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反刍性沉思类型的意外创伤者的注意偏向特点

2015-03-05 01:01颜婷婷梁珍红刘晓虹
军事护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正性偏向被试者

颜婷婷,梁珍红,刘晓虹

(1.第二军医大学 护理学院,上海200433;2.台州学院医学院 护理系,浙江 台州317000)

意外创伤因其具无预警性、短时间发生和致残性等特点,可使伤者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并在瞬间失去其正常功能和行为能力,使之心理遭受巨大冲击,造成创伤者认知、情绪、行为等失常,常导致严重身心损害[1-2]。既往研究[3]表明,认知加工是意外创伤者创伤后心理调适的重要环节,其中反刍性沉思是最主要的认知加工指标,而不同的反刍性沉思类型直接影响伤者的创伤后调适[4]。诸多研究[3-6]表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与个体的应激性症状正相关,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个体的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PTG)水平呈正相关。Chan等[7]研究乳腺癌患者发现,注意偏向可影响患者的反刍性沉思类型进而影响其心理调适。但目前尚未见不同反刍性沉思类型意外创伤者的注意偏向研究。了解不同反刍性沉思类型伤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旨在为较深入探索意外创伤者的认知加工机制,进而为引导伤者创伤后合理认知应对提供有价值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南京、上海等医院收治的意外创伤者202名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2)右手功能正常,能控制鼠标;(3)因各种意外(车祸,工伤等)受伤者,并伴有潜在肢体功能障碍;(4)年龄18~65岁;(5)受伤至少2周;(6)意识清楚。排除标准:(1)颅脑损伤者;(2)认知障碍者;(3)功能性和器质性精神疾病者;(4)不能独立配合研究者。采用简体中文版反刍性沉思问卷[8],202名伤者填写完问卷后,将目的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高端前15%伤者纳入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组(30名),总均分为(24.56±2.68)分;侵入反刍性沉思维度得分高端前15%伤者纳入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组(30名),总均分为(26.96±2.25)分。

1.2 试验材料 本研究的试验材料为情绪表情图片,根据以往相关研究,从王妍等[9]编制的中国人情绪面部图片系统中挑选中性表情图片80张,正性、负性表情图片各20张,且每类面部图片的性别配比均相等;另选10对表情图片作为练习图片。将所选的各类面部表情配对,形成三种配对类型:负性-中性情绪图片,正性-中性情绪图片、中性-中性情绪图片,每类各有20对情绪图片。

1.3 试验程序 采用试验心理学的点探测研究范式,用E-prime1.0软件编写试验程序,将所挑选情绪图片制作成8.5cm×7.5cm,组成表情对的两张图片间距为3cm。试验时,受试者眼睛离显示器的距离约65cm,其视线与显示器中心平行。伤者完成10对练习图片后进入正式试验。试验开始时,白色屏幕中央呈现一个黑色的“+”,要求被试者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的中心,呈现500ms后“+”注视点消失;接着两张情绪图片呈现在屏幕中央左右对称的位置(两张图片间距为3cm),呈现500ms后图片对消失;之后在其中一张表情图片中央位置出现一个“*”探测点,要求被试者快速准确地判断探测点位置在屏幕中央的左侧还是右侧。根据探测点“*”出现在屏幕左侧或右侧,对应点击鼠标的左键或右键。若被试者点击鼠标应答,“*”探测点即消失并间隔一个随机的时间进入下一个任务。若在被试者5s内未做应答,探测点则自动消失并进入下一个测试。每对表情图片出现时,不同类型表情图片在左右侧出现的概率相等,探测点在屏幕左右侧出现的概率相等,探测点和不同类型情绪图片在两侧出现的概率相等,确保每个被试的受测表情图片对的呈现顺序均为单独随机。参照相关研究,被试者在试验中低于200ms或高于1250ms的反应时不纳入数据分析[10]。两组被试的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对每组被试者的注意偏向值、脱离指数、指向指数与零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反刍性沉思类型伤者对表情图片的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值(D)等于被试者对探测点与情绪图片不一致位置(探测点出现在中性情绪图片位置)的反应时减去其对探测点与情绪图片一致位置(探测点在正性或负性情绪图片位置)的反应时。若D大于零,说明被试者对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偏向;D小于零,则表明被试者对情绪图片存在注意回避现象;D等于零,表明被试者对情绪图片不存在注意偏向[10]。

将两组伤者的注意偏向值分别与0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目的性反刍组伤者对正性图片的注意偏向值为(22.24±46.66),显著大于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1,P<0.05);侵入性反刍组对负性图片的注意偏向值为(22.78±53.73),显著大于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2,P<0.05)。

表1 两组伤者的注意偏向值(¯x±s,t/ms)

2.2 不同反刍性沉思类型伤者对表情图片的指向指数及脱离指数 个体对情绪图片的注意指向性称为指向指数(orienting index,OI),其计算方法为OI=dNN-dEN。在公式中,dNN代表电脑屏幕呈现中性-中性图片时个体对探测点的反应时;dEN则代表个体在电脑屏幕呈现探测点与正性或负性情绪图片一致时的反应时。当OI大于零时,表明被试的注意更快地指向情绪图片(正性、负性);当OI小于零时,则代表被试的注意较慢指向情绪图片。脱离指数(disengaging index,DI)是指个体的注意从情绪图片脱离的快慢程度,计算方法为DI=dNEdNN。公式中的dNE代表个体在探测点位置与情绪图片位置不一致时的平均反应时。当DI大于零时,表示个体的注意从情绪图片中脱离的速度较慢,即对情绪图片存在注意脱离困难;若小于零,表明个体的注意易从情绪图片中脱离[10]。

计算两组伤者的指向指数及脱离指数,并分别与0做比较,行单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组伤者对正性图片的指向指数(30.21±57.59),显著大于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0,P<0.05);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组伤者对负性图片的脱离指数(17.13±42.61),显著大于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5)。

表2 两组被试者的指向指数及脱离指数(¯x±s,t/ms)

3 讨论

3.1 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组伤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有益其创伤后成长 本研究显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组伤者对正性情绪图片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表明他们经历创伤事件后,能将其注意力转向创伤事件的积极面,从中找出对自身成长具有积极意义的事物进行认知加工。该类伤者易在创伤事件中获得益处和积极体验,亦可促其增加积极情绪。正如Tugade及Fredrickson的情绪扩展-构件理论(broaden-and-build theory)[11]所指,伤者体验到的积极情绪可扩展其注意及认知范围,促使其积极地探索事物,可使其对正性情绪图片表现出注意偏向。本研究所得该组伤者“在各类情绪图片中将其注意优先指向正性情绪图片”的结果,或可理解为他们对正性情绪图片投入了更多的注意资源并进行了认知加工。此外,本组伤者不存在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及其脱离困难,则表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伤者不会持续沉浸在创伤事件所致负性情绪中难以自拔,较易从负性情绪中脱离。总之,本研究所得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伤者创伤后的注意偏向特点,或可印证“目的性反刍性沉思与个体的PTG水平正相关”[3-6]的相关研究报告,为提升意外创伤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提供客观依据。

3.2 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伤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源于其信息加工倾向 本研究所得“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组伤者对负性情绪图片表现出显著的注意偏向”的结果,或与“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代表反刍性沉思的非适应性维度,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可致伤者产生较多的消极情感体验”的解释呼应,也可印证情绪扩展-构件理论[6],即当伤者沉浸在创伤带给其的消极体验时,与其心境一致的负性情绪图片就会优先得到加工,因而出现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注意偏向。研究还显示,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伤者对负性情绪图片存在注意脱离困难,此与认知资源理论[12]关于“个体信息加工资源的有限性使得个体必须通过注意控制去选择负性刺激和中性刺激”等解释相符。即侵入性反刍沉思伤者对负性情绪图片的注意脱离困难,是因其对负性情绪图片投入了更多认知资源,并将注意偏向维持于负性情绪图片,进行更深入的信息加工。反之,伤者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深入加工,又可加重其侵入性反刍性沉思的发生频率,有碍伤者创伤后的心理调适。

3.3 不同反刍性沉思类型伤者的注意偏向特点可为对其认知干预提供依据 综上情况,了解不同反刍性沉思类型伤者的注意偏向特点及其效应,或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开展意外创伤者创伤后的针对性认知应对等心理干预提供依据。如医护人员可重点关注、尝试改变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伤者的注意偏向,减少其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及注意脱离困难,引导此类伤者将其认知加工资源更多地投入创伤事件的积极面,促进其创伤后的心理调适。或可通过对伤者注意偏向的强化训练,用改版的视觉点探测任务等注意训练程序矫正意外创伤者的注意偏向[13],引导其正性情绪体验,减少其负性注意偏向,使之逐渐消失对负性情绪信息的注意脱离困难等,促其由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向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转变,以合理认知应对促其创伤后的心理调适,达成其创伤后身心康复的较适宜状态。

[1]吴菁,王艳波,翟建霞,等.意外创伤者临床心理干预的研究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24):1-4.

[2]Gabert-Quillen C A,Fallon W,Delahanty D L.PTSD after traumatic injury: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injury severity and peritraumatic moderators[J].J Health Psychol,2011,16(4):678-687.

[3]董超群.自我表露对意外创伤者创伤后成长的干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

[4]Lea R,Jeffrey R,Bögels M.et al.The effects of experimentally induced rumination,positive reappraisal,acceptance,and distancing when thinking about a stressful event on affect states in adolescents[J].J Abnorm Child Psychol,2012(40):73-84.

[5]Cann A,Calhoun L G,Tedeschi R G,et al.Assessing posttraumatic cognitive processes:The event related rumination inventory[J].Anxiety Stress Coping,2010,24(2):137-156.

[6]Stockton H,Hunt N,Joseph S.Cognitive processing,rumination,and posttraumatic growth[J].J Trauma Stress,2011,24(1):85-92.

[7]Chan M W,Ho S M,Tedeschi R G,et al.The valence of attentional bias and cancer-related rumination in posttraumatic stress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amo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Psychooncology,2011,20(5):544-522.

[8]董超群,巩树梅,刘晓虹.简体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在意外创伤者中应用的信效度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31-834.

[9]王妍,罗跃嘉.大学生面孔表情材料的标准化及其评定[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4):396-398.

[10]林国志.恐惧情绪下高低特质焦虑个体的注意偏向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

[11]蒋军,陈雪飞,陈安涛.积极情绪对视觉注意的调节及其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5):11.

[12]Sweller J.Cognitive loads during problem solving:Efects on learning[J].Cogn Sci,1988,12(2):257-285

[13]王曼,陶嵘,胡姝婧,等.注意偏向训练:起源、效果与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3):390-397.

猜你喜欢
正性偏向被试者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偏向”不是好导向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德西效应
考核偏向:错把经过当结果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为什么我们会忍不住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