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大器曼成”的今译问题

2015-03-06 02:30
淄博师专论丛 2015年3期
关键词:王弼大音希声帛书

金 瑞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 200241)



语言文学研究

再论“大器曼成”的今译问题

金 瑞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上海 200241)

从大量的帛书和竹简中学者发现《老子》“大器*成”共有“大器曼成”“大器免成”“大器晚成”三个不同版本,学术界至今未能有统一观点。本文从语言文字角度以及文化视角等方面加以讨论,认为此处最初的版本是“大器曼成”的可能性最大,且“曼”作“无”讲。此外,本文还尝试提出了前人未曾研究过的此句中的“成”到底为何物的问题。

大器曼成;大器免成;大器晚成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是大家熟知的世传本《道德经》第四十一章的重要一句。老子的《道德经》一直以来以汉代河上公的注本和曹魏王弼的注本流传最为广泛。其中的“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更是妇孺皆知。王弼对此句的注解为:“方而不割,故无隅也。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故必晚成也。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有形则有分,有分者不温则炎,不炎则寒。故象而形者,非大象。……”[1]在此,我们清楚地看到,王弼认为“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故必晚成也”,也即是说“晚”是时间晚的意思。此后,自唐迄清甚至至今,这个解释一直深入人心。[2]

上世纪七十年代,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帛书,分别用古隶和今隶抄写。其中有《老子》一书,考古工作者将古隶本称为《老子》甲本,将今隶本称为《老子》乙本。均是西汉初年的版本(早王弼本400余年)。甲本缺漏较多,关于“大器”一章几乎都不可辨,而乙本恰全。然而,与世传本不同的是,乙本此处作“大器免成”。这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到上世纪90年代,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又出土了竹简《老子》,此版本被学者研究认为是至今见到的《老子》的最古老、最原始的版本。而郭店简中的“大器晚成”一句从字形看则为“大器曼成”,与“晚成”“免成”皆不同。如此,学术界中开始纷纷出现对世传本相关内容质疑的声音。如董莲池依据马王堆帛书的《老子》乙本、汉严遵《老子指归》本、郭店简《老子》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老子》第四十一章“大器晚成”即“大器无成”。[2]蒋瑞从文字与义理两方面论证郭店简本《老子》“大器曼成”为“大器无成”。[3]钱玉趾认为“大器晚成”并不合《老子》的思想体系,《老子》的本真记述应是“大器曼成”。[4]等等。因此本文在借鉴前贤时彦研究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字角度以及文化视角等方面再次讨论“大器”到底是“晚成”还是“免成”亦或是“曼成”。并且本文尝试提出前人所未曾重点关注或研究过的此句中的“成”到底为何物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考察“大器曼成”所在的语境。“大器曼成”一句的上下文为“大方亡(无)愚(隅),大器曼成,大音祗(希)聖(声),大象亡(无)坓(形)”。此句四个短语中第三个字分别为“亡(无)”“曼”“祗(希)”“亡(无)”,除了“曼”字,其余均为没有或者罕有的意思,也就是表示否定,这是公认无疑的。古人行文非常讲究对偶,既然如此,为什么在同一位置的“曼”字却要解释为其他意思呢?究其原因,大部分可能缘于王弼的注深入人心。事实上,“曼”字在此处的解释大可不必费劲找相通的字来往“晚”上靠,“曼”字本身就可训为“无”义。《广雅·释言》:“曼,无。”王念孙《疏证》:“《小尔雅》:‘曼,无也。’……曼、莫、无一声之转。”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曼……又发声之词。《小尔雅·广话》:‘曼,无也。’……与用蔑、末、没、靡、莫等字同。”《法言·五百》:“周之人多行,秦之人多病;行有之也,病曼之也。”李轨注:“行有之者,周有德也;病曼之者,秦无道也。”可以看出,此处“曼”是与“有”相对的,也是“无”。因此,“大器曼成”一句中的“曼”也可释为“无”。

其次,此句作“晚”实际上是行不通的。“晚”字在甲骨文、金文、先秦币文、战国楚简帛文字中均不见。整部《诗经》亦不见“晚”字。[3]在汇录了上自殷商下迄秦汉的古文字考释成果的大型工具书《古文字诂林》中,也未著录“晚”字。[6]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晚”字当为战国后期或者至少是中后期出现的新字。所以,《老子》原文此处不可能为“晚”。《订讹类编》卷三“字讹”类“大器无成”条云:“言鲭云,本朝吕种玉著。大器晚成,非也,道德原本乃大器无成,其义甚精,晚成之说,后人相沿袭耳。愚案,今本作晚成。须查宋板本。”[6]这也为我们否定“晚成”提供了依据。

我们再来看看马王堆帛书中《老子》中此句的情况。马王堆帛书《老子》乙种本载:“大方无禺(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天(大)象无刑(形)。”“免”就是“无”的意思。“免”上古为明母元部,“无”为明母鱼部,二字同母双声,鱼、元韵部通转,古音相近。这也为我们将“曼”释为“无”提供了另一个证据。

老子主张“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楼宇烈《王弼集校释》云:“本章言‘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二十八章言‘大制无割’等,一加‘大’字则其义相反。‘方’为有隅,‘大方’则无隅;‘音’为有声,‘大音’则无声;‘象’为有形,‘大象’则无形;‘制’为有割,‘大制’则无割。……二十九章经文‘天下神器’,王弼注:‘神,无形无方也;器,合成也。无形以合故谓之神器也。’‘器’既为合成者,则‘大器’当为‘免成’者,亦即所谓‘无形以合’而使之成者。如此,则与‘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等文义一致。”[7]由老子的思想我们也可以看到,此处“大器曼成”的“曼”释为“无”更符合老子原意,释为“晚”反倒与整个表达内容不能很好融合。

综上,我们认为,《老子》第四十一章中的“大器”句不能作“晚成”,或者说至少在意义上不是时间晚的“晚”。作“晚”讲从语言文字学看既不符合文字史史实,也不符合上下文的语言环境;从文化角度上讲,与老子的思想主张也不能很好符合。因此,我们认为此处最初的版本是“大器曼成”的可能性最大,且“曼”作“无”讲。

[1]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2]董莲池.《老子》“大器晚成”即“大器无成”说补证[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0,(5).

[3]蒋瑞.说郭店简本《老子》“大器曼成”[J].中国哲学史,2000,(1).

[4]钱玉趾.大器晚成·大器免成·大器曼成[J].文史杂志, 2004,(5).

[5]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M].北京:文物出版社, 1998.

[6]刘勇兵.《订讹类编续补》所涉语言文字若干条目研究[D].湘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6).

[7]楼宇烈.王弼集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1980.

(责任编辑:刘悦)

Scholars have found that the phrase "Daqi-*cheng" inLao-tzuhas three different versions in a large amount of silk manuscripts and bamboo slips, for which the academic circles has failed to reach a consensus so far. This paper makes a discussion about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and approves that the original version is probably "Daqi-mancheng"(大器曼成) and "man"(曼)here means “none”.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talk about the meaning of "cheng", which has not been studied by the predecessors.

Daqi-mancheng;Daqi-miancheng; Daqi-wancheng

2014-10-19

金瑞(1991-),女,河南洛阳人,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比较文字学研究。

H021

A

(2015)03-0024-03

猜你喜欢
王弼大音希声帛书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浅谈“大音希声”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主体性”视角下的王弼“本无”思想研究
梁潮印簵·钟鼎文帛书人物传写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辨析
王弼对老子思想中"无"的创造性诠释
大音希声,温婉如玉 Bowers&Wilkins PX
楚帛书近十五年研究简述
从“大音希声”看老子的音乐美学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