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璐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及毒副反应观察
李颖璐
目的探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评价及毒副反应。方法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 对照组患者则单纯采用顺铂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采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65.0%, 明显高于采用单纯顺铂治疗的对照组4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且毒性反应可耐受,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可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伊利替康;顺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毒副反应
非小细胞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肺癌疾病, 其约占据了肺癌总数的80%~85%, 患者初期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多数患者就诊时已为晚期, 其手术治疗难度较大, 因而临床上通常将化疗作为该病的常用治疗方式[1]。本院为探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在该病中的应用价值, 了解其临床疗效及毒性反应,采用两种方式对接收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 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接收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检查、病理检查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 以随机数字表法为依据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29岁, 女11例, 患者年龄最小35岁, 最大69岁,平均年龄(45.5±5.5)岁;观察组中男28岁, 女12例, 患者最小年龄36岁, 最大年龄70岁, 平均年龄(44.2±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前均行6 mg格拉司琼静脉滴注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 即于治疗的第1天、第8天及第15天分别给予患者静脉滴注60 mg/m2伊利替康治疗, 并于治疗的第2天到第4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30 mg/m2顺铂治疗, 以1个月为1个疗程, 患者均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则在常规进行静脉滴注6 mg格拉司琼治疗的基础上于治疗的第2~4天给予患者静脉滴注30 mg/m2顺铂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判定标准[2]以WHO中关于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其临床疗效主要包含四种, 即进展、稳定、部分缓解及完全缓解。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65.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42.5%, 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观察组40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11例, 占27.5%, 肝肾损伤28例, 占70.0%, 脱发15例, 占37.5%, 血红蛋白减少22例, 占55.0%, 呕吐17例, 占42.5%, 白细胞减少26例, 占65.0%;对照组40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12例, 占30.0%, 肝肾损伤27例, 占67.5%, 脱发17例, 占42.5%, 血红蛋白减少24例, 占60.0%, 呕吐18例,占45.0%, 白细胞减少24例, 占60.0%, 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非小细胞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肺癌疾病, 且约占据了全部肺癌的80%~85%左右。非小细胞肺癌主要包含大细胞癌、鳞癌、腺癌等, 和小细胞癌相比该病患者的癌细胞生长分离较为缓慢, 且扩散转移较晚。近些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及生活环境的改变, 我国的肺癌患者逐渐增多,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率。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 因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晚期, 使得手术治疗难度增加。因而, 临床上通常将化疗方式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方法, 然而由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耐药性较强, 给予患者单纯化疗治疗通常难以取得理想的疗效, 加之化疗毒性反应大, 极易对患者的身体恢复造成影响。因此, 为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上仍需探讨更加安全有效的方式进行治疗。
临床上通常将铂类、长春瑞滨、紫杉醇等作为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的常用药物, 但其治疗总有效率均在20%~30%之间, 效果并不显著, 因而仍需继续进行研究探讨。近些年来,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 伊利替康逐渐被应用于该病的治疗中。伊利替康属于喜树碱半合成衍生物的一种, 其特异性和拓扑异构酶Ⅰ结合, 并可诱导可逆性单链断裂, 对DNA双链结构的解旋有促进作用, 并可干扰DNA转录及复制, 从而发挥良好的抗癌效果[3]。而顺铂则可在解离自身所含氯后和DNA上的胞嘧啶、腺嘌呤、核碱鸟嘌呤等进行结合, 并可和DNA单链内两点交叉联结, 或和双链间交叉联结, 进而破坏DNA的结构及功能, 发挥良好的抗癌效果。因此, 将两者联合应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必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后其总有效率为65.0%, 明显高于采用单纯顺铂治疗的对照组4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这一研究结果可以看出, 采用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对肿瘤予以良好的灭杀和控制, 有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经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发现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可以看出, 与单纯顺铂治疗相比, 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不会导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增高, 用药相对安全。
综上所述, 给予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伊利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且毒性反应可耐受,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可在较大范围内推广。
[1]蔡丽君, 刘咏梅, 卢铀.EGFR-TKIs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0):675-678.
[2]寇军燕, 洪卫, 洪丹, 等. 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中国癌症杂志,2014,24(3):197-202.
[3]孙立伟, 任秀宝.动脉灌注介入联合厄洛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脑转移疗效分析.天津医药,2014,42(3):271-27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02.082
2014-10-29]
473000 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