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川上弘美的小说《沉溺》的语言艺术

2015-03-03 07:41
山花 2015年22期
关键词:川上长句第一人称

于 鹏

试析川上弘美的小说《沉溺》的语言艺术

于 鹏

川上弘美其人其作品

川上弘美,原名山田弘美,其父山田晃弘,是东京大学的生物学教授。昭和55年(1980年),川上弘美毕业于日本著名的御茶水女子大学理学系,或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其所学专业为生物学。早在大学时代,她就是学生杂志的一支主笔。作为同人杂志《宇宙》的一员,她曾发表了《我的妈妈》《假日》等小说。1986年,川上结婚后随夫姓,成为家庭主妇。出于爱好,也是为了打发时间,她又一次开始了写作。但是,一段时间内没有赢得任何读者。

终于有一次,在“帕斯卡短篇小说文学新人奖”的网络征文活动中,川上弘美因其短篇小说《神灵》(1994年)崭露头角。此后不久,川上又以《踩蛇》(1996年)荣获第115届芥川文学奖,从此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写作生涯。2000年4月,川上开始担任日本第一大报纸《朝日新闻》的书评委员。同年5月,她以短篇小说《沉溺》获得了第11届伊藤整文学奖。

在川上的诸多作品里出现的主角,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些诸如蛇、熊和鱼等的异类,这可能与她的生物学专业有某种关联。比如,她的处女作《神灵》的主角,就是一头憨态可掬的熊。在作品开始的第一句中,主人公“我”,就受到熊的邀请,前往河滩散步。1998年发表了《不放开你!》。这篇小说的主角是现代寓言故事中登场的美人鱼,读后令人难以忘怀。川上欲借助这条人民大众喜爱的美人鱼,来喻示人类最大的弱点,人生失败的根源往往就在于抑制不住自己心中毫无止境的贪欲。

川上弘美的小说《沉溺》,描写的是一对大龄男女交往和私奔的故事。男主人公是原因不明地在逃亡,女主人公也是不知为何跟着一个男人逃亡。两人吃在小酒馆或寿司店,在大街上徘徊,再回到合租的简易房里。女主人公没有自己固定的生活方式,也没有未来。那个男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靠女人过日子。奇怪的是,女人却丝毫没有怨言。不但没有怨言,而且男人需要她一起去死,她也可能在所不惜。

作品《沉溺》,赤裸裸地描写了男女间的爱欲、饮食、排泄、人间的欲望。其主题之一就是“死”。这个“死”字,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的一种欲望。男主人公身上,背负着过去生活的沉重包袱,欲去之而后快,于是选择了逃亡。女主人公也是心里空虚,稀里糊涂地、没有爱情地跟着那个男人跑。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皆选择了逃避,都在有意识地孤立于社会之外。这两个天涯沦落人,成了相互依靠的对象。所谓“沉溺”,其结果就是沉溺于跟对方所保持的肉体关系。那是出于动物本能的性爱关系,是一种令人迷惑、可怕的男女关系。男女异性相处,有言谈对话,有身体的接触,有感情的交流,最终两人会走到一起。正确的恋爱、正确的婚姻、圆满的社会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但是,本篇所描写的畸形的恋爱观,令读者感到震惊和迷惑。

《沉溺》的语言艺术分析

1.作品的叙事手法

小说《沉溺》描写了在现代日本社会中的一些青年男女,经受不住社会大浪的洗礼,在日益严重的竞争环境中,越发颓废、自暴自弃、悲观厌世。作品是这样开始的:

前些日子,我一直出逃在外。

这不是一个人在逃,而是两人在逃。

原来我全然没有出逃的打算,就连现在我们为什么还在逃离,也不是一下能说得清楚的。然而,既然开始逃离了,也就一直逃下去。

“毛利,你为何逃离?”开始出逃的时候我曾问过他。他歪了下脑袋回答:“哎,从何说起呢?……”

从上面的开篇我们就可以了解,作家川上弘美以“我”的第一人称的视角进行了叙述,本视角贯穿于整篇小说。小说的创作手法纷繁多样,作者欲把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讲述给读者,用第一人称也好、第三人称也好,均无可厚非。但我们欣赏川上的作品时感觉她尤其喜爱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沉溺》中的“我”即“小牧”是本篇的女主人公。为了描写“我”的故事,作者通过叙述者与主人公视角的重合,使读者感受到小说所讲述的故事是主人公的主观感受,而非作者(叙述者)的主观,增强了真实感和亲切性。

作者以与主人公完全融合的视角对故事情节娓娓道来,将读者从现实带到了故事中。采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方法,会使读者感到书中的讲述者和故事里的人物融为一体,读者宛如置身其中恭听当事人讲故事,故事内容均为“我”的所见、所闻、所感。使读者经历“我”所经历的一切,感受“我”所感受的一切。作者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首先是为了自然地将读者带进小说人物的灵魂深处;其次主要是想借此委婉地表达作者本人的思想感情。小说《沉溺》结构简洁,看不到惊心动魄大起大落的故事情节,故事紧凑且较单纯。要体现上述特点,应该说第一人称叙述是重要手段之一。

《沉溺》紧接着并且直到最后大量采用戏剧式对话的表达手法,进行人物的塑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躲开不讲理的人,就必须私奔呀!”

“是啊。”

“小牧,你为什么出逃?”

对此,我无法回答。被毛利劝说:“私奔一次试试看。”最后,我们就一块开始出逃了。……

“喂,从前有私奔啦、逃亡啦那样的说法吧?那我们也是这样呀。”边说边抚摸我的脸颊。

“私奔?”我又愣起来,抚摸更快了。

这篇作品除了一些是“我”叙述性文字之外,大部分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简短浓缩的对话和动作描写,同样可以向读者坦露人物的心灵。这些对话在详细描述书中人物的动作行为、容貌、经历的同时,也对人物的性格特征做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人物间对话的大量运用,使人身临其境,拉近了作者、读者及人物三者的距离。

2.句子短小、语言通俗

日语里,长句子是其书面语表达的重要特征。我们无论是在日语的文学作品里还是政论性的文章里都可以读到长达七八行、甚至十来行的长句子。日语里的一些长句内部结构复杂,各种修饰关系、转折表达、插入成分等交织其中,使句子犹如迷宫,读者难于理解。

我们阅读川上的文学作品,总会感到其作品有一种简洁、自然之美。这一特点的体现,除了作者会选择日常平时的话语之外,重要的是在句式选择上偏重短句的结果。

“去死吧。”毛利说。

“是啊。”我的声音消失在空中之后,两人开始向海岸走去。在寒冷的日子,我们竟然走向海岸。

淡淡的雪在下着,在刚积下的白雪上,什么痕迹也没留下。

“是死的好天气呀!”

作品《沉溺》的主题之一就是“死”。男女主人公身上,背负着过去生活的沉重包袱,欲去之而后快,于是选择了逃亡、选择了死亡。上面的语句简短、洁净、平易,毫无拖沓,就像作者面对面跟我们说话、聊天一样。这些简短的句子,在舒缓语气的同时,把景物与环境和盘托出,渲染开来,那种颓废、孤寂气氛撞击着人们的大脑,使人深省。

从修辞效果看,长句和短句并不存在孰优孰劣。有的作家偏爱长句,有的作家则善用短句,写出来的作品各有所长。一般而言,句子越短,文章越容易懂。长句能把问题说得逻辑严密、概念完整,由此必然会多附加一些修饰语,这就使得句子又长又复杂。短句则简洁、明快,给人敏捷、利落的感觉。

川上偏爱短句,是同她的个人气质、艺术修养以及作品环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就个人气质和艺术修养来看,川上属于艺术型的,还爱好作诗,时常有俳句发表在一些诗刊上。所以,她的小说语言,便有了音乐节拍,潺潺缓缓,自然清新。况且,她常常描绘一个孤寂的环境,忧郁伤感的气氛。因此,那种结构紧凑、气势畅达的长句,也就较少出现在她的作品里,这里所需要的,正是淡雅、韵致的语言。

3.发挥日语表记多样的优势,独创一种新奇含蓄的语言

小说《沉溺》主人公的名字,用的是日语片假名。男主人公“モウリ”一般认为是“毛利”。女主人公“コマキ”是“小牧”,还是“小卷”呢,令人迷惑不解,让人捉摸不透。就连小说名《沉溺》的日文也是“溺レる”,这种“汉字”、“片假名”、“平假名”混合的表记方法非常少见。“沉溺”这个词的日文应是“溺れる”,是典型的日语词。日语词中特别是动词,一般用“汉字”和“平假名”表记。“レ”是片假名,多用于表记外来词。按照通常的写法,当人们看到“溺れる”时,会想到“水に溺れる”(溺水),进而联想到“恋に溺れる”(沉湎于恋爱)。但本小说名的“溺レる”和“溺れる”有一字之差,就让读者感到有某些特殊的意义。

的确如此,它的特殊,就在于它是一种比喻的表达。如:“恋に溺れる”的“溺れる”,能让人感到是正常的、人之常情的、积极向上的。而使用“溺レる”的话,该词的感情色彩就大大降低了,没有了活生生的、富于生活气息的感觉,只能让人感到动物的本能。该小说里的许多词汇,都采用了片假名的形式,目的是使其意义朦胧化、抽象化。作者川上弘美,是希望通过这些生硬、呆板的片假名表达,力图使读者直接或间接地感觉到,男女主人公不具备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而且行为方式也是不负责任的,人生观更是极端错误的。这些特意创造出来的作品语言,是和作品主题寓意相辅相成的。

结 语

日本现代文学评论家、原武藏野大学教授原善曾指出:“川上弘美的文体和文笔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高度评价。(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担心在被译成日语以外的语言时,其魅力能否被充分表达。)她非常有意识地选择词语,(如《溺レる》这个小说题目就是其中的代表)在汉字、片假名、平假名的微妙区分上,展开了一个不可思议的世界。”的确,我们在阅读川上的小说时,一定会发现她在语言上的孜孜追求。川上的短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应该是:清新自然,含蓄凝练,干净的语言,平缓闲散的讲述却不是轻松的主题。我们探讨川上弘美小说的语言艺术,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意义是为了加深对其作品的鉴赏和理解。不仅如此,也希望通过此研究,可以为我们中国当代的小说语言艺术研究和创作提供某些借鉴。

[1]刘家鑫编.日本当代小说导读[M].中国: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日川上弘美著.『溺レる』[M].日本:文艺春秋社,1999.

[3]日川上弘美著.沉溺[M].吴之桐等译.中国: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4]日中村明著.『手で書き写したい名文』[M].日本:鼎书房,2002.

[5]金田一春彦著.日语概说[M].潘钧译.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05.

[6]杨晓黎.试论张天翼小说的语言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4):67-80.

[7]翁昌年.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的艺术技巧[J].扬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85-88.

[8]原善.川上弘美の文学世界[A].『現代女性作家読本①川上弘美』[M].日本:鼎书房,2005:15.

于 鹏(1959—),男,江苏溧阳人,硕士,天津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日语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川上长句第一人称
汉代铜镜铭文中的第一人称
吼唱在关中大地上的“秦腔”——论小说《白鹿原》中长句和排比句的秦腔韵味
最后的忍者
英语长句译法新探
——意群—动态对等法
“我”最初是古代兵器
长句变短句方法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