自然野趣氛围,季相景观丰富。

2.3.2 多层次的植物景观

徐州城市园林植物造景优异,植物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大多为乔⁃灌⁃草配置模式。榉树、朴树、国槐(Sophora japonica)、香樟、雪松等大乔木株高冠幅大,拔高了群落的整体高度,属于空间的最高层次;石楠、鸡爪槭、樱花、桂花、紫薇(Lagerstroemia indica)等小乔木高度从2.5~4.5m不等,丰富了大乔木与灌木的中层空间,属于空间的第二层次;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海桐、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金边大叶黄杨(Buxusmegistophylla‘Ovatus Aureus’)等灌木以丛植或球状散植的方式构成空间的第三层次;草本植物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吉祥草(Reineckia carnea)、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及作勾边的沿阶草(Ophiopogon bodinieri),铺就了空间的第四层次。复层树群景观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种类应用较多,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高,配植整齐有序,种植空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绿量,不仅整体景观效果好,还有着较好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是植物景观设计中较为提倡的一种配置方式。

2.3.3 两汉文化浓郁的植物景观

徐州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两汉历史文化的代表,楚汉文化与战争文化是最为突出的历史文化要素。植物景观在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建筑、构筑物、小品等方面配合其展现雄浑和古朴的蕴意,除了对色彩美和形式美的注重,更加善于营造具有意境的植物景观。园林植物与亭台楼阁等构成一幅古典人文与自然高度融合的山水画卷,如再现了人们笔下的诗境。在纪念性及具有历史氛围的公园绿地,善于运用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如杨树的惆怅伤感、柳树的依依惜别、杜鹃大无畏的牺牲精神、菊花的高风亮节、松柏的永恒与不畏严寒[10]。

2.4 典型案例

2.4.1 青岛鲁迅公园

以青岛鲁迅公园西侧滨海礁石沙滩植物景观为例。该群落占地852 m2,属常绿针叶型群落,为纯林群落,垂直结构为乔⁃灌模式,群落植物形成半开敞的覆盖空间,共有5种植物。植物配置模式为:黑松⁃海桐+锦鸡儿(Caragana sinica)+珊瑚树(Viburnum odoratissimum var.odoratissimum)+大叶黄杨(图1)。常绿落叶树种比为1∶0.25,针叶阔叶树种比为1∶0.25,乔灌树种比为1∶0.25。群落植物多样性较低,以黑松为主要上层乔木,占据优势,形成等高的林冠线,简洁而壮观,表现出黑松特殊树种的形态美,颇具滨海特色。下层以球形灌木为主,点缀草坪上,大部分地表裸露,群落层次结构趋于简单,空间利用率较低,生态性不高。群落主要为常绿树种,季相特征不丰富,但黑松较高的分支点为游人一年四季在海边游赏提供了一个可活动与蔽日的空间。

图1 青岛鲁迅公园的植物景观平面图

2.4.2 徐州彭祖园

以徐州彭祖园瀑布池北侧人造水景池植物景观为例。该群落占地430 m2,属常绿落叶阔叶型群落,为混交式群落,垂直结构上为乔⁃灌⁃草模式,群落植物形成半开敞的空间。该群落共有植物17种,植物配置模式为:鸡爪槭+桂花+女贞+香樟+朴树+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石楠+洒金东瀛珊瑚(Aucuba japonica var.variegata)+红花檵木+海桐+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黄杨(Buxus sinica)+小蜡+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小叶女贞+马甲子(Paliurus ramosissimus)⁃沿阶草(图2)。常绿落叶树种比为1∶0.31,针叶阔叶树种比为1∶16,乔灌草树种比为1∶1.67∶0.17。该临水植物群落层次丰富,上中下层层次分明,植物空间利用率较高,造像黄杨与小蜡为景观增添了几分精致。群落季相景观也十分丰富,香樟、女贞、桂花、广玉兰等常绿树种与鸡爪槭、朴树等落叶树种混植,使冬季景观富有变化,不至过于萧条冷落。群落色彩也较为丰富,红花檵木一年四季叶色暗红,春季红花檵木先叶开紫红色线形花,配以白色的海桐花,一片生机盎然,夏季广玉兰开白色大花,秋季鸡爪槭叶色变红,桂花飘香,四季色彩丰富,趣味十足。

图2 徐州彭祖园的植物景观平面图

3 形成机制

3.1 自然因素

青岛、徐州同处南暖温带,气候带相同,因而在气候特点、植物区系以及园林植物材料应用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从地理区位来看,徐州市在江苏省最北端,处于内陆,青岛市在山东省南部濒临海洋,两省相邻。从气候条件来看,徐州为大陆性季风气候,而濒临海洋的青岛则带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因此在植物分布的科数、种类方面还是会有所差异,是形成各具特色的植物景观的基础。青岛共有植物种类152科654属1 237种(含变种),其中30种以上的科有菊科、蔷薇科、豆科、禾本科、唇形花科、百合科、莎草科等[11]。徐州共有种子植物130科486属850种(含变种),种类较多的优势科依次为菊科、禾本科、豆科、蔷薇科、莎草科、十字花科、百合科、唇形花科、石竹科、玄参科、蓼科、毛茛科、榆科和伞形科[12],其中菊科、蔷薇科、豆科、禾本科、百合科、唇形花科等在两地均种类繁多。青岛受沿海台风、海雾海潮及冷空气影响,其滨海植物要求抗风御寒、耐干旱、耐盐碱,与徐州植物的构成有所区别。如雪松、龙柏、黄连木(Pistacia chinensis)、朴树、刺槐、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白蜡(Fraxinus chinensis)等树种适应其滨海环境,应用频率较高。青岛、徐州均以热带和温带分布属占比最大,但在其具体比例上仍有区别,在徐州天然植物区系组成中,温带分布属占总属的42.5%,其热带植物成分也占有较大比例,为38.4%[3],青岛温带分布属占区系总属数的61.29%,热带分布属占20.65%,另外还有世界分布属9.03%和中国特有属9.03%。

3.2 人文因素

青岛在被德国占领(德占)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引进诸多国外树种。德国在青岛拆除住房,新建苗圃,引进刺槐、法桐、日本黑松、日本扁柏(Chamaecyparis obtusa)、无刺槐,以及西欧国家的苹果(Malus pumila)、梨(Pyrus sorotina)、桃(Amygdalus persica var.persica)等200多种植物进行驯化[13],从中选取适应性较强的苗木用于山地造林和城市绿化,其中的刺槐和法桐,得青岛地利之优势,繁衍最快,在如今的园林植物应用中也较多。如榉林公园以及八大关公园中成片的刺槐林、李沧公园疏林草地中的法桐等。德占期间引进的树种较多,在如今的青岛园林中仍应用广泛,导致青岛的乡土植物比例下降。在本次调查的样地中,青岛的乡土植物占43%,少于外来植物,未在植物群落中占优势。

徐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云龙湖被赋予了特有的历史文化特色,历史遗迹、人文古迹众多,历史文化对徐州园林的影响,表现在以文化为主题的公园,如纪念彭祖的彭祖园,通过名人雕塑与周围植物景观的搭配,洋溢出浓郁的历史气息,并依托云龙湖为背景,依托山坡地形,在植物配置上相对偏向中国古代的自然式造园风格,善于营造较为精致的园林植物景观,植物群落层次较为丰富,更加注重植物色彩的搭配,假山的应用也较多,与植物相组合配置。

4 小结与讨论

青岛的植物景观较多地应用了常绿树种雪松造景,山茶(Camellia japonica)、月季(Rosa chinensis)应用也相对较多,充分考虑到市花市树,有利于城市形象的塑造、特色的展现。此外,青岛乔草模式的植物配置营造了开敞空间,自成特色。但植物配置模式较单一,景观上稍显单调。建议适量增加灌木及地被植物的应用,使配置模式多样化;加强灌木的应用,配合小乔木,丰富群落的中层景观,增加层次感,提高群落的稳定性;草本植物造景易成效果,用时较少,建议多增加一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应用,以增加地被景观丰富度。雪松、黑松、法桐等外来树种在青岛栽培久,已逐渐乡土化,在园林中应用普遍,并逐渐形成青岛本身的植物景观特色。虽然如此,那些青岛土生土长的植物却鲜有应用。在青岛今后的植物景观设计中,宜多加入青岛特有植物及乡土植物,如大叶胡颓子(Elaeagnus macrophylla)、胶东卫矛(Euonymus kiautschovicus)、山蜡梅(Chimonanthus nitens)等[14],以塑造青岛的植物景观特色。

徐州园林大多为自然式,绿化基础好,生态效果突出,植物配置精致秀气,群落种类丰富,搭配合理,总体植物景观效果较好,值得借鉴学习;乡土植物的应用较多,较好地实现了适地适树原则,宜继续保持。在植物配置上,可以适当减小常绿树种的应用比例,更加符合当地的气候特征[1]。徐州园林应用树种较为丰富,但缺乏基调树种,重点不够突出,一定程度降低了景观特色。徐州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但缺乏系统的展示,特色不够突出;同时,市花市树在徐州园林中应用较少。建议在今后的园林建设中,增加文化的展示,如考虑植物与文化小品的搭配等;增加市花市树的应用,展示徐州城市风格,塑造具有徐州特色的植物景观。

[1] 张光琴.徐州市园林绿化树种的应用与规划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

[2] 王建萍,李海梅,王翔.青岛市常绿阔叶树种应用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10):47-49.

[3] 杨瑞卿,杨学民.徐州市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23-8324.

[4] 郑爱芬.青岛市公园绿地木本植物多样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5] 王国玉,白伟岚,梁尧钦.我国城镇园林绿化树种区划研究新探[J].中国园林,2012,28(2):5-10.

[6] 陈有民.中国园林绿化树种区域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7] 滕雅元.徐州市水利志[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

[8] 王铎.青岛行道树:生态都市风情画[J].走向世界,2006(2):86-92.

[9] 田雨,付杰.徐州市金龙湖景区植物景观设计研究[J].林业实用技术,2011(6):52-55.

[10] 胡晓梅,黄成林,张云彬.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表达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4):8-11.

[11] 青岛市史志办公室.青岛市志·自然地理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

[12] 华栋.徐州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J].徐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9(4):52-56.

[13] 周金凤.青岛德占时期租借地园林[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4.

[14] 惠光静,王丹,刘孟,等.青岛市冬季园林植物景观调查分析[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3):255-258.

(责任编辑:张瑞麟)

S 731.2

A

0528⁃9017(2015)11⁃1853⁃06

文献著录格式:敬婧,陈波,来伊楠,等.青岛、徐州城市园林植物景观特色比较[J].浙江农业科学,2015,56(11):1853-1858.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48

2015⁃07⁃0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E08023)

敬 婧(1990-),女,湖南桃园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植物景观规划设计。E⁃mail:276680422@qq.com。

卢 山。E⁃mail:lushan516@163.com。

猜你喜欢
徐州园林植物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疫散待春回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我国西北某陆地油田采出水微生物群落结构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