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艳
“V1来V2去”与“左V1右V2”格式的比较
石艳
(湖北师范学院 中文系,湖北 黄石 435002)
“V1来V2去”与“左V1右V2”格式,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表义功能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对“V”的选择、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语流中所体现的信息含量等三方面。
V1来V2去;左V1右V2;结构;语义
在我们汉语当中,“V1来V2去”与“左V1右V2”格式,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表义功能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实际语言使用当中,这无疑会给语言习得者带来一定的困扰。为了避免语言习得者将他们混淆,以致造成误用,对此作适当的描写与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中,我们将对“V1来V2去”与“左V1右V2”两格式来作一个基本的比较与分析。
从构成形式来看,我们不难发现两格式极其相似,都可看作是由两个常项与两个变项“V1、V2”组合构成的一个“类固定短语”。“V1来”与“V2去”、“左V1”与“右V2”都是由两部分对举构成的并列结构。其中,V1与V2既可同形,也可异形,可为单音节或双音节,且四字格的“V1来V2去”与“左V1右V2”出现的频率最高,因为这种情况更符合汉语音韵和谐的特点,也符合人们为方便交际的经济原则。
从变项“V”的内部构成来看,两格式中,“V1”与“V2”之间都具有同义、反义、类义三种关系,如“争来夺去、开来关去、跳来蹦去、左等右等、左来右去、左瞧瞧右看看”等。并且,当“V1”与“V2”异形时,“V1V2”绝大部分为联合型复合词。如“思来虑去、摇来晃去、争来夺去”等,是由复合词“思虑、摇晃、争夺”等拆分而成。同理,“左思右想、左拥右抱、左拉右扯”等,也是由复合词“思想、拥抱、拉扯”等拆分而成。
从句法功能上来看,“V1来V2去”在句中可充当谓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基本功能;当特殊情况时,也可在语流当中作为分句单独出现。而“左V1右V2”在句中主要是作谓语,同时也可作可定语、状语、补语,甚至也可以充当小句或独立成句。可见,二者在句法当中,可充当的成分都是非常丰富的。
从语义表达来看,在某些情况下,两个格式可以互换,并不影响句子的基本语义。《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对“V1来V2去”的解释为:表示动作的多次重复,“动1”与“动2”为同一个词,有时为近义词。而对“左V1右V2”的解释为:“指动作多次重复,动1和动2相同或意义相近”。显然,两格式的语法意义很相近,皆表示“动作的反复”,因此,在某些情况下,二者可以互换。如:
(1)选来选去,人们蓦然发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邮票,生意不但不疲软,而且因盈利大、风险小而格外坚挺。(《人民日报》1993年3月份)
(2)左选右选,人们蓦然发现了“万绿丛中一点红”——邮票,生意不但不疲软,而且因盈利大、风险小而格外坚挺。
例(2)将例(1)中的“选来选去”替换成了“左选右选”,从整体来看,并不影响原先语义的理解,都表示动作的反复性。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这两种格式在语义和用法上完全等同的,实际上经过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存在着潜在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进入格式中的动词限制条件不完全相同
1.“V1来V2去”中“V”的选择条件
李晋霞(2002)主要是从动词具有[±行为义]和“来、去”具有[±向度义]这两个语义特征来分析,尹阳霜(2009)对此进行了重新分析归纳,并且再加入了一个关于V的语义特征,即[±位移义]。本文中,笔者很认同尹的观点,即认为V1和V2均表示实在的行为义。但笔者认为,尹的这种分析归纳还不是很细致,也不是很准确,他仅仅局限于分析V1和V2同形且是单音节的这种情况,而没有注意到V1和V2异形且为单音节或双音节的情况。且结构内部仍旧还存在着细微差别,如V1和V2方向上具有往返性(这里主要指动作具有反复义)和非往返性这两种情况。通过对北大CCL语料库的分析,本文对“V1来V2去”重新作了如下分类:
A.“V”具有[+行为义][+位移义][+往返义],“来”“去”具有[+向度义]
绕来绕去 走来走去 跳来蹦去扔来甩去踢来踢去
B.“V”具有[+行为义][-位移义][-往返义],“来”“去”具有[+向度义]
看来看去 选来选去 指来点去瞧来看去敲来敲去
C.“V”具有[+行为义][-位移义][-往返义],“来”“去”具有[-向度义]
想来想去 怕来怕去 论来证去掐来算去商量来商量去
此外,在分析“V”的语义特征时,[±自主]是一个经常被引入的概念,马庆株(2004)对此作出了详细的解释。而在关于[±可控]和[±自主]这两条语义特征的关系讨论上,主要呈现两种看法,一种认为二者在语义范畴上是等价的,即[+自主]等价于[+可控],[-自主]等价于[-可控];另一种认为[±自主]是[+可控]的下位语义特征。在这一尚需定论的问题上,本文同尹阳霜(2009)一样,采用袁毓林(1993)的观点,即将动词分为[+可控]/[-可控],然后[+可控]又可分为[+自主]/[-自主]。
因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可进入“V1来V2去”结构的“V”语义特征条件:V∈[+可控][+自主][+行为]∪{[+位移][+往返]}/{[-位移][-往返]}
2.“左V1右V2”中“V”的选择条件
田时雨(2012)对此作出了较详细的归纳,从语义上来看,他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A.V1、V2为眼部动词,如“左顾右盼、左张右望、左瞧右看”等,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表现为:[+眼]、[+方向]、[+移动]
B.V1、V2为嘴部动词,如“左哄右哄、左说右说、左劝右劝“等,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表现为:[+嘴]、[+发声]
C.V1、V2为手部动词,如“左拉右推、左拥右抱、左挑右选”等,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表现为:[+手]、[±方向]、[+移动]
D.V1、V2为腿部动词,如“左奔右跑、左蹦右跳、左来右往”等,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表现为:[+腿]、[±方向]、[+离开某地]
E.V1、V2为躯体动词,如“左摆右晃、左摇右摆、左躲右闪”等,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表现为:[+身体]、[+方向]、[+晃动]
F.V1、V2为心理动词,如“左思右想、左思右虑、左想右想”等,这类动词的语义特征表现为:[+心理]
G.V1、V2为其它,如“左骗右骗、左等右盼、左推右赖”等。
同理,根据马庆株划分自主动词与非自主动词的标准来看,我们可以得出该格式中“V”大多为自主动词。而判断某个动词是否具有持续性的语义特征主要是看该动词能否重叠,且该动词后能否加上表示持续体标记的“着”。如“选”可重叠成“选选”,也可加上表示持续体标记的“着”,变成“选着”。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能够进入“左V1右V2”格式的“V”一般符合以下条件:V∈[+自主][+行为][+可控][+持续]
可见,在表层上,两格式中的“V”虽基本语义特征相似,然而具体内部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且,动词的重叠式能够进入“左V1右V2”格式,不容易进入“V1来V2去”格式,如我们可以说“左摸摸右捏捏”,而不能说“摸摸来捏捏去”。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分析,我们发现趋向动词“来、去”本身就能使施事者或者受事者在空间上发生位移活动,因此,能够使动作的施事者或者受事者在空间上发生位移活动的行为动词较容易进入“V1来V2去”这一格式。而“左V1右V2”中“左、右”只是表示方向的方位名词,本身不能产生位移活动,因此只有表示左右方向的行为动词较容易进入“左V1右V2”格式,如“左摇右晃”。而其它具有位移义的行为动词则不易进入“左V1右V2”格式。如:我们可以说“飞来飞去”,但不能说“左飞右飞”。
(二)在语境中表达效果不完全一样
两格式在语义上都不具有自足性,其前或其后都必须出现相关的成分来补充。但是,在具体语境当中,二者的表达效果是不完全一样的,“V1来V2去”侧重于对具体动作、状态等的客观描写,而“左V1右V2”则侧重于对具体动作、状态等的主观描写,其描写性强于前者,更加凸显动作发出者的“主观努力程度”。如:
(3)霓喜站在通花园的玻璃门口,取出一面铜脚镜子,斜倚着门框,拢拢头发,摘摘眉毛,剔剔牙齿,左照右照,镱子上反映出的白闪闪的阳光,只在隔壁人家的玻璃窗上霍霍转。(张爱玲《连环套》)
(4)霓喜站在通花园的玻璃门口,取出一面铜脚镜子,斜倚着门框,拢拢头发,摘摘眉毛,剔剔牙齿,照来照去,镱子上反映出的白闪闪的阳光,只在隔壁人家的玻璃窗上霍霍转。
例(4)把例(3)中的“左照右照”替换成了“照来照去”,其基本语义并没有改变,但仔细推敲,我们会发现“左照右照”在句子当中所传达的施事者“霓喜”发出“照”这一动作所付出的主观努力程度比“照来照去”大很多,而“照来照去”则侧重于客观描写并偏向于直接导致的动作结果。
(三)在语流中,充当小句时所体现的信息含量不完全一样
在语流中,“V1来V2去”充当小句时是回指前文同类型的表示动作的旧信息,从而提高动量“级次”以引出下文的信息,从而起到一种“信息桥梁”的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左V1右V2”也有此种用法,如:
(5)国内产品的价格会日益趋向国际市场,汽车、电信、石化产品势必降价。这回省得父母官们左右为难了——过去总喊调整价格、调整产业结构、反对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可喊来喊去,到末了敢对谁动真格的?手心手背都是父母官的心头肉。(华民《WTO与中国》)
(6)这姑娘坐在门槛上做着针线的时候,学会了把身子靠在门扇上,捋着针上那根线,左捋右捋地捋半天,会使人怀疑她忘记把针线穿在布上。(梁斌《红旗谱》)
例(5)中的“喊来喊去”和例(6)中的“左捋右捋”都是回指前文已经出现过的信息,即旧信息。二者本身所带的信息含量均很低,主要是通过这种格式来提高动量“级次”,从而更好地引出下文。
但是,“左V1右V2”除此用法之外,它还有另外的用法,即它可以传达新信息,此时,它不回指前文已经出现过的信息,而是自身所带的信息含量就比较高。如:
(7)婚宴那天,当朱绕发现拿着一杯红酒,从大厅的那一头急急地向她这边挤来,像是想要说些什么贺词的男子正是她左等右等的查理时,她立即晕眩过去。(《读者》(合订本)).
(8)婚宴那天,当朱绕发现拿着一杯红酒,从大厅的那一头急急地向她这边挤来,像是想要说些什么贺词的男子正是她等来等去的查理时,她立即晕眩过去。
例(8)将例(7)中的“左等右等”换成了“等来等去”,仔细品味,语义上有失偏颇。例(7)表示的是一张新信息的出现,所含的信息量比较充足,而例(8)则达不到这种效果,在语流中显得很唐突,本身的信息含量难以满足语境交际的需要。
本文主要将“V1来V2去”与“左V1右V2”格式进行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发现二者在结构和表义上存在着很多相似性,但同时,二者也存在着潜在的差异性。由于收集资料还不够完整,二者在某些方面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差异,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当中,对此做进一步的考察与研究。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马庆株.汉语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一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袁毓林.现代汉语祈使句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3.
[4]尹阳霜.现代汉语“V来V去”格式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田时雨.“左X右Y”格式的多维考察[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文炼.固定短语和类固定短语[J].世界汉语教学,1988(2).
[7]李晋霞.“V来V去”格式及其语法化[J].语言研究,2002(2).
(责任编辑:周锦鹤)
Comparison of“V1LaiV2Qu”and“Zuo V1You V2”Format
SHIYan
(Departmentof Chinese,HubeiNormalUniversity,Huangshi,Hubei435002)
There are a lot of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two sentence patterns“V1laiV2qu”and“zuoV1youV2”in termsof structure and semantic function.But there are also some distinctions,mainly in terms of three facets,i.e.the choiceof the verb,effectin contexts,information contentin the flow ofspeech.
V1laiV2qu;zuoV1youV2;structure;semantic
H146.3
A
1673-1883(2015)01-0052-03
2015-04-05
石艳(1989-),女,汉族,湖北黄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