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5-03-01 12:19江苏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215400范胡萍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4期
关键词:子期伯牙形式

江苏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215400) 范胡萍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江苏太仓市科教新城南郊小学(215400) 范胡萍

阅读能力是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阅读能力不是完全独立于其他能力之外的某种能力,阅读语能、阅读才能和阅读智能都影响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因此,要强化学生的阅读语能,丰富学生的阅读才能,拓展学生的阅读智能。

阅读能力 阅读语能 阅读才能 阅读智能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形成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基础,是母语教育的主要载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比重最大,用时最多。阅读教学的效率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关系到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任务能否完成,语文教学目标能否全面达成。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阅读是一种语言活动。在这一语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被称为阅读能力。精致语文认为,阅读能力不是完全独立于其他能力之外的某种能力,阅读语能、阅读才能和阅读智能都影响着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本文就上述这三个方面谈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一、强化学生的阅读语能,培养学生处理语言形式的能力

目前的语文阅读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引领学生到文本中“来”,却没有带领学生从文本中“回”,即在关注语言内容的同时,淡化或忽视了语言的形式。教师只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写了什么,说了什么,而不注意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是怎么写,怎么说的。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语言形式是更高层面的语言内容。”因此,精致语文教学倡导将阅读的聚焦点放在“怎么说”“怎么写”上,关注语言形式,学会表达方法。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做到帮助学生习得并发展语言。

语言形式包括遣词造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主要表现在对语言形式的认读能力。在精致语文理念下,教师始终瞄准文本的语言形式,运用各种策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形式的精妙所在,理解文本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从而促进学生选用正确的、恰当的,乃至最富表现力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一)比较品味

比较品味是学习语言形式最常用的方法。通过对语言的比较品味,引导学生理解、领悟、实践语言形式,从而培养学生语言敏锐的感受能力。比如,《鸬鹚》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渔人忽然站起来,拿竹篙向船舷上一抹,这些水鸟都扑扑地钻进水里去了。”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抹’而不是用‘一挥’呢?”有的学生说:“‘一抹’很轻,显得宁静,与文中第一自然段的意境吻合。”有的学生说:“‘一抹’显得轻柔,而‘一挥’就明显比较粗鲁。”有的学生说:“只轻轻‘一抹’,鸬鹚就那么听话地扑进水里捉鱼,与主人的配合是那么的默契。”……通过这样的比较品味,语言运用的精妙得以充分的显露,有助于学生消化、吸纳和运用语言。

(二)诵读感悟

诵读是领悟语言形式简单而又有效的方法。教材中有许多妙文佳作,语言精美。而语言所蕴含的韵律有时在视觉上是隐性的,只有通过反复地诵读才能体会它的节奏感、旋律感。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引领学生欣赏语言的形式美,从而学习并掌握语言形式的特点。请看罗才军老师执教《伯牙绝弦》的片段——

师: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

(师生逐句对读,读完后换角色再对读)

师:就是这样的心灵相契。读着读着,你发现这些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感觉每一句的前半句和后半句都是相对应的。

师:一句伯牙——

生:一句子期。

师:这样的形式好像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的伯牙和子期,一个“鼓”——

生:一个听。

师:一个倾诉——

生:一个回应。

师:写得多妙呀!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伯牙和子期是何等幸福,何等默契,何等和谐!

一句伯牙,一句子期,这样的语言形式就恰似伯牙和子期的“倾诉”与“回应”,伯牙和子期的惺惺相惜的形象跃然纸上,原来语言形式与语言内容是如此的相得益彰。对这样别具一格的语言形式,罗老师以诵读的方式带领学生“走进去”,又不留痕迹地“走出来”。学生在反复诵读中尽情享受由这种别样的语言形式带来的起伏跌宕的节奏美感;在反复诵读中领略语言蕴藏的奥秘,感悟知音的真正内涵;在反复诵读中将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了形象的语言图式,并根植在自己的心中。

二、丰富学生的阅读才能,培养学生处理语言意义的能力

如果学生具备理解语言形式的能力,不代表他就可以理解文本的意义,因为对作品意义的理解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现代阅读学研究认为:阅读的本质是读者所掌握的知识背景与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知识背景在阅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理解的深度,而且影响阅读速度。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背景知识都是不同的。我们有些书读不懂,不是因为没有阅读语能,而是因为没有阅读才能。不管是文学家还是语言学家,都不可能读懂一切文字表述的东西,因为阅读语能解决不了阅读才能的问题,而阅读才能的高低取决于读者背景知识的多少。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十分强调“智力背景的阅读”,认为阅读需要有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留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的智力背景就越广阔。学生记忆的材料越多,对材料的理解也越容易,越有助于记忆新的材料。精致语文认为:阅读应当跟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阅读就是为学习和识记创造必要的智力背景的阅读。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出发,从求知、思考和理解的愿望出发,学生阅读的东西越多,再去识记那些必须记熟的材料就越容易,学生的阅读才能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如,王晓春名师工作室成员冯洁老师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一诗时,在课堂上适时拓展了十来首相关的古诗——

1.在体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时,冯老师补充杨万里《小池》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一句,让学生在对比感悟中体会到同样的描写“荷”,诗人却写出了一静一动,别有风味。

2.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情的时候,冯老师让学生回忆了很多送别诗,从中找出体现“惜别之情”的句子,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并让学生反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体会它们的不同含义。

3.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与教学的“其二”结合并拓展,更是体现冯老师的匠心独运。(其一)中的“月尚残”与(其二)中的“映日”对应,突出送别的时间长;(其一)中的“南山”到“北山”呼应,体会送别的路程远。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惜别之情”就藏在其中。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智力背景”,就如冯老师拓展的十来首古诗,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智力背景,提供了丰富而关联的材料,供学生阅读、思考、探究。此时,学生们的脑海里已经构成了一幅大大的“地图”。在这样的智力背景下,课堂教学显得高效,学生的阅读才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智能,培养学生理解交际意义的能力

在阅读时,即使理解了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产生了意象,也不能肯定读者就能理解语言表达者的交际意义。因为,从意象到意义还有一段距离,意象与意义并没有直接的联系,需要读者运用智力和经验来进行推理判断。而推理判断必须依据意象与语境的相互作用。

精致语文认为,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依据语言符号,无须周密、细致的理解思考,迅速、直觉地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进行总体辨识;第二层次是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感悟和领会,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第三层次是最高水平的理解,即对阅读文本“言外之意”“理中之理”的深刻体验。要体验文本的“言外之意”“理中之理”,需要阅读者的概括、推理、想象、联想,去猜测并获取从意象中不能得到的意义,这就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的阅读智能。

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重点写了作者萧红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在这里,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是这个生机勃勃的园子,更是祖父的慈爱。如何让学生深入体会到这一层呢?在教学课文第十三自然段时,我先引导学生找出这一自然段中充分表现“我”的自由和快乐的句子来读一读。学生找出了这一中心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这是第一层次的阅读。语言形式是为思想服务的。接着,我引导学生关注这一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花、鸟、虫子都是那么的鲜活;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自由快乐的。作者用拟人、排比、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园中这些事物的自由。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因为作者心中有了快乐和自由,所以眼中看到的景物也不同寻常。这是第二层次的阅读。那最后一句“只是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是否就是多余了呢?很显然,这句话并非闲笔,因为天空的高远,所以才有了万物如此的自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我”童年的自由、快乐和幸福是哪里来的呢?细读之下,孩子们领悟到了这高远的蓝悠悠的天空正是祖父爱的象征。这就是第三层次的阅读。教学中,教师精心的点拨引导,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向天空的高远处追寻,体验到文本的“言外之意”——祖父的慈爱为童年的“我”撑起了一片无忧无虑的天空。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智能得到了充分地拓展。如果没有阅读智能的参与,就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阅读效果。

总而言之,精致语文教学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精粹和教学形式的精当,更关注语文教学目标的精准。在阅读教学中,阅读语能、阅读才能和阅读智能等基本能力,是精致语文教学中重点关注的三大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重心,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最终掌握适应社会生活需要的阅读本领。

(责编 韦 雄)

G623.2

A

1007-9068(2015)04-009

猜你喜欢
子期伯牙形式
重逢
伯牙鼓琴
知 音
小议过去进行时
转身①
高山流水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香 樟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伯牙:自然是最伟大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