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3日刊登题为《中国大学迁址如何能为创新注入力量》的文章,作者为麦肯锡咨询公司前顾问温斯顿·莫。
深圳经常被称为中国最具创造力的城市也许并非偶然。作为一个在公平规则下提供平等机遇的地方,深圳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通过创新,深圳南山区实现了比香港还高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在硅谷式的创新生态系统中,中国政府希望将产学研融为一体。但目前资源与机遇也许还不匹配——知识的创造与运用仍是分离的。中国顶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都设在北京,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却集中了最具活力的经济体。
在中国,北京是无可匹敌的学术中心,在入选“211工程”的100多所大学中,有26所在北京,而且北京的国家级研究机构数量也是最多的。但仅有人才的集中是不够的。尽管北京在知识的创造方面首屈一指,但在知识获取和企业创新方面却比较薄弱。
深圳则缺少精英大学。广东的一流大学主要集中在广州。尽管深圳已提出要将新建的南方科技大学打造成世界级学府,但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需要几十年才能实现。除了一些内地精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在深圳的分校,深圳还引进了美国、澳大利亚和爱尔兰的海外教育项目。
长三角地区似乎达到了最佳平衡,该地区不仅集中了内地一些最具创造力的城市,还拥有20多所顶尖大学。尽管长三角的精英大学数量仅次于北京,但它们分散在面积更广、人口更多的区域。率先引入海外教育项目的长三角还在扩大其跨国校区的网络。
引进海外大学资源是这些富裕地区解决学术资源失衡问题的尝试之一。但这些引进的海外分校很多都是以教学而非研究为主。为解决这种不匹配问题,一种更根本的办法也许是迁移一些顶尖大学。
即使将北京的26所精英大学迁移出去一半,余下的精英大学数量仍将超过上海以及广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因其历史传统将留在北京,而其他许多顶尖大学则最好迁出北京。与此相对应的是,应该将更多资源分配给北京以外的关键经济地区,以大力提升这些地区的大学的实力。
仅仅将北京打造为创新中心还不能使中国成为真正的创新国家。要实现这个目标,中国需要培育十多个创新城市。为此,将一些顶尖大学从北京迁往主要工业地区也许是一个好的开始。尽管这将是一个艰辛而复杂的过程,但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北京更宜居的途径之一。(来源:参考消息网,2015年4月14日)
位于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欲成为国际化高水平研究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