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东海县实验小学(222300) 韩仲德
简便计算教学是小学六年级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由于学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无法根据题目的特点,合理运用运算性质和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导致做简便运算题时错误率较高。本文通过对典型简算错因进行分析对比,找出造成学生简便计算中出现错误的成因,进而探寻出提高简便运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
1.受思维定式影响。简便计算作为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贯穿于小学中、高年级的各个教学阶段,其在学生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做题时常被那些容易凑整算式及算式形式结构干扰,见到特殊数字就想简便运算,而不去思考题目是否适合简便运算。
2.受运算定律、性质互相干扰的影响。学生在做简便运算题,大多数错误都是由于对一些运算定律及运算性质的本质理解不清,不能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所致。
3.受运算意义不明确影响。有一部分简便运算的题目需要学生能根据运算意义、定律灵活计算,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由于没有吃透算理,对运算顺序理解不清而出现错误。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让学生做题时学会先看清题目要求,理清简便运算过程中各种数据和运算符号之间的关系及运算顺序,最后再动笔计算。如“这题是有乘有除的算式,审题时学生如能先找出运算顺序,依据顺序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就不会犯先算,再算除法这样的错误。总之,良好的审题习惯是正确计算的必备条件。
2.培养学生对比辨析能力。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数学问题,可以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可以通过题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简便计算中的一些表面形式相似,而实质不同的式题,使学生面对问题时,能通过自己的思考、观察,找出题目的特点,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如为了排除“25×4=100”所产生的干扰,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两组练习让学生进行对比练习:(1)24×5,25×4。(2)100÷25×4,100÷(25×4)。这样,学生在解题中学会反思、学会对比,激活了学生头脑中错误的思维定式,充分暴露学生思考及反思过程,进而帮助学生通过清楚的分辨来建立解题模式。
3.培养学生“合理拆分,灵活组合”的能力。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对简便计算的编排特点是简便计算的因素十分明显。这对学生熟练地运用定律、性质,提高简便计算的能力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仅仅依靠这些基本的简便计算练习题,学生还解决不了实际计算中遇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因此,可以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适当增加一些变式题,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合理地进行等值变形,从而达到简便计算的目的,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例如,有关“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题目,可以出示一些如“2.3×28+6.9× 24 和“666×222+333×555”需要转化的题目;也可让学生解答“2.5×44”这样的开放题,使学生认识到乘法分配律和乘法结合律都能解决这一问题,促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发展。
4.培养学生从整体把握简算知识结构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能注重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认识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使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贯通起来,从整体上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将能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更深刻和全面。例如,让学生判断(8+75)+125和(8+75)×125这两个算式是否相等,如不相等,让学生根据运算定律分别写出和它们相等的式子。这样教学的好处:一方面使学生辨析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的区别,另一方面通过找出与之相等的式子,将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进行了有机结合和横向比较,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和全面理解运算定律和性质。从而初步建立起较好的简算思维,促使学生对已有的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做了完整和合理的审视、评价和重建。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借助学生的错例,引导分析错误原因,将学生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负迁移影响降到最低,就能使学生在分析交流、剖析错因的过程中提升辨析能力及简便运算能力,学会从更高层次去认识和思考简便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