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视野下的孔子学院创新扩散模式探析
——以吉林大学合作共建的五所孔子学院为例

2015-03-01 08:30吴佳怡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5年35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外交孔子

吴佳怡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公共外交视野下的孔子学院创新扩散模式探析
——以吉林大学合作共建的五所孔子学院为例

吴佳怡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作为提高本国形象和国际影响力,进而增进本国国家利益的外交方式,公共外交在配合国家总体外交、增强“巧实力”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孔子学院作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传播载体,在公共外交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过去的十一年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而孔子学院的发展不仅有其传播的汉学文化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作为醒目的名片,更与其汉语师资培训、经营模式类型、创新扩散机制等优势息息相关。本文以公共外交发展战略为大背景,以吉林大学与海外合作共建的五所孔子学院为研究对象,试图探析孔子学院发展过程中的创新扩散模式的特点,并结合实际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与参考。

公共外交 孔子学院 创新扩散

引言

从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04年在韩国挂牌开始,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已建立440所孔子学院和646个孔子学堂,分布在120个国家(地区)。目前,吉林大学已在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乌克兰基辅国立大学、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韩国汉阳大学分别建立了5所孔子学院。孔子学院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语言与文化推广机构之一,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不仅通过汉语的教学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成功的传播了中国形象,并且在推动中国公共外交主题从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向殊途同归方向转化。[1]本文以吉林大学五所合作孔院为研究对象,以创新扩散理论为依据,尝试研究公共外交推进过程中,孔子学院创新的特质以及如何在其公共外交职能方面实现创新的问题。

创新扩散理论(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Theory)由美国著名传播学者Everett M.Rogers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关于通过媒介劝服人们接受新观念、新事物、新产品的理论,侧重大众文化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罗杰斯的基本观点是一项创新内容一般按照S形曲线向接受者扩散,新事物发展与扩散存在五个步骤:认知、说服、决定、实施、确认。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有几个要点,首先,创新能被采用者接受;其次,采用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团体;再次,无论创新是何种类型,本质都是新颖的信息。孔子学院不仅仅是海外汉语国际推广的教育机构,更承载着公共外交的职能,所以对孔子学院的创新扩散进行探析,并结合以实例的佐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孔子学院创新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公共外交职能下的孔院创新内容

1.层次

在全球化不断加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深入和频繁,综合国力层面上的竞争重心由政治经济方面逐渐向文化方面转移,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其对于维持文化多元性、语言文化生态平衡等方面影响很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推进,世界了解中国的渠道越来越多,传统偏见也逐渐减少,但汉语文化方面的传播还有待增强。作为汉语推广的重要载体,孔子学院在世界推广汉语教学方面,有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历史性贡献。

吉林大学合作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布大孔子学院)自2009年正式运营以来,语言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招生人数年年增长。吉林大学每年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参加汉办的各类培训,选派优秀学生去中国进修中文。同时,布大孔子学院每年举办两次HSK汉语水平考试,为阿根廷及周边国家汉语学习爱好者与国际汉语能力标准化接轨服务。为在新泽西州普及汉语教学,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向社会各界提供初、中、高级汉语课程、成人汉语课程;发展中小学网上汉语教材。创新针对问题或者需要产生,问题与需求来自采用者或者潜在采用者,虽然孔子学院在建立之初借鉴了德国歌德学院等语言推广机构的经验,但是根据不同的国情,开设特色的汉语课程,这就是孔院本身的鲜明特色和巨大成就。

在掌握了汉语之后,工作重点就推进到下一阶段,即唤起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兴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习语言这一简单层面。在运行实际中孔院逐渐建立起多层次、立体化的发展模式。首先是根据实际打造特色品牌项目——孔子新汉学计划、汉语桥与其他文化交流项目等。布大孔子学院每年开设多门文化课程,举办音乐会、研讨会、电影周等多种文化活动。布大孔子学院参加了由中国驻阿根廷大使馆主办的中国城春节庆祝活动,向阿根廷公众介绍中国语言和文化。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则以内容丰富的“孔子学院日”文化庆祝活动进一步促进了中美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沟通。乌克兰的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则承办汉语桥比赛、开设东方语言学校孔子课堂学生冬令营。[2]堪萨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举办《中国的变迁:语言、文化与经济》讨论会,音乐舞蹈晚会等。其次是知识、技能的创新。如今的孔子学院兼顾语言教学与教学硬件建设、文化技能教学与高端汉学研究等领域。吉林大学在合作的海外孔子学院都举办有一系列的人文社科讲座,旨在传扬中华文化、开展中国研究,促进交流。如何在唤起外国人对中华文化兴趣的基础上,推进其对中国梦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这应成为孔子学院创新的努力方向。

提升国家软实力及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是通过全面而丰富的公共外交手段,“润物细无声”的让外国人理解中国,以中国的角度观中国,而非以西方的视角看中国,换位思考对于世界理解乃至认同中国道路、中国理论及中国制度至关重要。所以讲好中国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理论,已经成为孔子学院在公共外交进程中所承载的使命之一。

2.渠道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创新扩散的渠道分为大众传媒渠道和人际关系渠道,全球性渠道与地方性渠道。在孔子学院的建设发展过程中,为大众传媒渠道和人际关系渠道提供创新扩散平台的就是孔子学院大会.而全球性与地方性渠道的开辟则体现在近年来国别化和本土化策略。

公共外交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国外的公众更加全面地、客观地认识当代中国,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而又全面的大国形象。拓宽渠道有益于我们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在国际舆论场中唱响中国好声音。

二、研究结论及启示

孔子学院发展至今,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创新经验,但是我们将无论是“中国软实力的重大项目 ”也好,还是“中国参与世界文化竞争的重要路径”也罢,如何为孔院的发展注入蓬勃动力,如何在关注创新扩散的同时兼顾其他方面,保持动态平衡,如何开展更为丰富高效的高校合作共建工作,这些都是值得持续关注的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孔子学院不仅是中国公共外交实践的一大创新,也将是各国公共外交实践的重要参照系。

其置于公共外交视野下,依托现实实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依然会发现,在推进世界了解、求解、理解中国的同时,孔子学院肩负着向世界推荐介绍中国到解释中国的转变。孔子学院的多层级创新要求其项目具有针对目标受众的特质,更要充分了解采纳者的决策心理,发挥各类社会文化活动的作用,与此同时,拓宽更丰富的渠道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

[1]《王义桅 孔子学院与公共外交三步走》《 公共外交季刊》(第19期)

[2]《基辅国立大学孔子学院简介》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外交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学报( 理学版) 》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