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永
庆安枪击案、成都男司机暴打女司机、女导游嫌游客购物少口出恶言、小学生为老师撑伞……最近一段时间里,一幕幕“舆论反转剧”频繁上演,在各方鼓噪中信息芜杂、泥沙俱下,掀起了多场舆论热潮。“舆论反转剧”的频频出现,将全媒体环境下媒体和网民如何谨慎发声、避免谣言传播危害社会的问题再次抛到大众面前。
让我们以掺杂了截访传言、实名举报、网络谣言、维权律师等诸多舆论敏感要素的庆安枪击案为例,回顾一下这起突发事件中舆论转向的历程:2015年5月2日,黑龙江省绥化市庆安县农民徐纯合带着母亲和3个未成年的孩子出行,在庆安火车站与警察发生冲突,被警察击毙。当晚6时许,东北网发布快讯,引发舆论关注。两个小时后,新华网报道了哈尔滨铁路公安局关于这起事件的通报,称警察开枪是正当击毙。随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跟进报道,民警开枪是否属于正当成为网友质疑的一个焦点。
随后,不断有网友在微博、微信上爆料或求证,称徐纯合身体不好、生活困难、全家吃低保,此行是到北京告状。此时,舆论风向转为猜测“枪击起因是否因为拦截上访”,对徐纯合及其家人同情的声浪越来越大。《南方都市报》报道 《黑龙江庆安枪击案死者家属获“救助”》被更名为《黑龙江庆安枪击案死者生前上访诉求得以实现》后,转载量直线攀升。各路媒体关于徐母聘请律师维权的报道更将舆论推至最高。
5月14日,哈尔滨铁路公安局调查组公布了庆安枪击案调查结果,并公开了现场视频,认定警察开枪是正当履行职务行为。然而,舆论热潮至此并没有完全平息,仍有很多网友不买账,质疑视频造假、被剪辑。尽管《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媒体纷纷刊发深度报道予以回应,但网站、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等新媒体和自媒体上,各种质疑的声音此起彼伏。直到5月23日,检方调查组公布与此前警方一致的调查结果,认定民警是依法执行公务,这一最新进展在人民网、新华网、网易、凤凰网等各大网站上广泛传播,各种争议、诘难才逐渐平息下来。
庆安枪击案引发的舆论关注从纷起到止歇,堪称一场政府、媒体和网民之间的博弈。《人民日报》是这样评论的:“并不复杂的庆安事件,事实和法律清楚,原因和结果明确,可为什么还会持续发酵?原因是有些人推波助澜把这潭水越搅越浑。面对让人兴奋的炒点,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网民要做的是不假思索立即发声,还是先做冷静甄别、静等真实权威信息的发布?发声是为了单纯追求参与快感,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横加指责,还是为了推动事情解决,促使社会进步?盲目炒作在信息传播、谣言散播中会导致什么结果?事件平息后,很多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目前,越来越多的“舆论反转剧”呈现于大众面前,牵动着人们的注意力,滋生着一波波谣言,乃至演变成一场场“网络狂欢”。不只是庆安枪击案,今年频频爆发的舆论反转事件,令人不禁惊呼“这世界变化太快”。
从信息传播路径来看,这些突发事件大多经历了 “众人围观—不断质疑—谣言四起—接近真相—客观评价”的过程,舆论出现了U字形反转。其中,不客观、非理性的网络声音肆意表达和传播,就给谣言的产生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二者互为促进,导致舆论偏离真相越来越远。特别是当舆论场被网络推手甚至是反动势力恶意操纵时,谣言的杀伤力更大,引发的后果也更为严重。此时,这类突发事件往往成为网络暴力滋生的集散地。
我们可以看到,庆安枪击案中,外界的谣言令涉事民警及其家人承受了很大压力。接受采访时这位民警坦言,自己是正常执法,却受到了很多质疑,“心情很复杂,也感觉很委屈”。事件进程中,舆论还频频转向,比如第一时间慰问开枪民警的副县长被 “人肉”,被举报学历造假、妻子吃空饷,庆安县检察院检察长被举报,引发官场“地震”,多人“躺枪”。成都女司机一事中,当舆论矛头对准被打的女司机后,网络暴力越发凸显,女司机的个人隐私被曝光于公众面前,嘲笑、谩骂铺天盖地袭来,一度传出女司机病情恶化的消息。当事人及其家人在舆论压力的重负下,工作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身心饱受重创。类似的现象在其他几起“舆论反转剧”中都能见到。
网络暴力的危害不仅表现在对当事人的伤害上。值得警惕的是,当网络暴力成为惯性,当缺乏信任、妄加点评、任意转发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下意识举动时,“舆论反转剧”发生的频率会越来越高,带来的后果也会越来越严重,甚至给党和政府的工作及社会稳定带来极大危害。[1]
每场“舆论反转剧”里,在舆情流转的U字形下降和上升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谷底”——谣言满天飞、质疑的声量达到最高分贝,和一个“高点”——真相被披露、舆论得以平息。“谷底”和“高点”的出现,通常都是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同频共振”的结果。当各类媒体互相借力、同声共气时,传播的效果实现了最大化。
我们仍以庆安枪击案为例,对全媒体传播格局下媒体在突发事件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加以分析:事件发生后,新华网率先发难,对徐纯合被击毙的合法性进行质疑;随后,部分媒体特别是一些全国知名的都市报纷纷跟进,通过各种信源获取或真或假的信息,经网站、微博、微信进一步发酵后,舆论鼓噪的音量进一步放大;真相公布后,光明网等媒体声东击西,以“庆安是县域基层治理现状的典型缩影”为副标题,意指这一枪揭开了庆安县官场的黑幕,将关注度引向另一个岔路口,为即将平息的舆论再添一把新柴。
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舆论反转剧”中,不管是媒体还是网民在散播谣言、把水搅浑上,都有相似的手法,比如在标题上运用“传”“疑”“或”等字眼,一方面为不实信息的散播寻找遁词,另一方面以另类方式吸引眼球。《黑龙江庆安枪击案被疑拿钱封口律师称不合法》《传黑龙江庆安纪委干部赴京举报县领导被群殴致死》《中石油女高管卷款5亿消失:背后或有人操纵》……诸如此类的新闻标题十分常见。
值得欣慰的是,现实中不乏正面实例——面对一些可能演变成“舆论反转剧”的舆论热点,特别是容易引起公众围观、给人们带来恐慌和厌恶等情绪的事件,越来越多的媒体正积极行动,力求通过准确、全面、严谨的报道,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阻击谣言,帮助公众了解新闻事实,消除负面情绪。
在“谣言粉碎战”中,一些传统媒体开设了一系列新版面、新栏目,加大了调查性报道、解释性新闻的力度,例如《人民日报》的《求证》栏目、《北京青年报》的“北青照谣镜”专栏等。特别是《求证》栏目开办以来,先后刊发了《郑东新区是不是“空城”》《不实传言缠身 牙膏很是受伤》《“泰国水果罐头含艾滋病毒”是谣言》等一批深度报道,以实际行动践行“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求证是维护真实的有效途径”这一宗旨,受到了公众的普遍欢迎。
新媒体在阻击网络谣言方面也正在崛起,逐渐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新浪微博上成立了微群“辟谣联盟”,搜狐开设栏目“谣言终结者”,网易、百度等6家网站发起成立 “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河北新闻网等10家主流网站共建“河北网络辟谣平台”等,紧跟新闻,紧跟网友关注的热点话题,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面对谣言,很多时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再各自为战,而是携手合作,探索更为高效的辟谣模式。较为知名的是《北京青年报》正式加盟“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成为首家与网络媒体共同辟谣的传统媒体。
网络媒体特别是移动媒体的普及,使得人们能够方便自由地发布自己想要传播的信息,再加上大家在虚拟世界里,匿名发布信息,这犹如一把双刃剑,会放大某些不合理情绪。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等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4)》所说的那样,愤怒是网民阅读民生新闻时的主导性情绪,在网民情绪中占比超过四成(41.80%),其次才是平静(14.10%)和高兴(12.34%)。由于愤怒通常隐含着高的目标指向和行动倾向,所以需要小心引导和缓解。
然而,在媒体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如何吸引眼球、获取更多的点击量和关注度,成为不少媒体衡量成败的重要指标。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问事实真相就抢时效发消息、大肆炒作不讲分寸等做法日益风行。反映到舆论热点事件中,就是谣言四起、泥沙俱下,在这种情况下,“舆论反转剧”频频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全媒体时代,无论是媒体还是网民,信息传播越是容易,就越应该强化媒介素养,约束自身言行。具体到媒体来说,主要包括信息分析处理的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一方面,在信息发布中,把“准”而非“快”作为最高要求,特别是当谣言满天飞、各种假消息层出不穷时,不急于附和,而是认真地加以甄别、分析、求证。在庞杂的信息中筛选、发现、鉴别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并将其有序整合,使之成为具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并呈现给受众。[2]另一方面,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受众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准则,强化责任意识和道德要求,不滥用手中的权力,不散布不实信息,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对网民来说,就需要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非发泄个人情绪为准则,拒绝低俗发声,对谣言不随意评、转,不开骂、恶意中伤和人身攻击等。
新媒体在为信息传播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谣言的滋生提供了平台和土壤,个人隐私泄露、不良信息传播、谣言频出等问题也逐渐凸显。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 《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近几年来都对网络谣言给予了较大关注。特别是《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3)》提出,网络谣言的传播成为特别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的100件微博热点舆情案例中,谣言的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网络谣言数量惊人,这一现象缘于多种因素: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即时、方便,人人都有话语权;网络互动性强,大多数网民在接受信息时有先入为主的心理,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话题稍具敏感,就会被大量转发,引起围观;一些网民对言论可能造成的后果缺乏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在信息的多次传播中很容易加入不理智的情绪,结果使得本来就偏离事实的描述错得越来越离谱……
当今时代,利益多元,众声喧哗。在这样的现实境况中,尤其需要媒体阻击网络谣言,正确引导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特别是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更应该以主流价值观引领舆论,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这是党和人民的殷殷重托,也是时代赋予媒体的神圣使命。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面对网络谣言积极应对,探求真相、释疑解惑,既是新闻工作者恪守专业主义精神、职业道德操守的体现,也是传统媒体重塑公信力、影响力的契机。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等发布的《2012年“转型期的中国传媒公信力”调查报告》显示,电视、报纸在公信力上还具有优势,但已不具有往日的绝对优势地位。传统媒体公信力下降,与其在重大事件或敏感问题上频频“缺位”“失语”不无关系。相反,如果传统媒体回归新闻本质,尊重传播规律,加大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力度,及时回应受众关切,在重塑公信力、建设权威性上会有更大作为。
网络时代阻击谣言,不应该是一场“一个人的战斗”,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协同作战,将更为高效、有用。
从报道内容来看,全媒体作战,打通不同媒体之间的界限,能实现时效与深度的互补。[3]由于传播介质特性不同,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信息发布上各有长处,如果形成互补,就能大大提升传播效果。这一点在阻击网络谣言方面同样有所体现:新媒体能够实现实时传播,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第一时间发布消息,便于网络谣言迅速走出网民之间点对点传播的“内循环”,为下一步澄清事实营造契机;传统媒体刊发新闻,通常要经过“记者—N层编辑—审核—发布”的层层把关,同时,传统媒体拥有专业的编采人员、专有的采访资源,能对新闻事实进行全面关注和深度报道,从而对网络谣言的错谬之处给予有力回击。新老媒体联手,信息发布上“快”和“准”兼具,网络谣言自然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
从传播对象来看,全媒体作战能实现不同受众群之间的交融。新媒体覆盖广泛,受众群虽然数量庞大,但一定程度上几乎等同于一盘散沙;传统媒体虽然受众有限,但群体相近性较高、凝聚力较强。二者的受众群有一部分交融,但并非完全重合。新媒体的一些受众,从网络上了解信息后,可能会选择到传统媒体上去求证,如果传统媒体及时辟谣,就能比较容易地取得公众信任,阻止谣言的传播。
[1]王娟.网络舆情的分级响应与处置[J].人民论坛,2012(30).
[2]陈海霞.传统媒体人的新媒介素养[J].北方传媒研究,2014(6).
[3]陈建立.全媒体运营策略浅析[J].新闻爱好者,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