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相关研究

2015-03-07 09:24
安康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交友表象异性

秦 楚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社科部,广西 南宁 530007)

高职学生在大学阶段的人际交往状况能反映出他们社会化的程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很多,本文以实证方式研究高职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关系,以期针对不同认知风格的高职学生提供相应的人际交往训练对策。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被试的选择

被试为广西南宁市随机选择的三所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的高职学生。共发放435份问卷,收回428份有效问卷,其中,男生180人,女生248人;大一143人,大二136人,大三149人;文科专业117人,工科专业239人,艺术专业72人。

1.2 测量程序和工具

主试由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担任,以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主要变量采用的测量工具如下:

1.2.1《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问卷为上海师范大学王伟自编问卷,在他的研究中《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克伦巴赫系数为0.83,数据显示此问卷能比较可靠、有效地测量大学生认知风格。量表中有“思维内倾—思维外倾”(1、6、7、12、13、16题)、“直觉—分析”(2、5、8、11、14题)、“言语—表象”(3、4、9、10、15题)3个维度,共16道题目,其中14、15题为反向计分题[1]。

1.2.2《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量表》。问卷为上海师范大学王伟自编问卷,他的研究中《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量表》的整体克伦巴赫系数为0.69(一般来说克伦巴赫系数在0.7以上为可接受,因本问卷维度太多,所以0.69也视为可接受),可以比较可靠、有效地测量大学生人际交往状况。量表中有“主动交往意识”(2、3题)、“主动交往行为”(4、5题)、“人际交往广度”(6、10题)、“人际交往深度”(9题)、“结交异性主动性”(11题)、“人际交往的合群性”(7、12题)、“人际交往的目的性”(8题)、“人际交往的直觉性”(14题)、“人际交往的原则性”(15题)、“同、异性朋友均衡性”(1、13题)、“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16题)等11个维度,其中6、12、16题为反向计分题。

2 结果与分析

高职学生对于主动进行人际交往的态度和意愿比较积极,占受调查人数的35.3%,29.7%的人愿意主动交往,而人际交往态度和意愿较弱的仅占3%。在交往深度上,28.3%的学生倾向于在人际交往中建立亲密朋友的关系。在合群性上,有将近70%的学生有较好的合群性,合群性较弱的学生仅占2.8%。在交友的目的性与原则性上,受调查的学生中仅有6.1%在交友时抱有明确的目的,30.8%的受调查者在人际交往中有明确的原则。详见表1。

表1 高职学生人际交往状况各个维度概况

高职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特点为人际交往的意愿较强,在交友行动上也较为主动,希望能在人际交往中找到亲密朋友,能与周围的人融洽相处,交友的目的性不强,交友时讲求感觉,交往中讲求原则,同、异性朋友的数量不均等。详见表2。

表2 高职学生认知风格各维度与人际交往状况各维度的相关系数

从表2数据可得出如下结果:

第一,在“思维内倾—思维外倾”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交往深度,主动交往意识,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同、异性朋友均衡性,人际交往的合群性,人际交往的直觉性,人际交往的原则性,人际交往的目的性均呈显著相关。

第二,在“直觉—分析”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主动交往行为,主动交往意识,人际交往广度,人际交往深度,结交异性主动性,同、异性朋友均衡性,人际交往的目的性,人际交往的直觉性,人际交往的原则性呈显著相关。

第三,在“言语—表象”维度上,高职学生的主动交往意识,人际交往深度,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结交异性主动性,人际交往合群性呈显著相关。

3 讨论

早期学者对认知风格的研究多集中在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两个维度,Witkin等人通过研究发现,场依存型的人较喜欢的情境通常是与人有联系的,他们是社会定向的,而场独立型的人更喜欢独处,在人际关系中自主性较强,他们是非社会定向的。本研究中将认知风格分析为“思维内倾—思维外倾”“直觉—分析”“言语—表象”三个维度,通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高职学生认知风格的三个维度中,“思维内倾—思维外倾”这一维度与人际交往各方面中的大部分均呈现出显著相关,这与王伟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直觉—分析”维度与人际交往各方面中的大部分均呈现出显著相关,“言语—表象”这一维度与人际交往各方面的显著相关少于“思维内倾—思维外倾”这一维度和“直觉—分析”维度。认知风格的三个维度都与交往状况中的主动交往意识、人际交往深度和人际交往的合群性三个方面呈现显著相关,这说明主动交往意识较强、愿意深入人际关系并建立亲密朋友关系、更愿意与他人相处的高职学生可能更倾向于思维外倾、分析和表象的认知方式。

在“思维内倾—思维外倾”维度得分越高,说明该学生主观上更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希望通过密切交往建立亲密的朋友关系,在人际交往中更随和与合群,更具原则性,但也看重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主观经验和情绪体验。结果中反映的另一现象是:“思维内倾—思维外倾”维度得分高的学生虽然主动交往意识强,但是实际表现的交往行为,人际交往广度以及结交异性主动性三方面却差异不显著。通过与学生的交谈,笔者发现很多高职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还是沿用高中时期的班级制度,学生人际交往的圈子还是以班级为主,对于院系、专业、年级的概念较为淡薄。班级成员之间平时呈现上课见面,下课基本不见,宿舍常见的人际交往景象,形成小团体的社交圈子,班级的男女同学更是少来少往。这些都是导致学生人际交往意识强,但表现出的实际行为少,人际交往广度窄,结交异性主动性差的原因。

在认知风格中的“直觉—分析”维度,越倾向于分析,越注重细节和事实的高职学生则越表现出更强的主动交往意识,主动与人交往,交往广度与交往深度的把握较好,在与异性和同性朋友的交往中能保持平衡,有人际交往的目的性、原则性,也注重自我的情感和情绪体验,在人群中表现得较为合群,但在与周围人群交往中建立亲密关系的较少。在对高职学生认知风格的分析中,年级在“直觉—分析”维度上呈现正相关,说明高年级的学生倾向于分析,他们重视细节和事实,这种思维风格会体现在学生交友状况中,他们交朋友会表现得更为大方,不同于刚入学时的较为被动,在交友中讲原则注重自我心理感受,由于在交友时考虑的因素过多,可能也导致倾向于分析型思维的学生在交友中不会轻易建立亲密关系。

在“言语—表象”维度,倾向于表象的高职学生在主动交往意识、人际交往深度、与周围人群交往深度、结交异性主动性、人际交往的合群性上得分更高。在“言语—表象”认知风格的调查中,男生更倾向于表象,工科学生相对于文科和艺术专业学生更倾向于言语的认知方式,艺术专业学生对于表象的认知最为典型。从性别差异上看,男生在与同性和异性的交往中更为主动,文科和艺术专业的男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

4 对策

人际交往是反映个体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之一,李志宏等人在研究中指出,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以及偏执成为影响高职学生人际关系的三大突出问题[2]。引起人际交往问题的因素有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风格,学校可以通过改善个人因素来影响学生人际交往的改善。

学校可构建有针对性的人际交往训练综合课程。从调查中可看到,高职学生交往意识要强于主动交往行为,学生愿意主动交往但是往往缺乏行动力。这说明在人际交往中光有意愿是不够的,还需要运用相应的交往技巧。高职学生由于涉世不深,缺乏交往技巧的运用,在交往中不善于体察,又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往往容易陷入交往的误区。

学校可根据学生认知风格的不同给予相应的人际认知训练与人际交往技巧训练。马少荣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人际认知方面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理想化、归因偏差、自我中心、过分苛求等认知障碍[3]。思维外倾的学生更愿意主动交往,但他们看重自我的主观意识和情感体验,对于他们的人际认知训练应该避免使他们受到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和刻板印象的影响。思维内倾的学生则要让他们学会接纳自我,欣赏自我,辩证看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高职学生中在低年级的时候更多地表现出直觉型认知风格,到高年级时更多地倾向于分析型认知风格。学校在设计人际认知训练课程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过于看重自我感觉而忽略朋友感觉的行为要引导他们避免出现因第一印象否定别人的情况;高年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回归了理性的状态,但是思虑过多却成为他们人际交往中的问题。针对高年级学生的人际认知训练课程要侧重于如何使他们能在人际交往中拿出真心与人相处,只有这样才能使其真正完成社会化,找到归属感。

人际认知训练课程完成后,学校要给学生建立相应的档案,在档案中将学生的人际认知习惯记录清楚,以方便人际交往技巧训练课程的展开,提高训练的针对性。相对于人际认知训练课程,在人际交往技巧训练课程中可提高教师的自主性,不必有规定动作,可由教师自由组合。教师可指导学生的交往技巧训练内容主要有引导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和能力(比如能将心比心地考虑别人的需要)、在交往中如何表达自己的真诚和热情(如何遵循交往中的平等原则)。具体实施可以进行模块化处理,如学会倾听、学会沟通、学会拒绝、学会说服、学会赞美等。

[1]王伟.大学生认知风格与人际交往状况的相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61-62.

[2]李志宏,陈子祥,杨杰,等.高职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探析[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12(2):227-230.

[3]马少荣,张丽霞,赵西敏.高职新生人际关系调查研究[J].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3(4):28.

猜你喜欢
交友表象异性
孔子论交友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异性组
闲谈“交友”
表与里
异性齿轮大赏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交友如择居
交友之道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