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辉
(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铜山 221114)
重视蚕种补催青 提高一日孵化率
张 辉
(徐州市铜山区张集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铜山 221114)
补催青工作是蚕种催青工作的延续,是联系蚕种催青与孵化的关键环节,补催青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蚕种的一日孵化率,是决定蚕体发育是否整齐、蚕体强健与否、蚕病发生率高低等的重要因素,与广大蚕农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补催青 孵化率 收蚁
蚕农饲养的一代杂交蚕种,在饲养之前,须在催青室经过10d左右的特殊温湿度、光线等条件因子保护,发育到转青阶段时才从催青室发放到蚕农手中。这时的蚕种绝大部分处于转青即将孵化而未孵化阶段,少部分发育稍快或稍慢。此时不能马上进行收蚁,仍然需要给予蚕种一定的温湿度、光线等保护即补催青。经过补催青技术处理后,才能保证每盒蚕种孵化整齐,蚕体强健好养。而在我镇蚕桑生产过程中,由于蚕农不重视补催青工作导致的收蚁问题比较突出,主要集中在一日孵化率较低、孵化期长、蚕体弱,甚至有逆出、不出现象发生性。
近几年,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发展,轻桑重经现象较为严重,部分蚕农减少蚕桑生产的投入,不重视蚕种的补催青工作,一日孵化率较低,有的蚕农收蚁常常要收二批甚至三批、四批才可收齐。孵化不整齐,孵化时间延长,直接导致了蚕儿发育不齐、大小不匀、蚕病多发,产量低、茧质差,蚕桑效益低下,部分蚕区蚕农毁桑、弃桑现象严重,对我镇蚕桑发展极为不利。2012年我们对铜山区张集镇二陈村4户蚕农全年蚕桑生产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2012年张集镇二陈村蚕桑生产情况调查表
从调查结果来看,表1中4户蚕农补催青工作普遍不到位,全年一日孵化率最高仅为91.6%,最低88.7%,处于较低水平。春季孵化率表现尤为明显:在调查户中,春季一日孵化率最高为89.7%,最低仅为85.5%,均低于孵化率90%的标准。最主要原因是春季外温较低,蚕农不重视小蚕室的加温补湿工作,小蚕室内常常达不到蚕种孵化的目的温湿度,因此在小蚕收蚁过程中,常出现孵化不齐、过程延长的现象;而秋季由于外温较高,小蚕室温度较好,一日孵化率较春季明显提高,但由于其它补催青工作如补湿、黑暗保护等没有到位,一日孵化率也不能让蚕农满意。
2.1 温、湿度
在蚕种发放前1天,要把小蚕室加温到23~24℃,干湿差1.0~1.5℃,领到蚕种进入小蚕室后,须将小蚕室逐渐升温到25.5℃,干湿差1.0℃进行保护。收蚁当天,要将小蚕室温度控制在24~25℃,干湿差1.0℃,收蚁后要及时对小蚕室进行加温补湿至27~28℃,干湿差0.5~1.0℃。
小蚕室加温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炕、带排气管火炉、电加温器等设备,补湿则灵活机动,可向地面、墙壁、蚕框上洒水,也可用电补湿器、电水壶等补湿。在加温补湿时要注意人员、小蚕安全,避免煤气中毒、触电等安全事故发生。
2.2 光线
蚕种进入小蚕室后,为了保证蚕种发育整齐、孵化齐一,在给予一定的温湿度保护之外,还要给予蚕种遮光保护即黑暗保护:用黑布、深色衣物等不透光物品遮蔽小蚕室门窗,保持小蚕室黑暗,或将放置蚕种的蚕框用一块黑布遮盖,保持蚕框内蚕种处于黑暗环境中。在收蚁前3 h左右,撤去门窗或蚕框上的遮盖物,打开光源进行感光收蚁。
黑暗保护可以促进蚕种孵化整齐、蚁体强健,避免出现陆续孵化、蚁蚕逸散、体力消耗过大等情况。进行黑暗保护时要特别注意室内或蚕框内蚕种保持完全黑暗,防止蚕种见光后陆续孵化,导致孵化不整齐。
2.3 换气
蚕种发育到转青时期,呼吸量是催青初期的3倍左右,对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较高,缺氧耐受力弱。小蚕室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使用明火加温的小蚕室,更要加强通风换气工作,防止因小蚕室空气污浊、不良气体等影响蚕种孵化现象发生。
蚕种的换气工作应选择在日中气温较高时进行,夜间换气可间接、逐步进行,避免小蚕室温度忽高忽低,有条件的可安装排气扇、通风扇等电气设备,最大限度地保证在换气时小蚕室温度均衡。
2.4 摊种
领到蚕种后,应及时把蚕种摊放到蚕框上,要求粒粒平铺,不堆积,没有重叠卵,有利于蚕种感温均匀,孵化整齐。防止因蚕种堆积发热出现死卵、不出卵或逆出情况。
3.1 加温补湿设备落后
通过对蚕农补催青工作调查的结果分析,温湿度是影响我镇补催青工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加温补湿设备落后问题尤为突出。我镇蚕农加温补湿多为碳炉等明火设备,电气化水平较低。明火加温不仅热效率低,小蚕室很难加到目的温湿度,而且还易造成小蚕室空气污浊甚至产生不良气体,蚕种、蚁蚕长时间接触不良气体致使孵化率低、孵化期长、蚕体虚弱等。
3.2 不重视黑暗保护
我镇收蚁多为隔天收蚁,即领到蚕种后第3天收蚁,蚕种在收蚁前要处于绝对黑暗40h左右,对黑暗保护的要求较高。我镇蚕农普遍对黑暗保护不重视,工作不到位,使蚕种在收蚁前就见光陆续孵化。早孵化的蚁蚕趋光四下逸散,造成体力消耗过大,蚕体虚弱,加大发生蚕病风险。蚕种见光陆续孵化后,蚕农容易错误判断收蚁时间,往往提前收蚁,直接导致一日孵化率低。
4.1 改善加温补湿条件
针对我镇蚕农加温补湿条件落后的现状,大力推广电气化加温补湿设备及配套技术,逐步淘汰明火加温。2013年在我镇二陈村推广了先进的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器8套。小蚕自动加温补湿器为塑料薄膜围帐式,不仅加温空间合理,加温补湿效率高,而且温湿度自控,当达到预设的目标温湿度时自动断电,温度下降后又可自动工作,不产生废气、CO2等不良气体,极大地改善了小蚕室空气环境,有效地提高了一日孵化率。
4.2 强化黑暗保护技术
摊种、黑暗保护等补催青技术是影响蚕种一日孵化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在我镇蚕桑生产重点村、养蚕大户等地搞点示范,加大宣传力度,以点带面,强化黑暗保护技术,我镇蚕农逐渐重视黑暗保护等补催青工作,取得明显效果。2013年在我镇二陈村随机调查5户蚕农生产情况见表2。
表2 2013年张集镇二陈村蚕桑生产情况调查表
从表2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通过强化以温湿度、黑暗保护为代表的蚕种补催青技术,在调查的5户蚕农中,2013年春季一日孵化率最高为97.0%,最低为95.4%,平均为96.1%,比2012年同期提高9.8%;秋季一日孵化率也均达到95%以上,张产量、张种收益也有较大幅度增长,效果明显。
蚕种一日孵化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而补催青是其中最重要的关键环节。补催青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蚕种的一日孵化率,是决定蚕体发育是否整齐、蚕体强健与否、蚕病发生率高低等的重要因素,与广大蚕农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在蚕桑生产中,要充分分析制约一日孵化率的因素,因地制宜地采取相应措施,加强补催青工作,努力提高一日孵化率,增加蚕农收益,促进蚕桑行业发展。
[1]杨斌.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技术探讨[J].蚕桑通报,2008,(3):56-57.
[2]蔡燕,孙贤英.蚕种补催青与提高一日孵化率的关系[J].蚕学通讯,2012,(1):32-33.
[3]彭亨俊,姜乃珍.丰县农村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管理措施[J].江苏蚕业,2007,(4):36-38.
[4]席彦军,侯宝芝,李雪芬.提高蚕种一日孵化率的技术关键[J].北方蚕业,2006,(3):61-62.
[5]占世丰.提高早春用蚕种孵化率的探讨[J].广西蚕业,2012,(2):41-43.
2015-2-12
张辉(1974—),男,江苏铜山人,大专,农艺师,从事蚕桑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