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金成 申现杰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中亚四国期间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东盟期间又首次提出了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下文简称“一带一路”)是依托亚欧大路桥与海上通道,以加强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为重点,实现各国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国际区域合作框架,目的是通过我国全方位开放这一出发点,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内陆沿边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与合作,实现国内经济平衡发展及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和平发展。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已经得到明显提高,进出口贸易额在世界位居前列。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4.1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但从开放的对象来看,主要是面向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开放,以2013年为例,与欧盟、美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加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进出口额占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8%。与此同时,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多哈回合谈判进展缓慢,以WTO为主的多边机制进一步遭到削弱,以双边和区域为主的地区性协定成为国家间战略竞合的重要手段,并加快向高标准、全面性迈进,以美国为主导的TPP与TTIP在政府采购、劳工权益、国有企业、知识产权等领域确定的新规则和新标准使我国的对外开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在未来一个时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成为我国推进全方位开放的重要出发点和着眼点。首先,在向西开放上,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我国将通过更多面向西部和南部的中亚、欧洲、东南亚国家以及西南方向的非洲的经贸合作,提高我国向原苏东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对外贸易与投资水平,以此深化与原苏东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其次,在向东开放上,我国将顺应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趋势,在面向亚太地区及西方发达国家与地区的开放上,通过参与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层次与水平。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 “一带一路”沿线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涵盖中亚、南亚、西亚、东南亚和中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这些国家与我国的经济互补性较强,如东南亚地区在农业、工业、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中亚、西亚在提升基础设施和推进加工业发展上,南亚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扭转外贸逆差、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非洲在产业发展、金融服务、减贫、医疗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均有引进我国产业、技术、资金的需求,在推进本国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对华贸易规模上有着较大的合作空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而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在对外投资、自由贸易区建设,拓展海外市场、扩大能源资源进口、推动产能过大产业向外转移等方面也有与上述国家深化经贸合作的需要。因此,“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进我国与上述国家和地区在技术、投资、贸易、能源、工业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一带一路”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初期,面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依托“一带一路”的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离不开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技术和资金的支持。提升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离不开内陆沿边地区的腹地支撑。内陆沿边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可以围绕着“一带一路”建设提升经济的互补合作水平。一是内陆沿边地区可以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共建面向“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建立内陆沿边地区企业对外投资的融资平台与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国家对内陆沿边地区投资的跨境投资平台;二是可以依托沿海港口经济的发展优势,通过东部沿海地区全球供应链管理中心、物流中心、虚拟贸易中心建设,构筑横贯东西、联结南北方的对外经济走廊,提升内陆沿边地区“走出去”的能力;三是内陆与沿海地区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合作平台,推进沿海的技术、产业向内陆沿边地区转化、转移,在支撑沿海地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提升内陆沿边地区的经济内生发展能力;四是深化内陆沿边地区与东部发达地区在体制创新方面的合作,通过复制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的实践经验,推进制度体系的对接,提升内陆沿边地区与国际规则对接的水平。如内陆沿边地区可以在机构组建、企业设立程序、税收制度、市场准入与监管、过境管理、投资者保护、负面清单、信息公开、电子政府、交通和通讯设施建设方面学习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经验,改善内陆沿边地区开放发展的营商环境。总之,“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推动沿海内陆沿边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与对外开放水平,促进中西部地区跨越式发展。
通过古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瓷器、茶叶、农产品加工、建筑、度量衡工具等源源不断输往世界各地,番薯、玉米、南瓜、番茄、苦瓜、香料、棉花等农作物与天文历法、阿拉伯数字、地理学和机械工程学等科学技术也被引进中国,传统的丝绸之路为当时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和平交流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至今为各国人民所津津乐道。近几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将“新殖民主义”的帽子强加在我国头上,到处渲染“中国威胁论”,宣称中国的丝绸之路建设便于中国对外“掠夺”资源,与中国贸易逆差的扩大不利于其自身的长期发展;中国是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竞争对手等。
通观历史便知,我国不可能走殖民主义道路。从历史上看,丝绸之路沿线涉及的中亚、东欧、东南亚、南亚与西亚、非洲等国家和地区,与我国一样,同样遭受了被殖民的历史,同为殖民主义的受害国,中国绝不会走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曾经走过的殖民主义道路。丝绸之路虽然是一个文化符号,但彰显的是和平交流、共同发展的理念,和平与发展是丝绸之路的“内核”。
明朝时期,郑和七下西洋,并没有在当地留下一兵一卒,所到之处传递的是友谊,是文明。西亚、北非与中亚地区石油资源虽然较多,中国的进口规模也相对较大,但中国并没有在该地区拥有军事力量,石油资源富裕的国家需要石油出口来获得发展资金,需要有稳定、可靠的市场需求者,随着美国页岩气的开发,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对石油等资源的需求符合这些国家的利益。
此外,我国已经多次明确提出,我国的“一带一路”建设,采取的是平等和开放的态度,不谋求私利,不搞势力范围,不干涉他国内政,不强加于人,也不与其他大国和既有机制竞争。中国努力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亚洲区域合作战略以及他国的发展战略对接,将“中国梦”和“亚洲梦”、“欧洲梦”连接,支持有关国家改善民生、增加就业和工业化的努力,积极为本地区提供公共产品,这让有关国家安心、舒心、开心。因此,从这个层面看,我国的“一带一路”也是一条和平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受制于对外开放次序、政策及地理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外贸、外资和对外投资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以2012年为例,我国西部12省、市、自治区在全国进出口总额中仅占5.96%,外商投资企业注册数和投资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8.33%和8.17%,西部12省、市、自治区非金融类对外投资存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2.76%,而东部沿海地区非金融对外投资存量占全国的比重为75%,进出口总额为86.41%,企业注册数和投资总额分别为66.17%和80.8%。大开放促进大发展,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我国内陆沿边地区可以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有效发挥沿边地区紧邻南亚、中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通过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聚集产业,集中人口,能够有效克服地广人稀的劣势,不仅发展速度会加快,发展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贡献者。2013 年,中国GDP 达到 9.2 万亿美元,占世界的比重为 12.4%。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30%。与此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基于国内资金缺乏,制造业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落后,较多的贫困和失业人口及逐渐扩大的贸易逆差等问题,也迫切需要在资金、技术、产业、发展经验上寻求中国的支持。随着中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渐趋饱和,加之受土地、劳动力、产能过大等因素的限制,钢铁、服装、纺织、塑料制品、金属与非金属制品、电子信息等产业正在向周边国家转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引进中国资本与产业、利用中国技术与发展经验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其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外部红利,有效促进原苏东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与我国共同发展。
中国在吸引外资、经济特区建设和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上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发展经验。中国进入国际生产网络所引发的价值创造活动对周边国家而言更具有补充性。通过对外贸易与投资,中国将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填补国内资金缺口,缩小贸易逆差、扩大出口规模,推进工业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缓解就业压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等方面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中国服务业的有序开放与制造业的全面开放,也有利于“一带一路”沿线资金充裕国家来投资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
“一带一路”建设将为沿线国家对华出口提供便利条件。依据迈克尔·斯宾塞在2011年3月的《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和转型》报告,中国中产阶级消费潜力将成倍扩大。到2020年,中国中产阶级的人口规模将达到40%以上;到2030年,中国中产阶级的人口规模将达到70%以上。按照中产阶级人口每人平均每天10美元的消费来计算,中国中产阶级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消费需求。依据Arora和Vamvakidis(2010)的研究,中国经济对周边国家的外溢效应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而逐渐扩大,距离中国越近,其获得的溢出效应越大。因此,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而言,依托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与便利化的贸易制度,中国巨大的消费需求将为这些沿线国家发展生产、扩大对华出口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