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海门市三星小学(226112) 秦玲娣
小学数学的估算教学内容主要有三类,即对大数的估算、对笔算的验算、对事物数量的推算。因此,在估算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宜用估计而不必作准确的计算,并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迅速合理的观察和思考,在众多信息中寻找有用的或关键的数学信息,从而得到尽可能接近理想状态的结果。
估算既然是一种计算,必有相应的方法。调查表明,好的估算者经常使用三种估算方法:第一,精简——改变数据资料,即通过对数字的四舍五入、截断取值和兼容等相关的技能,把问题重新改变成在心理上更易接受的形式,如用 600+900+500 来估算 632+879+483、用7200÷60来估算7431÷58等;第二,转化——改变问题的结构,即把数学结构改变为一个更容易的形式,如使用4×80来估算78+82+77+79的和、在估算百分数时转换为小数或分数等;第三,补偿——反映数学的变化,即在心算之前或之后对结果进行补偿调整,使得估算结果更接近精确值。要开展好估算教学,首先教师自己必须学习与掌握好估算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并以这些原理和方法对教学中所涉及的估算内容进行归类,以便在具体的教学中梳理出估算的一般策略,如“凑估”“大估”“小估”“中估”“四舍五入估”“中位数法”“众数法”“抽样估算法”等,从而达到让每个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和技巧的目的,以满足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在估算教学中,如果把目标简单地定位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技能上显然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估算的价值不在“算”,而在于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相关策略进行“估”,让学生懂得在什么时候、什么问题情境中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估算。常见的估算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会根据实际情况估大或估小。如租车、租船等问题需用“进一法”,因为多出的人不能去掉;买花、买铅笔等问题,在生活中无法买到半支,常用“去尾法”,只要直接估算或计算出整数部分即可。课堂教学中,这些不同的方法都需要学生加以掌握,让学生体会到估算是实际生活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估算教学之所以不被学生重视,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二是教学中没有形成估算的环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经常想到估算的氛围,创建经常用估算的环境。例如,教师可指导学生考试后对自己的成绩进行估算,如做对了多少、不会做的有多少、不能肯定对错的有多少、大约得多少分等;做习题时,先对答案进行估算或做完习题后估算答案的准确性;集体活动时,对会场人数进行估算,如每排约有几人、共有几排、合计约有多少人等;对操场面积的估算,如长、宽各约多少米,或者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面积那么大等;对从家到学校距离的估算……久而久之,学生对估算的兴趣就会加强,估算的准确性就会提高,对生活中的一些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等就会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估算习惯,而且提高了他们生活观察、社会分析等能力。
估算是一种隐形的计算过程,因而对学生估算学习效果的考查就难以采用常规答卷的方式进行。对此,我们应改变方式,巧设问题,建立灵活多样的科学评价机制。如国外的有些考题,就把估算“估”的过程、“估”的策略的选择作为考点。像韩国有这样一道试题:“某校四年级学生共有284人。运动会那天,要给每人分一本笔记本,算算应该买多少本?小卖店:按单本卖;批发店:按10本一捆卖;厂家:按100本一捆卖。算一算需要买笔记本的数量:(1)如果要在小卖店买,你认为应该买几本?为什么那么想?(2)如果要在批发店买,你认为应该买几本?为什么那么想?(3)如果要在厂家买,你认为应该买几本?为什么那么想?”上述估算考题中所体现的对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对数的大小关系的判断等都超越了计算的意义,不仅能反映学生数感的水平、思维的能力,更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这正是出此试题所要达到的目的。因此,教师应努力改变考试中较少涉及估算的情况,将平时考查和阶段考查、文本考查和实践应用考查相结合,以促进和保证估算教学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