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毓龙路实验学校(224001) 薛月婷
在目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的成绩不断被弱化,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已成为“众矢之的”。可是,我倒觉得英语的学习和评价不妨运用“等级制度”。因为学生有个体差异,这是客观事实,在英语的学习中存在差异性也是正常现象。老师要想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就必须运用“等级”加以分明,然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辅导,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要求。所以运用“等级制度”的评价方式,是对学生的自我发展负责任的表现。
老师接手新的班级,对学生的学习程度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摸底划分,把学生划分为ABC三个等级。等级的标准分别为:A等级能够积极主动的开口说英语,语音、语调准确,语速适当;能够听得懂句子以及简单的英语语段;对所学的单词能够正确规范优美地书写;并能够根据主题写出相关的短文。B等级能够大胆运用英语回答问题,语音、语调正确,语速适当;基本能够听懂句子和语段;能够规范正确拼写所学的单词;书面表达能写出正确的句子,基本能表达出主题意思。C等级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听得懂句子,只能了解语段的大体内容;单词的书写不是很规范;书面表达只是在凑句子,不能扣紧主题。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合格的,没有设置D等级就是因为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不能把差距拉的太大,让学生望而生畏。
我们班45人,根据摸底划分为ABC三个等级,A等级12人,B等级21人,C等级12人。我们在学习译林英语“5A Unit 8 A camping trip”时,我给出不同的要求:A组的学生不但能够掌握单词,会用量词,还能正确运用句型:“What do you/they have? I/We/You/They have...What does he/she/have?He/She has...”B组的学生在掌握单词的基础上,会使用量词:a tin of,a box of...C组的学生要求能听懂,会说,会读,会拼写单词:children,a hill,fish,tin,show。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合适的训练,C等级的学生脸上也有了成功的喜悦,A等级的学生也不必浪费时间等待。后进生在不断进步,优秀生也在向着更高的目标进步。
“等级制度”评价并非一成不变。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能力和成绩的变动很大,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进步状况以及稳定程度进行“等级”的流动。等级流动要根据“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再评价。每个单元学习结束,都要进行总结反馈,这其中有各个方面能力的考察。听说读写的训练结果都可以拿过来对学生进行再评价。
学习完“A camping trip”这个单元以后,我们创设了对话情景,在野营的时候,你会看到什么?会有什么收获?很多B组的学生不但掌握了目标2中量词a tin of,a box of...的用法,还会灵活运用句型“What do you/they have?I/We/You/They have...What does he/she/have?He/She has...”在编写情景对话的时候,还编写出应时应景的对话,能力不亚于A组的学生。C组的学生也可以运用句型进行对话,虽然熟练的程度不够,但是与他们自己相比,已经很不错了。经过综合试题的检测,B组有8人直接进入A组,C组的学生也有4人的直接进入B组行列。这说明学生即便是“落后”也是暂时的,一旦用心面对,就一定会赶上来。“等级”划分还可以刺激学生的上进心,鞭策学生继续前进。
“等级制度”评价只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并相应的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面对不同档次的学生,给出不同难度的要求,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学习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但是“等级制度”不是给每个学生定身份、贴标签。每个学生都是发展变化的,某一段时间的暂时落后并不代表就存在于低层次的类别。“等级制度”的初衷是因材施教,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进步,最终消除等级制度,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在“A camping trip”一单元的学习后,最终全体学生都能实现第3个学习目标,BC两组的学生都可以灵活运用句型 :“What do you/they have? I/We/You/They have...What does he/she/have?He/She has...”进行对话,并且在对话中,很恰当地嵌入量词a tin of,a box of...全体学生都达到了A组学生的读写能力。综合试题检测后,BC两组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等级流动的时候,都陆续向更高的等级迈进。经过巩固训练,学生都能够达成最高目标,“等级”在无形中已经消失。所以,“等级”评价是为了学生有序进步,一旦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到所要求的水平,所有的学生就进入了“最高等级”。
“等级制度”的评价方式,是在学生初入班级时划分层次的手段。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能力划定层次以后,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帮学生进步。在等级的流动中,激发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地去学习,形成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良好态势。到学期结束的时候,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来的基础上上升一个“等级”,取得可喜的进步。初期用“等级”评价,为的就是最终把“等级”消除,如果每个学生都能达到A级标准,哪里还有“等级”之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