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孟开 左旭 魏超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100069
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预测
张瑜 孟开左旭 魏超
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北京,100069
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现状,预测并探讨2020年社区卫生资源配置规模。方法:利用人口预测方法预测西城区2020年常住人口规模,利用指标法、需要和需求法预测西城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结果:到2020年西城区最多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67所、执业医师人员194名、注册护士人员239名;按照需要和需求预测法分析,需要门诊医师1079-1737名,高于目前提供的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结论:西城区社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发展方向应从单纯增加机构、卫生人员数量,转变为更加注重资源在各街道间分布的均衡性,根据各街道的人口特点,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水平。
关键词社区卫生;资源配置
西城区是北京市的功能核心区,也是北京市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常住人口老龄化程度严重,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多达15.7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2.68%。各个街道的常住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总体上呈现“南密北疏”的特点。这些特点都会为社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社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出更高要求。本研究在人口增长预测的基础上,测算2020年西城区社区卫生机构及社区医生规模,为北京市西城区社区卫生资源配置的改善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数据资料来源于2009-2011年《北京市西城区统计年鉴》、《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和《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2008年)》。数据指标包括西城区各街道地理面积、常住人口数量、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数、执业医师人数、注册护士人数、卫生技术人员人数等。
1.2.1 人口预测方法。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作为人口预测的基础,确定预测方案时考虑到了生育、死亡和迁移流动3方面因素在未来西城区人口发展中可能出现的变化趋势,生育、死亡和迁移流动3类参数的判断和假设是人口预测的关键。将生育率低方案与迁移流动低方案结合称作人口预测低方案,将生育率中方案与迁移流动中方案结合称作人口预测中方案,将生育率高方案与迁移流动高方案结合称作人口预测高方案[1]。
1.2.2 指标分析法。千人指标即每千人口所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数量,能将人口数量和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结合在一起,是客观真实反映人口变动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影响的指标之一,也是国家间进行比较的通用指标之一。
1.2.3 需要和需求预测法。利用两周患病率、就诊需要、需求量等数据,计算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
门诊医生需求量={[区域人口数×两周患病率×两周平均就诊次数×26×就诊需要(求)量×(1+非日常医生比)]/每年全时门诊医生年均处理门诊人次数}×K
式中,非日常医生比是从事非日常临床医疗工作的医生数(如科研、教学、专业进修、学术会议、抢险救灾、支边、支农、病事假等)占医生总数的比例,全国非日常医生比例为11%。每个全时门诊医生年均处理门诊人次数指每个全时门诊医生法定工作日为254日,乘以规定的每个门诊医生每天处理门诊人次数的和。每个门诊医生每天处理门诊人次数由各地确定,本文采用西城区全年诊疗人次除以执业医师数量。K为社区的诊疗人次占西城区所有医院诊疗人次的比例,根据2013西城区统计年鉴的数据,K值为0.10。因没有最新的政府统计数据,所以本研究用《中国卫生服务调查研究(2008年)》中东城区的两周患病率和两周患病就诊率作为预测西城区未来社区医生工作数量的依据,因此对本研究预测结果的准确性会有一定的影响。
1.2.4 统计分析法。利用EXCEL软件根据计算公式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预测2020年人口数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及医生的数量。
2 结果
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建设数量逐年增加,从2009年的12个,增加到2010年的47个,又迅速增长到2011年的91个,但分布不均,呈现北多南少的现象,北部7个街道的机构比重接近60%,月坛街道的比重高出平均值1倍(表1)。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的数量逐年增长,增长最快的是注册护士和执业医师,增速分别为40.7%和31.0%。
表1 2011年西城区各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从每千人口所拥有的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数看,机构数最多的是椿树、陶然亭、大栅栏街道;最匮乏的是广安门外街道,其千人口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数最多的椿树街道是最匮乏的广安门外街道的4倍。从每千人口所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来看,月坛、什刹海、天桥街道最多,远高于全区平均水平,西长安街街道每千人口所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最少(0.82人),见表2。西城区2010年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为124.3万人,经预测2015年低中高3种方案下常住人口将增长到2015年的130万、135万和140万,2020年人口增长到134.7万、145.4万和156.3万。
表2 2011年西城区社区医疗卫生资源分街道千人指标数
根据人口发展趋势的预测结果,结合《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对社区医疗资源配置进行预测分析。
2.2.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机构配置预测。根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标准,每3-10万人应建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目前,西城区每个街道均有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按照高标准,即每3万人建立1所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发展预测的结果,到2020年,西城区常住人口总数最高将达到156.3万人,需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最多(站)67所。
2.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卫生人员配置预测。根据建设标准;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6名执业医师,9名注册护士;每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每名执业医师至少配备1名注册护士。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机构配制的预测结果,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最少需要配备执业医师180名,注册护士225名。
根据需要和需求预测法,按照2011年西城区社区医疗卫生诊疗情况占全区门诊量10%的比例计算,得到2020年需要门诊医生为540-869名。由于医改的推进,及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落实,未来,在利益导向的驱动下,人们可能会逐渐转变就医方式,增加到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就医的可能。因此,按照社区医疗卫生诊疗情况占全区门诊量15%及20%的比例分别进行可能性预测,在门诊量占全区比例为20%的情况下,到2020年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站)将需要门诊医师1079-1737名(表3)。
3 讨论与建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数量迅速增加,3年间增加79个,根据国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已能满足2020年全区常住人口的需要,未来不需要新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见,目前西城区社区卫生机构数量呈现过剩的状态,这与北京市制定的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政策有关,2009-2011年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年增速均为7.434%[2]。另一方面,社区卫生资源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西城区属于北京市两大首都功能核心区之一,其面积及人口均高于东城区,2013年西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25.7亿元,在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中,医疗卫生事业支出达17.5亿元,比上一年度增长5.3%,地方财政投入对优化医疗资源的配置具有重要的作用[3]。
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量迅速增加形成对比的是,2011年西城区社区卫生门诊量仅占全区门诊量10%,低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诊疗人次占全市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率(24.8%),低于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城市居民到社区就诊的比率(35.8%),更低于国际上50%-80%的利用率[4],也未达到2010年原北京市卫生局、发改委和财政局等8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卫生改革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的“到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急诊人次占全市门急诊总人次比重达到30%以上”的目标。
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数据显示,尚未实现新医改提出的小病进社区、社区与大医院形成相互转诊的目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经济收入、自我健康评价、参保类型、药品政策及医疗服务等因素[5-6],首诊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前3位原因依次是就近方便、收费低和解释病情清晰[7]。在经济方面,西城区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1-5万元的占76.08%,75%的家庭医疗保健费用中自费金额在3000以下,约50%的家庭的医疗费用自费比例在30%以下,可见在医疗保障体系下西城区居民的医疗费用负担不重,能够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5]。
本次研究对象为户籍人口,而在西城区还有大量的外来流动人口。我国城市的外来人口以生产性外来人口为主,饮食卫生及居住条件差,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方便、费用低等原因,北京市37.8%的外来人口选择到社区首诊[8]。但是西城区外来流动人口的经济收入高于北京户籍家庭收入,因此在医疗服务利用方面与北京市户籍人口差别不大[5]。
在医疗资源方面,西城区的医疗卫生资源丰富、大医院集中,社区居民到大医院就诊非常方便,而且社区居民认为二级以上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好,更愿意选择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因此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低下[9]。
综上所述,西城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低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区域内居民具有较好经济条件和医疗保障水平,使其能够在综合医疗机构就诊,二是区域内医疗质量高的大医院较多,方便居民就诊。
本研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预测分别采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和医疗服务需要需求法两种方法,但预测结果差距较大。按建设标准预测的结果显示,西城区人力资源供大于求,本研究认为需要需求法预测的结果接近现实情况。①西城区目前的社区门诊量虽然较低,但在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社区首诊、社区与大医院双向转诊及医疗联体政策的推动下,西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必然增加,而且本研究只预测门诊量占全区门诊20%
表3 2020年北京市西城区社区门诊医生需要需求
条件下的数据,如按目标门诊量30%预测,则需要更多的社区医生。②年龄是选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群较中青年人群更倾向到社区就诊[5],目前城市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老年人群的增加必然导致社区门诊量的增加。③随着社区药品政策及其他有利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出台,在政策层面上向社区倾斜,必然会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仅承担医疗服务,而且具备保健、疾病预防及计划生育等六位一体的功能,但是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以医疗服务为主,其他功能利用率较低,随着社区功能的完善、宣传力度的增大,也必然增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利用率。
因此,卫生资源配置要考虑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人群是否利用卫生服务,既要从健康角度考虑是否应该接受医疗卫生服务外,还要考虑服务价格与质量、患者经济水平和消费偏好等因素的影响,仅根据卫生服务需要确定卫生资源配置,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现象,而根据卫生服务需求制定资源配置方案更为科学。
确定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是政府、医疗机构、社区居民等之间反复博弈所达到的一种均衡[10-11]。
参考文献
[1]西城区人口计生委.北京市西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调研报告选编[M].北京:西城区人口计生委,2012.
[2]陈新,王丰,吴明.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运行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8):911-913.
[3]王丰阁,张建华.卫生资源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置的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13,32(4):15-16.
[4]张雪莉.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卫生资源配置状况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2012,15(3):271-273.
[5]张燕,初里楠.北京市西城区居民家庭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3,16(6):424-427.
[6]赵超,陈瑶,代涛.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患者就诊意向及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4,27(4):4-7.
[7]吴浩,葛彩英,贾鸿雁,等.社区居民就医意愿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调查[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7):491-492.
[8]邵爽,王嵬,路孝琴,等.北京市某外来人口社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和满意度调查[J].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B):199-202.
[9]冷静,邓冰,胡艳文,等.贵阳城区老年慢性病人的卫生需求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资源配置状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0):3182-3184.
[10]Rankin D,Backett Milburn K,Platt S. Practitioner perspectives on tackling health inequalities:findings from an evaluation of healthy living centres in Scotland[J]. Soc Sci Med,2009,68(5):925-932.
[11]Scambler G.Tackling health inequalities and its pros,cons and contradictious: a critique on Blackman,Wistow and Byrne[J]. Soc Sci Med,2011,72(12):1975-1977.
Prediction on Resource Alloca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 Xicheng District, Beijing
Zhang Yu et al
SchoolofHealthAdministrationandEducation,CapitalMedicalUniversity,Beijing, 100069
AbstractObjective:To predict the scal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 2020 by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Xicheng District in Beijing. Methods:Using Population Prediction Method to calculate population of Xicheng District. Indicators Method, Need and Demand Method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situation of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s. Results:The prediction showed that, there are 67 community health institutions in 2020, 194 medical practitioners and 239 registered nurses needed in Xicheng District and 1079-1737 Clinic doctors needed by Community Health Centre according to the Need and Demand Method. Conclusion: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ommunity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in Xicheng District should change from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s and medical staff simply to emphasizing on the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resources among the streets and improve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streets.
Key WordsCommunity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收稿日期2015-03-18;编辑邱心镜)
通讯作者:孟开,mengkai@ccmu.edu.cn。
中图分类号R193.2;R19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723/j.yxysh.2015.08.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