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夷修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珠海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
崔夷修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广东珠海519090)
通过政产学研资协同理论基础的研究,在把握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珠海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了适合珠海政产学研资战略联盟发展的“风车模型”。该模型包括驱动机制、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三个部分。驱动机制来源于企业驱动、学研驱动和政府驱动三种力量;运行机制由分工协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构成;保障机制包括政策保障、资金保障、人才保障和服务保障四个方面。
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珠海市
1.1 国家创新理论
1987年,英国弗里曼教授在《技术和经济运行:来自日本的经验》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他对日本技术立国的经验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政府对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1988年,美国学者纳尔逊在其著作《作为演化过程的技术变革》中指出,创新是大学、企业等社会组织共同推动的结果。1997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推出的“国家创新体系”报告指出,国家创新体系的实质是为了实现某种目的,政府、企业、大学、中介机构等社会组织围绕启发、引进、改造和传播新技术而形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的网络机制。[1]
国家创新理论重视政府、高校、企业、中介机构等在创新体系中的作用,认为创新实际上是这些正式组织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社会组织在新技术从创造到扩散、市场化等阶段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影响到整个过程。
1.2 三重螺旋理论
1996年题为“大学与全球知识经济”的国际研讨会提出了一种新的三螺旋关系,即在以创新为主要竞争力的知识经济体系当中,政府、企业和大学作为创新制度环境的三要素,通过市场需求的连接将会形成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其核心思想是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智力资源的源泉,将承担基础的研究以及协助企业完成理论研究到市场应用的对接;企业则会承担起技术推向市场的部分,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科技发展。通过对政府、企业和大学在三螺旋模型中如何相互影响、各自如何定位和三者的主要职能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影响一个国家、社会创新能力和创新效果的实质原因,从根本上提高全社会的创新绩效。
1.3 协同理论
协同理论的创立人是著名物理学家哈肯,他在1971年提出协同的概念,于1979年对协同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该理论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突变论以及结构耗散理论等研究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是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
战略管理学方面的代表安索夫于1965年在《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借用了协同这一概念,用于强调在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产生整体效益的增值,这些效用是各组成部分单独作用所不能产生的,换言之就是“1+1〉2”的效应。
一直以来,战略协同被产业界所广泛采用,追求协同效应是公司进行产业扩展、兼并、收购、合并等战略举措的根本原因,这种协同效应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效率。战略协同效应理论同样可以运用到产学研合作当中,如今出现的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正是战略协同理论从产业界内部合作到产业界与学界跨界合作运用的延伸。
政,即政府部门。政府在政产学研资协同中处于主导地位。一方面,政府为政产学研资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障;另一方面,政府在政产学研资协同过程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协调各方主体的关系,促成并推动各方主体的合作。
产,即企业。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将科研与生产结合的最佳载体,在政产学研资协同中处于核心地位。一方面,企业通过市场需求的驱动明确技术创新方向,进而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等组织对接,实现政产学研资协同;另一方面,企业将合作产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研发和生产,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
学,即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是智力资源的源泉,是政产学研资协作的关键主体。高等院校既为政产学研资协作提供基础科研环境,也为合作联盟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保障。
研,即科研机构。科研机构是创新的主要科研力量。一方面,科研机构拥有完备的科研场所、设施器材,以及充分的科研资金保障;另一方面,科研院所对技术发展的前沿和热点研究有较准确的把握。
资,即金融组织。金融组织为政产学研资协作的不同阶段提供不可或缺的风险评估和资金支持。[2]
协同: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协同就是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并且通过协同产生“协同效应”,使总体绩效大于个体绩效之和。
机制:所谓机制是指系统内各构成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方式和运动原理,它通过微观方面的控制、引导和激励来使系统微观方面产生的相互作用转化为宏观的定向运动。
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指为了实现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组织、中介机构等主体间的合作效应最大化,进而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在各主体、各环节间产生的运行原理、相关制度及作用方式。
3.1 珠海政府在政产学研资协作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成立了产学研合作领导小组;2)制定了政产学研资合作的相关政策;3)搭建了政产学研资服务支撑平台;4)设立了“珠海市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5)协调政产学研资各合作主体,推动联盟合作发展。
表1 珠海政府制定的有关政产学研资合作的主要政策
表2 珠海市产学研服务支撑平台列表
珠海政府在政产学研资合作方面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1)产学研组织停留在政策宣传、信息搜集等基本功能发挥方面,政府对联盟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不够。2)政策及办法基本上是2010年之前,即产学研合作的初期制定的,对产学研发展初始阶段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随着产学研的发展,政策的抽象性、概括性甚至矛盾性凸显出来,政府部门需要动态调整相关指导政策,使得政策更具现实意义。
3.2 珠海政产学研资协作已初具规模
目前有企业资源154家、大学11所、研发机构5个。珠海市目前已建立省部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11个、科技企业孵化器5个、珠海市科技创新公共实验室13个、校企合作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产学研合作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含医疗器械)、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领域。
珠海政产学研资协作还可挖掘的有价值的资源包括:1)珠海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机构更关注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在科研成果转化率方面偏低,而高职院校的研究直接以市场为导向,更容易和企业研发生产结合起来。2)金融机构。目前珠海政产学研资联盟体系中,金融机构的参与力度远远不够,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3)中介服务机构。为了联盟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开发利用法律、顾问、信息技术、科技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将不同主体、不同阶段的合作有效衔接起来。4)港澳资源。珠海毗邻港澳地区,应充分利用珠海的地域优势,将香港澳门的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纳入政产学研资协作体系中,实现珠港澳三地优势互补。
3.3 政产学研资合作的模式多样化
珠海政产学研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依托孵化器的初创型模式、基于单项技术项目或成果的常规型合作模式、立足企业的基地型合作模式、跨机构、跨项目的产业培育型模式等,见表3。
表3 珠海政产学研资合作模式
合作模式选择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珠海政产学研资合作模式在理论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突破,但是在实践尝试中仍然不够深入持久。2)合作模式较多地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更多的是小作坊式的粗浅合作,合作不稳定、不深入、不持久。
3.4 科技特派员模式得到推广
科技特派员模式是指珠海市政府每年从全国高校、科研院所中选派一批中青年教师或者科技人员到珠海科技型企业驻点工作1年,立足产业发展前沿,从源头上破解制约产学研有效合作的瓶颈。目前珠海已有298名企业特派员。这些企业科技特派员的研发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生物科技等产业,与珠海支柱产业的契合度非常高,特别是入驻企业后,企业科技特派员能及时了解分析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技术需求,量体裁衣地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大幅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升了企业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企业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产学研合作效率不高等问题。
科技特派员模式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部分科技特派员只是挂名在某个企业,并没有投身于企业的研发创造;科技特派员的管理和考核措施不到位等。
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是在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中介组织之间实现利益共享、优势互补,进而推进技术创新的协同发展模式。
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包括:促使政产学研资联盟形成的驱动机制;推动联盟发展的运行机制;维持联盟稳定的保障机制。不同机制共同作用,推动政产学研资健康持续发展。结合珠海政产学研资发展现状,以及不同机制的作用和彼此间的关系,特构建了符合珠海政产学研资协同发展的“风车模型”(图1)。
图1 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风车模型”
4.1 驱动机制
驱动机制是指促使珠海政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主体产生协同创新合作意愿的动因。驱动机制主要是三方面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驱动、学研驱动和政府驱动。在“风车模型”中,驱动机制就好比风,促使风车的叶片不断旋转起来。
企业驱动的力量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内在牵动力和市场竞争的外部压力。企业为满足市场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提出亟待解决的科研技术难题,进而促进合作联盟形成。
学研驱动是科技创新的原动力,主要来自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一方面,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需要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转化为生产力,就会产生与企业合作的意愿和动力;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科学研究越来越依赖于多行业、多学科、多部门的共同合作。
政府驱动是政产学研资联盟形成的主要力量。鉴于政产学研资合作对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政府部门为合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同时,政府积极建立合作的组织体系和合作的信息平台,大大提高政产学研资合作的效率。
4.2 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维系并推动珠海政产学研资协作的管理方式和制度。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分工协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在“风车模型”中,运行机制如叶片的结合点,保证叶片稳定有序结合在一起,保证联盟合作主体团结一心,目标一致。
分工协作机制是指政产学研资各主体明确自身的责任目标,合理分工的规则和具体方式。政府负责合作联盟相关政策和办法的制定,为合作提供有力的政策环境、平台支持和资金保障等,并协调其他各主体的关系;企业主要根据市场需求提出创新方向,并将合作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高校和科研院所为合作提供完备的科研环境、设备和科研人才;金融机构满足合作不同阶段所需的资金需求,并衡量风险成本;中介组织为不同主体、不同阶段的合作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
资源共享机制是合作联盟降低各自运营成本,实现合作效益最大化的保证。资源共享机制是根据珠海市政产学研资协作科技创新、协同攻关的内在要求,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科技要素集聚、优势互补、能量释放的方式或制度。[3]资源共享机制主要包括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成果、专家数据库、企业需求技术等资源与信息共享机制。
利益分配机制是合作伙伴之间维系合作关系的纽带,是指不同合作主体合理分享各种有形、无形收益的方式或制度。利益既包括利润、技术成果、产品或服务的收益、技术转让收入等直接利益,也包括商誉、品牌、经验、形象等间接利益。[4]政产学研资利益分配机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投入资源的多少、承担风险的大小、所做贡献的大小和所起作用的关键程度。[5]
风险分担机制是指合作主体共同承担风险、管控风险、应对风险和规避风险的方式或制度。风险分担机制与利益分配机制相辅相成,承担风险的大小会影响利益分配的多少;相反,欲获取较多收益,相应也要承担较大风险。风险分担机制的完善还需建立契约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契约制度在风险发生前对各方责权进行约束,防止责权不清、欺骗、投机倒把等不良现象出现,防止专利权、专有技术等资源丧失。风险责任制度在风险发生后明确责任承担人和应承担责任的大小。
4.3 保障机制
政产学研资保障机制是指为联盟健康发展提供各种资源、服务和政策支持的方式和制度。保障机制主要包括:政策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资金保障机制、服务保障机制。[6]在“风车模型”中,保障机制是维持风车站立并保持平衡的杠杆。
保障机制的主体有不同侧重。政策保障机制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法律部门,人才保障机制的主体主要是高校和科研机构,资金保障机制的主体来自于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三方,服务保障机制的主体来自于中介组织和政府相关部门。各主体只有明确自己的责任义务,通力合作,方能实现联盟效用最大化。
[1] 刘慧芬.产学研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9.
[2] 程亮.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的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6-18.
[3] 易晓波,李光.湖北省政产学研科技协同创新机制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4(1):68-72.
[4] 李岱素.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系统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8):19-22.
[5] 徐莉,杨晨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组织模式及运行机制研究[J].科技广场,2012(11):210-214.
[6] 李京晶.产学研协同创新运行机制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3.
Innovation in and Reform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Among Government,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Bank in Zhuhai
CUI Yi-xiu(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uhai 519090,China)
Basedonthetheoreticalstudyandgraspingthenatureofcooperationmechanismamonggovernment,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bank,the paper builds the Windmill Model which appli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Zhuhai.The Windmill Model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the driving mechanism,the operating mechanism and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based on three forces:enterprise driving,university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 driving,and government driving.The operating mechanism consis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peration mechanism,the resources sharing mechanism,the interests distribution mechanism,and the risk sharing mechanism. The supporting mechanism deals with four aspects:policy support,funding support,professional support and service support.
government,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 institution and bank;cooperation mechanism;Zhuhai City
F290
A
1674-2362(2015)05-0049-05
(责任编辑 王满达)
2015-05-13
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社科规划课题“珠海政产学研资协同机制创新改革研究”(2014129)
崔夷修(1982—),女,黑龙江牡丹江人,讲师,管理学硕士,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