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银飞
(淮安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江苏 淮安 223001)
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
薛银飞
(淮安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江苏 淮安 22300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最重要部分,在科技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淮安等苏北后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淮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借鉴国内外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的理论成果,分析淮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加快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淮安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现状; 产业对策
1.1 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发展较快
“十二五”以来,淮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始终保持在36%以上,2013年达1175.27亿元,四年增长2.5倍;在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明显提高,2013年达到24.47%,四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见表1)。县区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3年,市经济开发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580亿元,同比增长38%,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49.36%;[1-3]盱眙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6.8亿元,同比增长52%;2014年,开发区、清河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48.6%和39.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2 高新技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1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以电线电缆为主的电气设备制造业和以化工产品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占了四分之三的份额,分别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为41.93%和32.3%。,而生物技术、新能源、新医药等新兴产业规模较小。[4]经过四年的发展,2013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中,富士康、达方等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企业实现产值347.56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29.58%;天士力帝益药业、正大清江药业等生物医药制造企业实现产值100.81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58%;而电气设备制造业占比31.87%,比2010年下降了10.06百分点;新材料产业占比为25.82%,比2010年增加了6.4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逐步得到优化,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出现新的发展态势,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以及新型电源等新能源产业布局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光伏材料和太阳能系统应用以及风力发电关键装备部件等为主体的产业格局。
表1 2009年~2013年淮安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情况汇总表
数据来源:江苏省科技年鉴(2010年~2013年)。
1.3 科技招商成为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十一五”以来,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较快发展,主要动力支撑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原有老企业的升级改造、生产转型促进了淮安高新技术产业较快发展,在增长贡献中占据20%左右份额。二是富士康、达方电子以及县区引进的一批高科技项目向淮安集聚,迅速壮大了全市高新产业规模,在增长贡献中占据80%左右份额。三是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和培植了一批增长点企业逐步有了位置。
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但也存在着一些现实问题。从产业发展方面看,一是电线电缆、化工等传统高新技术产业仍占较大份额;二是新成长的高新产业主要是电子器件、中成药的低端产品生产;三是太阳能光伏、新型电源等新兴产业刚刚起步。从产业竞争力来看,具有科技竞争优势产品的产业还不多,科技研发、产品升级还缺乏有效的支撑措施,尚未形成行业特色竞争优势。从产业规模上看,淮安高新产业产值占全省的比重较小,2012年首次超过2%,达到2.12%(见表2)。
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与省内的兄弟城市相比还有很多差距,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2.1 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实践表明,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风险高、投资大、成功率低的特征,它需要敢冒风险的创新,因此必须建立一种鼓励创新、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的创新文化氛围。目前,在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无论是鼓励冒险的企业家精神,还是那种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社会文化都相当缺乏,还存在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创业文化,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积极性。[5]
2.2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政策供给不足,扶持政策尚不完善
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与其他相关省市相比,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更新慢,相关政策配套不到位。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淮安政府还没有制定非常合理的优惠政策吸引那些发达地区的成功企业来本地落户,目前,淮安市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有一百三十多家,与苏南地区相差甚远,与苏中地区也有很大差距。
2.3 缺乏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高智力人才
人才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产品的创新、经营管理及风险投资的运作等都需要优秀的高级人才。淮安的高新技术人才相当短缺,这一方面缘于淮安高等教育及其人才培养系统的发展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说明淮安没有好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各地优秀人才来淮安进行高新技术研究和创业。淮安每年从一流高校、科研院所毕业的高层次人才也很多,但由于淮安的生活水平、工资水平等方面和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所以大多数人才毕业后都倾向于去北京、上海、苏南等一些发达的地区发展,回淮安发展创业的很少。
表2 2013年江苏省各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汇总表
数据来源:江苏省科技年鉴(2013年)
2.4 “产学研”合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
目前,淮安高新技术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相对较少,建立联系的也大部分是简单的技术依托关系,或者是每年一两次的联合申报各类项目。绝大多数企业目前还是只管埋头生产和销售,而没有灵活地利用企业周边大学及科研院所的优质智力资源和实验装备。同时,大学和科研机构由于考核机制等原因,也没有主动关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需求,不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技术市场的开拓,无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源泉。到目前为止,淮安的大部分大学与研究机构的功能主要还是培养人员、传递知识和从事基础研究,仍然缺乏服务于产业的意识和功能。在业务评价上,亦不注重研究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合作机制中双方之间的互动模式尚未完全建立。[16]
2.5 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尚不完善
淮安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融资局面尚未形成。到2013年底,江苏省风险投资公司发展已达数百家,管理的风险资金规模已经超过1500亿元,但是在淮安注册的风险投资公司却只有3家,正式开展业务的只有1家。全市2013年创投机构投资企业的数量只有1家,总金额只有500万元。因此,资金不足也是阻碍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2.6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比较滞后
淮安科技企业孵化器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起步较晚,与省内的兄弟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个别科技企业孵化器还不能达到《江苏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孵化能力比较薄弱,硬件建设、平台建设、科技服务等还不能完全满足孵化企业的需求。
3.1 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能力是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核心要素。只有拥有技术创新能力,才能生产出一代又一代的高科技产品,才能形成持续的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
要提高淮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就是要建立一种鼓励企业员工勇于创新的文化。美国硅谷高新区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需要一种与高新技术产业特征相容并相互促进的区域文化来支撑。文化是最具有潜伏性的、深层性的,很多产业集群的起源都是得益于当地的社会文化,尤其是创新文化的发展。由于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就是蕴含高风险的产业,失败几率较高。因此,淮安要想大力鼓励本地企业创新,加强区域的自我创新能力,就必须建立一种敢于冒险、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
在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方面,淮安可以选择关键性的核心技术,由省内外的科研院所、大学和高新技术企业之间共享科技成果,走配套、协作、联合之路,进而促进研究成果的市场化。也要把高新技术产业组织起来,结成产业联盟,探索和构建一种优势互补与良性互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同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与大学实验室和科技园区公共实验室的有效合作来进行研发创新,也是推动自身创新的有效途径。另外,也可以积极与上海、北京等地的名校联合办学,以优惠政策吸引名校来本地办分校,为淮安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更优质更强大的科研支持与项目协作,并带动目前科研能力还较为薄弱的本地大学的共同提升,进而提高本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自我科研创新能力。
3.2 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知识面广、技术水平高的创业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优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要积极完善培养高智力人才的培训方案。高新技术产业在人才的吸引上要继续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资源库的建设和发展,适时增加其数量、扩大其规模,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多的国内外优秀人才进入集群内,从而使集群拥有更多的具有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
其次,要优化用人机制,完善用人制度,稳定和激励淮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的优秀人才及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并给产业发展带来贡献的人才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要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应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适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开发机制,以此来充分调动集群内部人才的积极性。
3.3 强化产学研合作
进一步引导、鼓励和促进企业开展产学研活动,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层次。重点完善科技洽谈会和产学研服务网两大平台,以及企业需求跟踪、院校企业对接、院地联席会议、产学研合作激励四大机制。组织企业围绕自身发展和市场需求,查找技术难题,排查技术需求,主动寻求技术依托,并对进展情况及成效进行及时跟踪了解,建立起企业需求排查、发布、跟踪的长效机制;积极搭建平台,促进交流,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院校企业对接机制;加强与著名高校、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建立健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院地联席会议机制;充分发挥资金、政策的引导作用,对重大产学研合作活动和项目给予奖励,对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的示范企业给予表彰,建立起全方位、多手段的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
3.4 着力培植产业基地、高新园区和科技孵化器
3.4.1 充实完善各类产业基地和高新园区建设
一是,要以建设IT制造、软件设计、特钢新材料、盐化工新材料、凹土新材料等专业化产业基地为目标,加快各类基地的规划水平,发挥产业集聚的载体作用。二是,要加快完善各类载体的功能,推进载体升级。目前,已经规划建设的各类载体要围绕产业集聚,加快完善各类条件、政策。国家级金湖石油机械火炬产业基地和淮安高新区要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扩大产业规模;三是,要积极加快汉邦色谱产业基地、动力电池产业基地等专业化产业基地的创建和培育工作。以现有国家级市经济开发区和8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基础,完善设施,优化环境,加快开发区的功能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步伐,建设高新技术企业集聚式发展的高新园区。
3.4.2 不断提升孵化器建设和服务水平
一是,要着力完善科技孵化器功能。目前,淮安已经建设了11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其中国家级2家),基本遍布全市各个县区,要重视发挥它们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必须进一步优化孵化器运行机制,完善功能,扩大规模,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载体。二是,要着力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规划、引导、扶持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设研发机构。在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作用的发挥,按照“四有四落实”要求,重点在研发条件、能力、成效上下功夫。认真落实企业研发机构奖励政策,促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
3.5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财政投入,建议市、县财政分别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引导、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积极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对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给予优先支持。市属商业银行在总贷款规模中,划出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符合信贷政策的前提下,市属商业银行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市属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贷款优先提供担保。积极建立健全创业投资、种子基金、担保基金等投融资体系,加快建立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风险投资机制,设立市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扶持中小企业实施的高新技术项目。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为支撑、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
3.6 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行政推动和政策落实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淮安转方式、调结构,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切实提高认识,强化工作落实。在科学发展考评体系中,进一步增加高新产业指标的考核力度,不断强化行政推动力度。二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各项规定,保证财税扶持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政策、促进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引进高科技人才以及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等方面的政策落实到位。把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等政策的工作重点,统筹到推进高技术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上来。三是,不断完善并认真落实本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兑现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企业技术机构建设、奖励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新技术产品等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建设研发机构,开发高新技术产品,进一步健全政策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围绕突出发展的重点产业,以及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载体和基地的各类园区、孵化器制定专项政策加以扶持。
淮安正在全力打造本市的高新技术产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和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依托战略支撑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将重心由中间制造环节向产业链的上下游两端扩展,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和服务资源,进入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产业价值链重构,逐步提高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环节的比重和能力。政府部门要强化组织领导,突出行政推动和政策落实,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大力推进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着力培植产业基地、高新园区和科技孵化器,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淮安高新技术产业的源头创新和快速发展。
[1][2] 李恒光.我国科技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经营定位、发展战略及模糊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08(3):31-33.
[3] 罗公利,肖焰恒,边伟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 孙大海.中国百家高新技术产业调查报告[J].中国科技产业,2005(5):23-26.
[5] 薛娜,赵曙东.基于 DEA 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评价——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7(5):30-33.
(责任编辑:郑孝芬)
Research of High-Technology Industry Development
XUE Yin-fei
(Center of Huai'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ssistance,Huai'an Jiangsu 223001, China)
After over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system. It ha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spects of the innov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ultivating high-tech industry, and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less-developed regions like Huai'an in Northern Jiangsu province to develop high-tech industry which at present is still at the primary stage. Based on the theoretic research result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high-tech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Huai'an, points out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y in Huai'an are put forward with the purpose of achieving the leaping development.
high-tech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2015-02-01
薛银飞(1982-),男,江苏盐城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维权研究。
F062.5
A
1009-7961(2015)02-003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