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数学”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2015-03-02 16:35杨秀凤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中心小学校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130700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4期
关键词:做数学圆柱平行四边形

杨秀凤(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 130700)

“做数学”能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杨秀凤
(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营城子镇中心小学校 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 130700)

“做数学”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让学生融入自主活动,体验学习收获;在操作中体验,凸显“做数学”的本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做数学 课堂教学 体验收获 突显本质 动手操作

“做数学”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这个观点认为,应该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对现实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认为学生实践,探索与思考数学是学生理解数学的过程,从而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让学生融入自主活动,体验学习收获

学习心理学表明,“学”这一活动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因此,可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看一看,用自己的耳朵听一听,用自己的脑子想一想,即用自己的身体亲历,用自己的心灵感悟,去体验和参与学习,感受和理解学习过程,从而学会学习,增强自信。

1.在实践中体验

如:在教学一年级“人物体”时,由于立体图形的认识比较抽象,因此可以让学生从家中带一些生活中立体图形( 如:茶叶盒、膏盒、药盒、魔方等),让学生首先的感到这些物体和数学有关系,从而产生学习情趣。然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认一认,系列活动中,逐步体验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初步特征。

这样,学生通过实践感悟而获得的新知识是最清晰,最深刻和最难忘的。

2.在探索中创新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的数学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的重要途径。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传统法方法就是让学生利用手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摆一摆,拼一拼,用学过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公式来推动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其实可以这样执教这一教学内容,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面上的学具来研究三角形面积怎样计算,可以利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也可以一个三角形,还可以利用其它工具。为了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或一个三角形都可以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找出了它们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借助学过图形面积公式,自己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由于给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机会和 交流的空间,有的小组采用“割补法”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过三角形两条边中点的连线把三角形剪开,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梯形,把三角形旋转180度与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平行四边形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底,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有的小组把一个等腰三角形沿高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长方形。因为,长方形的长=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宽=三角形的高,长方形的宽=三角形的底÷2,长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这样的过程中,既闪烁着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又强化了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应站在学生发展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像借助学过的图形面积,采用“割补法”推导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动手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己主动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二、在操作中体验,凸显“做数学”的本质

“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只有放手让学生“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让学生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学习数学,是“做数学”的关键。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可能会产生种种担心;担心课堂教学时间不够用;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担心学生思维混乱,难以控制局面;担心困难学生跟不上等等。然而应该知道,像以往那样只是表面上热闹,不注意活动有效性和有序性,或教师过多的引导,这种教学只会束缚学生手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而真正能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自主的活动,必须有深刻的观察,想象,推理,探究等高层次的思维活动的人,由此学生的操作实践活动才能由指令性向自主性转变。因此,注意学生手脑结合,在操作中体验,才能凸显“做数学”的本质。操作是一种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下的活动,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度,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思维积极、主动探究、自由活动的状态,能出现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是采用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先让学生往圆柱形的量杯子倒液体,并使学生在分组实验之前明确实验目的:杯子里水的体积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让学生观察,讨论,交流。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圆柱的体积和圆柱的高有关,高在不断的增大,它的体积也在增大,从而使学生初步感知圆柱的体积和它的高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发现,他们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底面积与高的乘积。最后学生自己得到了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表示为v=sh。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而且也明白了为什么是底面积与高相乘,更重要的是这个知识是他们自己通过操作研究得来的。学生在操作中,“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聪明,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工具。”同时,学生又实现了自我创新,体验到了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总之,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创设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理解。“做”中解决。让课堂成为学生活动的天地和展示自我的殿堂,使之充满生命活力。

猜你喜欢
做数学圆柱平行四边形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探索“做数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体验“做数学”
在“做数学”中建立数学概念
圆柱表面积的另一种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