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健
(西安财经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二战以后,经济增长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一个重要命题。最近的二三十年间,一方面由于罗默对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贡献,另一方面又由于中国经济发展深受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中国的经济学家对增长命题焕发出了超乎寻常的热情。在经典的经济理论世界内找不到满意答案之后,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拓宽研究视野,在经济学之外的理论园地里探究破解经济增长难题的途径。应该说,经济增长问题本来就是一个诱发社会多领域现象丛生的命题,在多学科视域中寻求对经济增长的解释,正是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社会科学工作者乃至自然科学家和人文艺术工作者的共同使命。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就不难理解罗马俱乐部聚集了大批社会各界精英向社会发布《增长的极限》这类对现代社会预后不良报告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经济增长为什么会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乃至市井热议的显学问题的原因了。
任保平教授穷数年精力执着于经济增长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结集出版了《经济增长质量的逻辑》专门著作(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出版,收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30余万字的著述中,作者力图构建一个基于“质量增长”为命题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在研究范式上,还力图突破经济学分析框架的限制,将以伦理学评价为基础的规范分析引入经济研究世界,进而在更宽广的领域回答经济增长的效果和前景。应当承认,力求在方法论意义上突破现有经济学主流研究范式的努力,一扫新古典经济学对20世纪经济学带来的浅薄分析范式的影响,让我们看到了从马克思、韦伯到哈耶克所传承的德意志式严谨而宽阔的学术传统的影子,是值得称道的学术取向。同时,作者构建质量型经济增长价值判断体系的尝试,以及“质量型经济增长理论是依据多部门系统复杂性来研究经济增长的”、“经济增长是一个复杂系统构成的非线性过程,具有不确定性。降低不确定性的过程就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过程”(见该书《导言》)的学术立论,折射出生动的思想火花,让人们对理论研究的前景有了期待。
从对数量型经济增长的迷恋到对质量型经济增长的追求,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也是科学研究的一个福音。但是,从评判经济增长的角度看,至少还有两个因素需要研究者们去思索。
一是产业变迁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人类经济史的演变看,以机器大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文明的出现,不仅导致了马克思所说的经济行为主体与客体的“异化”,其本身就是对资源与环境的掠夺式使用。换句话说,只要以制造为内核的现代工业存在,对能源的需求甚至高度需求就是不可避免的,而在工业化以来数百年的历史中,能源的主要来源是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至少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还不可能摆脱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而向工业包括其他产业活动提供大规模的能源。这样以来,只要存在产业活动特别是工业活动,资源与环境的受损就难以避免。事实上,上溯到农耕文明的出现,古代东方国家都是灌溉农业,水利工程的出现不仅导致了东方专制主义制度安排的必然,而且其本身也是对环境的某种损害。至于筑坝工程的出现,在迎合人类对能源需求的同时,某种意义上可视为对环境的破坏性使用。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史看,工业革命后的相当一个时期都是以破坏环境、掠夺式使用资源为代价的。二战以后,诸多发达国家资源与环境得到较好地整治是一个事实,但与此相伴的另一个事实则是产业制造活动大规模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
我们能否这样归纳:尽管二战以后人们一直在探索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之路,但是,现代产业活动还不能摆脱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能源依赖,因而,资源环境受损是工业文明的必然伴侣;产业转移只是解决了资源环境受损的国别和地域分布问题,并不能解决资源环境是否受损问题;既然经济增长离不开产业制造活动,那么,经济增长方式的研究只能是研究产业制造活动对人类的可承受程度问题,而不是研究是否能规避对资源环境的受损问题。实际上,将资源的代际利用关系和环境补偿模式纳入经济增长研究范畴,或许是经济增长理论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二是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从中世纪晚期商业城市出现以来,城市布局以商业交易活动为缘起的格局几百年间没有重大变化,因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并没有突出的矛盾。20世纪以来,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不断出现,二战以后在发展中国家更为明显,甚至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聚集主要出现在中心城市。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出现,在20世纪以来主要伴随着产业集聚特别是工业集聚而生。由此,一方面,导致了产业集聚效应的倍数化增长,提升了增长速度和总量规模;另一方面,也导致了都市病的出现。经济增长的负面规模效应,很大程度上与都市病的产生不无关联。
正是由于20世纪以来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过于密切,既促进了经济增长的数量,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经济增长的质量,成为了诱发经济增长二重效应的双刃之剑。因此,当今世界的多数国家在二战以后都在探索新型城市化的道路。依据规模大小和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对城市进行网格化布局正在成为一种时尚。
对于本文所要讨论的命题来说,既然产业变迁和城市化布局都直接影响到了经济增长,那么,在评判经济增长的状态时,就应当将这两个因素纳入经济增长评价体系。如果用标准的经济学语言来表述,就是探索产业变迁和城市化布局在经济增长模型中的内生化路径。
任保平教授是近年来活跃于国内经济学界的新锐之一,也是力求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轨迹进行严肃思考的为数不多的青年经济学者。理论之树常青。中国的经济学和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时下比任何时侯都需要思考和思想,更需要善于思考富于思想的理论工作者。希望中国的经济学研究收获更多的思想成果,也希望中国的经济学家族涌现更多具有使命感的善于思考的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