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戴庄小学(226578) 陈金湘
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由于受到认知能力、经验水平的限制,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难免会出现偏颇和肤浅的情况,作为教师就应该采取灵动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认知障碍,促进课堂教学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接受主义理论认为,读者阅读的过程就是将文本呈现的结构图式和言语图式注入自身意识,促进读者心理图示不断地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如果两者之间存在着过大的差异,这种顺应和同化就难以形成,对文本的内涵读者也就难以洞察。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增补适量的具有针对性的阅读素材,在丰富学生心理图式的基础上,缩小学生心理与文本之间的差距,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这些补充的材料可以是与文本内容息息相关的背景资料,可以是相同主题文本的拓展例证,也可以是名家对相关内容的点评分析。例如,在教学苏轼名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很多教师仅将这首诗看成是写景之作,显然窄化了诗歌蕴藏的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补充了苏轼的生平资料和创作此诗时的历史背景材料,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角度感受作者当时的情感,使教学更加深刻而有效。
资料的旁征博引,为学生以自身之力解读诗作奠定了基础,使诗歌真正融入学生的生命意识中。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仅仅体现在对教学环节的组织上,更体现在对学生思维认知的评价上。而教师的评价既是对学生学习认知的评判与甄别,更是对学生认知的有效点拨与引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文本表达的主题内涵,在学生现有认知的基础上,采用积极评价的方式,促进学生的认知从单一走向多维,从浅薄走向深刻。例如,在教学《一路花香》时,学生从课文内容感悟到了“物尽其用”的道理后,教师进行引导:
师:学习了课文,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
生:我喜欢破水罐,他虽然有破损,但他漏出来的水却浇灌了很多鲜花,缺点变成了优势。
……
师:大家的认识很正确!你们怎么看待文中的好水罐,难道他毫无价值吗?
……
在评价中,教师先是肯定了学生的思考,然后话锋一转,将学生思维的重心转移,让学生以理性的视角重新审视好水罐,从而发掘其内在的价值内涵,这样使学生的思维向着更丰富、更深刻的层次迈进。
阅读过程其实就是阅读主体以自身的生命意识感受体验文本语言的过程。可见,没有阅读主体的生命情感的介入,阅读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内在的心理体验,帮助学生调动自身的生活经历、情感来强化对阅读的感知理解,从而获得更为鲜活的审美体验。例如,在教学《姥姥的剪纸》一文时,教师这样引导学生体验。
师:哪些动词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生:“姥姥把我搂在怀里”中的这个“搂”字让我看到了姥姥对作者的疼爱。
师:对!我们生活中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情感经历呢?从亲人的一个细节中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意。
……
在体悟动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后,教师并没有死守课文,而是将学生的关注点聚焦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以自身的情感经历感知生活的细节,在移情体验中感受到文本的情韵。
教师的示范是最具有指导性的教学策略。很多复杂的要求、繁琐的方法只需要教师在学生面前作一次示范,就可以有效地引领学生的内在感悟,提升学生的言语智慧。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在教学《春联》第二自然段时,就没有直接向学生解释春联“词类相当”“字数相等”究竟是怎样的概念,而是向学生出示大量课外补充的春联,让学生用这些春联替代原文的春联,对课文进行深度学习。这样,学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春联的特点。
这里管老师通过生动的示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为学生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深化阅读效益奠定了基础。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只有立足文本,以儿童的视野观照课堂,旁征博引、点评提升、唤醒情感、示范引领,让孩子从课堂起跑,打开通往自主阅读的窗户,最终实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从而真正地为阅读教学自主化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