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材料和人物

2015-03-02 04:36张星星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选材鲁迅笔者

◎ 张星星

“不一样”的材料和人物

◎ 张星星

从小学到初中,老师要求学生进行“人物写作”的训练文不计其数,老师在学生写作前的辅导也大致关注“选材”“描写”“突出个性”“详略得当”等几个重点板块,然后作精当点拨。然而作文簿中优秀的描写人物题材的文章依然凤毛麟角,那么,学生的写人物题材文章中存有哪些共同的诟病呢?笔者经过几次批改观察,发现最主要的问题依然存在于“选材”上。

比如写母爱的文章里,写到“母亲送伞”“母亲带我去看病”“母亲送牛奶给我喝”“母亲吃鱼头”等材料的文章占一多半;写师爱的文章里,以“老师深夜批改作业”“老师风雨天送我回家”“老师带病上课”为材料的文章也绝不在少数,这些老气横秋的文章很没有新意。

在《写作教学的智慧》第一编课例一“选择有价值的材料”中,郑桂华老师也再次提到了如何拒绝选材庸俗老套的问题,提倡选材写出“个人真切体验”,选“陌生化”事件来有效杜绝“雷同老套”对人物个性的“腐蚀”,防止读者“审美疲劳”的发生。这一点笔者颇为赞同,真实即个性,在瞬息万变的生活里,发生在不经意之间的“小插曲”“小对话”“小细节”经艺术加工后,恰恰很可能成为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和“创新”,成为别人眼中的“不一样”。

那么,怎么抓取这些有效、真实、生动的素材来写出人物个性,并让读者印象深刻呢?除了平日观察积累,老师又如何点拨学生挖掘出这些材料呢?笔者试着结合课文《阿长与山海经》做引子来唤醒学生对“好材料”的敏感性。这里笔者抛出一个关键性问题:“阿长做了什么事给鲁迅留下深刻的印象,令鲁迅‘感动’?”学生不费思量地就能找到答案:“她为鲁迅买来了《山海经》。”确实,大家可以试想一下鲁迅身边有多少人“不愿”“不想”甚至“不值得”而“没去做”,这时有个人偏偏为你做了,那这个人就在“人群中”变“亮”了,这个素材便是显现长妈妈“善良”个性的好素材。

类似这样的素材,我们还能在其他课文中得到印证:如写藤野先生,和周围大多数的“爱国青年”的“偏见”与普通日本百姓的“同情”相比,对鲁迅在“添盖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等小事上偏偏多了一分“特别关照”,别人不做、不肯做、不愿做的事,藤野先生却做了,自然显得“特别”了、“不一样”了,他的“正直”“热情”“无私”自然就凸显出来了,类似的文章还有很多,不一一枚举。

那么,回头再看看怎么写“母爱”呢?显然“母亲带我去看病”“母亲送牛奶给我喝”“母亲吃鱼头”,很多学生都在写,说明很多母亲都在做,自然显得太常规,太共性了,那么母亲做过哪些和身边其他人不一样的事情呢?这里笔者借“母亲吃鱼头”让学生引发生活联想,比如“在你家,一家人通常最爱吃的是什么菜?母亲吃饭时哪些地方和其他家人做得不太一样?”学生道出很多自然真实的生活现象,如“我们一家都很喜欢吃妈妈烧的羊蹄豆腐汤,不过妈妈只挑豆腐吃,我、弟弟和爸爸总挑羊蹄吃,所以妈妈的桌沿经常只有汤汁,而我们姐弟和爸爸的桌沿常是一大堆骨头渣”,“妈妈对大家都喜欢吃的菜很少伸筷子去碰,等晚饭即将结束时,她总会习惯性地敲着只剩零星半点残渣的碗沿问大家:‘你们还有谁要吃吗,不要吃,我拌饭吃了’,所以对于那道抢手菜,我的母亲总是最后吃,而吃到嘴边的也总是冷的”……看,学生们的“挖料”是不是既接地气又让人“眼前一亮”呢!

在写人物时,如果我们能经常引导学生联想人物说过哪些“不一样的话”,做过“不一样的事”,有哪些“不一样的习惯”“不一样的动作”等,就有利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对于学生写作思路的开拓大有裨益。令笔者颇感欣慰的是,前一段时间,很多学生经过数次思维训练后,在写《美好的时刻》一文时,选材水准上确实有所提高,挖掘出了不少生动又美好的材料,如“自己的父亲和母亲都很喜欢阅读《东南商报》,母亲总是忙到很晚才睡,父亲每次在底楼沙发上看完报纸,并非随手一扔,而总习惯把它完好如新地工整叠合好,带上楼,放在母亲的床头柜上才去忙别的事。妈妈说,每天晚上看完爸爸放在床头柜上的报纸,睡觉总是很舒心。”父亲有异于常人的看报纸习惯写出了父亲对母亲的贴心的爱。如“当自己考试不理想,智慧的班主任对他循循善诱,改编,‘笨鸟先飞’的故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体会‘笨鸟勤飞’才是成功的前提为例,来劝诫学生,让学生茅塞顿开”,这番“创新言论”体现了班主任的耐心和睿智,自然也令学生印象深刻。如“在班队活动中,高个子男生锋,抢着要帮小个子女生玲拎野炊器具去室外草地上,遭到小女生客气的谢绝后,锋竟嚷嚷着‘不让帮忙决不罢休’的狂言,硬是抢过女生手中的器具直奔下楼……”,这则材料中,男生锋描写貌似粗鲁不文明的行为,实则道出了男生锋的仗义和助人为乐……

引导学生选好材,选新材,是写作成功的前提,也是写作前的重要工作。给学生选好题材同样有利辅助学生挖掘出“不一样的材料”,比如笔者尝试模仿社会新闻,让学生在写作前试做发现并介绍“寻找我家族中的一位了不起的亲戚”或介绍“我身边一个充满敬意的名字”,通过挖掘、讲述诸多事例,让学生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不寻常之处,并从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材料,让学生组织加工成文,这样文章的“可看性”便会有显著提高。

(浙江省慈溪庵东初级中学;315300)

猜你喜欢
选材鲁迅笔者
老师,别走……
鲁迅,好可爱一爹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鲁迅《自嘲》句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作文选材中的要与不要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