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2015-03-05 03:07四川农业大学高佳慧
中国商论 2015年3期
关键词:升级转型研究

四川农业大学 高佳慧

1 企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2008年金融危机前,中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靠制造维持发展的阶段,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附加值较低的位置,没有核心技术支撑,产业结构单一,盈利模式单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不能有效利用资源,高耗能、好污染、低效率,容易受到原材料成本和市场急剧变化的冲击。金融危机后,许多企业不得不走上企业转型的道路,通过整合现有资源,改变生产经营模式,加大技术创新投资,扩宽产业链,向价值链两端升级,实现企业从制造向创造的转型。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2014)指出,中国企业传统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能适应逐步变化的经济形势,必须通过企业转型升级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以期克服中国全球产业链“低端锁定”的困境。

陈昌智(2013)认为,企业转型发展是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微观基础和根本保证,因为企业作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行为决定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没有企业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方式也不可能有实质性的转变。

毛蕴诗(2012)在对代工企业的转型升级的研究中,在考虑人民币不断升值等外部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对历年原材料、燃料、人工成本的对比,认为生产成本的增加使代工企业的低成本优势日益消退,且企业处于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环节,经济效益低,使得代工企业易受冲击,这些内部以及外部因素迫使代工企业升级转型。

2 企业转型升级的概念

企业转型升级是指企业利用其现有资源,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寻找更适合企业生存发展的新途径,使得企业与现有环境相适应,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

Gary Gereffi(1999)认为企业转型是一个企业提高其获利能力的资本和进入技术密集型经济领域的过程。毛蕴诗(2011)对此补充道,企业转型升级不仅仅是附加值和获利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生产效率和投入产出比率的提高。杨芳兰、郭东强(2013)通过对企业知识基础论的阐述以及知识基础论在转型企业中的运用,提出企业转型就是企业原有知识存量,特征和组合发生变革的过程,是企业知识存量增加的过程。

3 企业升级的模式和路径研究

针对企业转型升级的模式和路径,在国内外众多的研究中,主要从动态能力、核心竞争力、全球价值链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其中动态能力是指企业通过改进自身条件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自身具备的,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为消费者提供其所需价值的资源和能力;而全球价值链是在全球网络的视角下,研究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的理论,更多考虑企业与其他相关企业之间的关系。

在众多学者对企业升级模式的研究中,较为著名的是Humphrey和Schmitz(2000)提出的企业升级的四种模式,从全球价值链(GVC)的角度出发,认为企业升级的模式有: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跨产业升级。而这也成为之后众多学者研究产业升级的理论支持。在这四种模式中,跨产业升级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毛蕴诗、李田(2014)利用行业边界模糊解释网分析模型进行研究,充分说明了跨产业升级可以使新产业与原产业协同发展,从而获取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附加值提升,并且给予苹果公司的实证研究提出了跨产业升级的S-O-S模型,即Several techniques crossed—One company—Several sectors crossed,在一个处于多条价值链上的企业之中,研发整合多项技术领域,形成创造性资产,再将其应用于多个行业领域,形成经济价值。

毛蕴诗、吴遥、邹红星(2010)在结合相关方面的研究后,将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归纳为:从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ing),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EMS(Design & Manufacturing Service,设计、制造、售后服务),DMS((Engineering& Manufacturing Service,工程、制造、服务)的代工升级,品牌建立层面上的OEM-OBM(Own Brand Manufacturing)—标准或OEM/ODM/ OBM的混合模式以及进入新行业,新市场的OEM,反向OEM等路径。

余建平、胡峰(2014)则认为在企业转型升级中单一引入全球价值链(GVC)就能实现企业的转型实际是悖论,忽视了价值分配命题,指出在企业的强化升级中嵌入多类型多数量的价值链状态,即多重嵌入,是企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战略。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代工企业升级路径演进模型,证明多重嵌入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战略性意义。

4 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

虽然许多学者提出了企业转型的模式和路径,但是不同的企业情况不同,应该根据自身情况,找出适合自己的具体转型升级方法。

熊尚鹏、施永(2013)基于江西省民营企业的现状,提出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五种模式,分别是:产品创新升级发展模式、产业组织创新升级发展模式、管理创新升级发展模式、市场创新升级发展模式、贸易与投资创新升级发展模式。

吴家曦(2009)在针对中小企业转型的研究中提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主要存在包括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资金结构、技术结构、人才结构在内的诸多方面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中小企业的企业转型升级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推进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协作配套与并购重组,建立中小企业创业推荐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张聪群(2014)则基于动态视角,探讨中小企业转型的主线与方式,指出转型目标、转型内容、转型时机及其路径是把握中小企业转型的重点所在,并利用企业转型和企业战略的概念相关性指出战略转型是企业转型的核心。他将企业转型分为被动和主动两种,被动转型具有自救性和适应性,而主动转型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并对于在产业集群环境中的企业提出了协同转型的转型方式,即依靠集群内其他相关主体的互动与协同。

毛蕴诗(2011)引用台湾聚阳实业的案例提出通过提高产区效率,加大研发投入,以营销为导向,向产业链两端移动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观点。台湾宏远兴业以绿色环保作为经营理念,通过对技术设备更新,减少污染排放,加大环保生态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建立企业园区等手段展现了绿色环保在企业升级中的重要性。同时他提出企业应当与研究所结成战略联盟,提升企业生产研发的能力,引进新技术,创建生态园区等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

孙颖荪(2014)在对中西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现状进行分析后,提出中西部小企业发展模式的转型需要政府的支持以及企业自身的努力,具体包括税收政策保障,金融政策保障,法律制度保障,产业结构保障以及完善中小企业自身治理结构,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发展绿色经济等举措。

5 企业转型绩效评价

在目前国内外的研究中,对于企业转型的定义、目标、路径、模式以及影响因素等研究较多,而在企业转型过程中,对于企业转型绩效的评价体系的建立则研究较少

姜秀娟、侯贵生(2014)将经济绩效、安全绩效、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绩效、社会绩效作为评价企业转型绩效的指标,选取A股21家主营业务为煤炭开采,具备2008~2012年连续数据的煤炭企业为样本企业,采用Topsis法计算综合绩效,最后用协调度矫正得到转型绩效,经过对21家煤炭企业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我国煤炭转型绩效并不理想,远未实现四个绩效高水平协调发展。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2014)通过对企业转型升级相关文献进行回顾分析,建立了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结构优化、智能化率、绿色驱动六大类要素指标及25项具体指标,这是一个多层次,多指标的复合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分层指标的六大类要素指标的权重进行排序,得出经济效益,质量品牌是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立足之本。

韦江宏、黄健柏(2013)对资源性国有企业的转型绩效进行了研究,对资源性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通过对1999~2009年间全部资源型国有企业绩效指标运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分析,并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我国资源型国有企业转型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功,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绩效有所提高,但与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在一些指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6 结语

在国内外众多关于企业转型的研究中,绝大多数学者都认为企业转型是复杂的经济形势下,企业谋求新发展,新突破的最佳选择。但是在企业转型路径和模式的研究中,不同学者所持观点则不尽相同,本文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后,认为尽管对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中,不同学者总结了不同的观点,但是根本在于企业的创新,无论是对市场需求进行重新定位,产品创新,技术创新,营销策略创新,基于微笑曲线扩宽盈利渠道,向产业链上游下游扩展,整合资源应对变化的市场环境都可以看作是企业不同形式的创新。多数学者也都提到,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协助,企业转型升级对相关政策具有高度的依赖性。但目前对于企业转型绩效的研究较少,还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可广泛用于各类企业的转型升级绩效评价。

[1] Gary Gereffi.International Trade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Apparel Commodity Chain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1999(48).

[2] 毛蕴诗,金娅婷,吴东旭.从我国台湾地区纺织业经验看大陆企业转型升级[J].当代经济管理,2011,33(8).

[3] 杨芳兰,郭东强.以知识为基础的企业转型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17).

[4]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5).

[5] 陈昌智.企业转型发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中国流通经济,2013(3).

[6] 毛蕴诗.代工启示——制造业企业转型的十大路径[J].管理学家,2012(11).

[7] 张聪群.超竞争环境下产业集群内中小企业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14).

[8] 毛蕴诗,温思雅.企业渐进式升级、竞争优势与驱动因素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4(2).

[9] Humphrey,J.,Schmitz,H.Governance and Upgrading:Linking Industrial Cluster and Global Value Chain Research[R].IDS Working Paper 120,Brighton:Institute of Development Studies,2000.

[10] 熊尚鹏,施永.江西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11).

[11] 毛蕴诗,李田.行业边界模糊背景下的跨产业升级与S-O-S模型——基于乔布斯苹果成功实践的理论提炼[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

[12] 毛蕴诗,吴遥,邹红星.我国OEM企业升级的动态分析框架与实证研究[J].学术研究,2010(1).

[13] 余建平,胡峰.多重嵌入:中国代工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思路——一种共演与学习的视角[J].社会科学战线,2014(9).

[14] 吴家曦.推动中小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J].浙江经济,2009(8).

[15] 孙颖荪.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模式转型探索[J].理论探讨,2014(6).

[16] 姜秀娟,侯贵生.大型煤炭企业转型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煤炭,2014(9).

[17] 韦江宏,黄健柏.资源性国有企业转型政策效果的实证分析[J].矿治工程,2013,33(6).

猜你喜欢
升级转型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