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路径:构建深度交流课堂

2015-03-01 06:25:06高天明黄友安郑玉平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年11期
关键词:同伴深度交流

高天明 黄友安 郑玉平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教学新论

有效教学路径:构建深度交流课堂

高天明 黄友安 郑玉平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广东 深圳 518060)

认知图式的建构、心理情感体验的生成与丰富、良好个性心理的形成以及技能技巧的熟悉掌握,离不开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其他同伴、内心自我、课堂学习文本等的深度交流。有效教学追求学生多方面的积极发展,而深度交流课堂是促进学生达成发展目标的理想课堂。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促进者,可通过搭建良好的交流环境、质疑与猜想、合理反馈等不同策略,实现课堂交流的有效与深入,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效。

课堂教学;深度交流;教学活动;有效教学

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者是统一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的基本构成要素至少包含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个部分。围绕教学内容,实现有效教学,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必须充分唤醒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其学习目标追求,推动其积极自主构建自我认知图式与优化能力结构,实现心理情感体验的生成与丰富,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这些在课堂中要得以实现,离不开深度交流。

从动态的视角审视教学活动,教学过程是一种不同主体之间的交流互动过程,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其他同伴、内心自我、课堂学习文本等通过深度交流,从而实现信息的生成、传递、接收、处理、反馈等。伴随着情绪体验的激发、影响、维持、扩散、转化,进而产生内在的思维方式转变,发出相应的调节指令,外化为具体动作或状态的改变。学生在与不同对象深度交流过程中,伴随着认知图式的同化、顺应与平衡,伴随着情绪情感的生成与丰富,不断实现其个性的积极发展。教师由此落实了教学目标,推进了培养目标的实现,实现了有效教学,也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恰如有学者从师生活动角度所揭示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交往、交换、交际,以及互动、互助、互促、互评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1]。深度交流对实现有效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一、有效的课堂源于深度交流

深度交流的课堂,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达成发展目标的理想课堂。课堂中的深度交流,是为了实现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深度交流的课堂具有一定的特点。

1.师生关系和谐融洽

课堂教学交往中,师生交往最为显著。深度交流的课堂,活动主体间最明显的外在表征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背后是师生情感交流真诚自然。教学实践表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课堂情感交流的前提。[2]师生关系保持和谐融洽,是师生深度交流的必要条件,是深度交流课堂的首要特征。师生之间关系和谐融洽,能有效促进彼此走向深度交流,而二者的深度交流又不断地促进双方的密切关系,从不同的发展方面不断实现有效教学。

在深度交流的课堂中,对于学生在认知上的困惑、情绪情感上的变化波动、动作行为的细微变化,教师能够及时真实地感知,进而迅速做出合理回应;对于教师的期待、指导、要求等,学生能准确迅速地接收、接受。信息在师生之间流通是顺畅的、迅速的和不失真的,双方彼此地位是平等的,彼此关系是友好的,整个课堂充满一种情感高度信赖、内心对对方高度认同的良好气氛。

深度交流的课堂,有着真诚、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能够积极摆脱压抑,勇于表达,乐于交流,敏于接收,对思维活动具有积极作用,这些都有助于教学中深度交流多维度的开展、持续与深入,从而真正意义上占据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处于一种轻松愉悦的情绪状态,从而能更富有激情、更富有创造性和感染力,更易闪现教学灵感,巧妙处理教学材料与信息,实现科学性与艺术性双佳的生动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课堂质疑与欣赏并存

深度交流的课堂是不断生成学习感悟、思维不断交锋、认识不断深化的课堂,课堂中往往质疑、欣赏并存。进行学习活动的每个个体,其作为学习的主体,对教材文本信息、同伴观点与经验、老师的讲授,一方面要有虚心学习的良好态度;另一方面,面临着由于新的信息、观点、技能等与自我已有的认知存储、思维方式、价值标准、行为习惯之间的差异所带来的困惑、挑战、新奇等体验感受,伴随滋生出对新的事物、情境的质疑。深度交流的课堂追求教学的有效,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与引导学生的质疑精神。学生正是通过对来自老师、教材、同伴、其他资源的信息质疑过程中,逐渐将质疑视角由外转内,对原有自我不断进行审视与改造,以更全面、更深刻、更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自我塑造,实现自我更新与发展。深度交流课堂中学生的质疑外在表现于小组交流、主题发言、主动提问和学习反思等活动环节中,显示出竞争向上的群体积极氛围。

深度交流是全员的交流、全方位的交流,其中包含着教师与学生集体、教师与学习小组、教师与个别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等的交流。质疑为交流提供了强劲动力与深入指向,而与质疑并存的是欣赏,并且正是由于欣赏,才有效保证课堂交流的不断持续与良好的情绪体验。欣赏文本信息、欣赏同伴发言的勇气、欣赏他人的不同见解、欣赏同学乐于分享的胸襟、欣赏老师的优雅风度与谈吐、欣赏自己的独特个性等等,乐于表达、愿意倾听、积极思考、大方交流,每一个个体在深度交流中实现了知识获得、情感发展和能力形成等。

3.主旨明确

深度交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其他同伴、内心自我、课堂学习文本等展开交流,在欣赏中质疑,其活动主旨非常明确,就是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通过展开询问、对话、反馈、指导、汇报、评价、分享等,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实现个体全面发展。课堂中发展与呼应发展需求始终是主线,学生通过交流活动,实现自身思维的发散与聚合、情感的宣泄与支持以及个性的适应与发展。教师通过交流活动,实现深度开发课程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增强了自身对教学规律的认识,并在交流活动中受到学生真心认可,在提出质疑与接受质疑中,自身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教学相长得以更大限度地实现,实现与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二、深度交流课堂建构的方法

教师角色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特点,其中一点大家较为认同,那就是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交流者。[3]教师积极建构深度交流的课堂,可从课堂教学交流活动的不同方面,通过搭建良好的交流环境激发交流、以质疑与猜想推进交流、以合理反馈延续交流等不同策略,努力建构深度交流的课堂,实现课堂交流的有效与深入,取得满意的教学成效。

1.搭建良好的交流环境

建构深度交流的课堂,教师可以首先从搭建良好的交流环境着手,努力使课堂的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际环境等方面对课堂交流的触发、延续、发展深化具有积极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一个好的开始,对于事情最终的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深度交流的重要前提就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所有参与者愿意表达、愿意交流,并且能够顺利地进行表达交流。搭建交流环境,具体包括诸如教室课桌椅的摆放是否便于同伴交流、小组讨论,教室的装饰与宣传布置对交流的暗示与影响,教室教学设备的使用如何增进表达交流的欲望、效果,课堂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礼仪要求、活动规则,评价他人的观点的价值取向,在课堂交流中需保持的心态、情绪等。教师可通过座位调整、小组组合、特定区域划定、情境创设等,消减课堂交流的物理阻抗条件;通过共同制定关于交流的次序、纪律、奖惩等规章制度,为课堂交流活动前后衔接有序提供制度保障;可通过同伴协作、友好组合、亲友团组建等方式,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欣赏;积极开展课外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的内心充满阳光,彼此团结友善,保持竞争与合作的平衡,形成良好的人际心理环境。

2.以质疑与猜想推进交流

质疑与猜想,能有效推进课堂交流走向深入,并取得良好成效。

学生在课堂交流过程中的效果,主要体现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与发展。屈原在《天问》一连提出的172个问题,是其强烈质疑精神的充分体现,正如“学贵有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所点明的,有效的学习需要有强烈的质疑。而质疑的过程,正是学生与教师、同伴、内在自我等的交流互动过程,质疑越强烈、交流则越深入,课堂教学效果也越丰富持久。一方面,教师要善于质疑学生。以往研究表明,课堂提问贯穿教学始终,是教学语言最主要的载体,日本著名教育家斋滕喜博甚至认为提问是教学的生命[4]。美国教学论专家塔巴通过研究得出结论: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策略,也是最有影响力的教学艺术。[5]另一方面,构建深度交流的课堂,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积极质疑。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D.Ausubel)在其名著《教育心理学》的扉页中指出:“如果我不得不将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6]教师可通过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当前的知识状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生主动提出的问题,把握学生当前的主要发展瓶颈与困惑。学生往往对那些虽然自己不甚明白、认识尚不深入,但又非常想充分了解、乐于关注的内容或领域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其对这些问题深度与涉及范围的感知,教师就能迅速知晓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方法上的发展水平与方向,从而灵活地调整课堂交流的主题、方式、目标等,使课堂的交流活动获得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深度共鸣。学生对于自己或同伴的质疑,通常会积极思考,自我审视,主动探究。在与教师、同伴、自我等的质疑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交流,不断滋生出自我发展的新需求,产生新的问题,自发地推动着课堂交流不断走向深入。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通过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学生的猜想多进行肯定、赞赏,并适度追问,推动深度交流课堂的构建。放手让学生进行猜想,学生能强烈感受到自己获得教师与同伴的重视与信任,往往会充分整合自身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进行一定合乎自己思考或直觉激发的回应。通过鼓励不同发展层次的学生对不同难度的问题进行猜想,调整猜想的挑战度,宽容学生猜想中的表达方式和观点等错误,对猜想过程与结果进行正向评价,锻炼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和直觉的敏锐性,不仅增进了师生感情,易于突破常规观点束缚,使课堂在创新、创造方面不断深化,课堂交流的吸引力不断增强。

3.合理反馈

交流包含信息发出、接受、处理和回应等一系列过程,有效交流离不开富有价值的话题与思考,离不开清晰的表达,更离不开关于表达内容与形式的合理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合理的反馈,有效地实现引导、补充、激励、评价等意图,不断推进课堂交流的延续与深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活动的丰富生成。

合理反馈首先需要教师始终把握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明确反馈的目的是促进课堂交流,促进学生学习,激发学生深层思考,鼓励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营造和谐的课堂交流氛围,增进学生学习的愉悦体验,引导学生彼此之间展开良好的合作与质疑,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较为合适的参考尺度。其次,教师要始终坚持发展的眼光,充分发挥反馈的发展性评价作用。学生往往从教师的合理反馈中,一方面清楚地把握自己在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取向与学习习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发展水平、正确与否;另一方面,在教师发展性评价与鼓励中,收获内心的幸福与自信。教育实践工作者发现,很多时候,自信是促使成功的关键因素,学生的自信更多的是来自教师的鼓励。[7]教师的积极反馈与回应,透露出教师以乐观的心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于是学生的情感需求得到一定的满足,自信心不断增强,从而勇于探索、勇于质疑、不畏惧学习中的困难,不满足已取得的发展成绩,不断从多方面超越自我。再次,教师要善于巧用测试,丰富学生的发展体验,促进课堂教学交流生成效果的长效。随堂测试,是教师常用的对学生学习掌握水平的反馈与评估手段之一,也是构建深度交流课堂的重要途径。深度交流的课堂,学生的发展收获是多方面的,发展体验是丰富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可视作愉悦性反馈,带给学生自信与幸福;而随堂测试可视作紧张性反馈,其过程往往是一种内在思维高度运转的过程,给人一种心身劳累的体验,丰富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心理体验。其结果可引导学生对学习进行更准确的监控和有针对性地分配复习时间和精力,不断提升对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调节能力,实现交流生成效果的长效和深化。

教师的合理反馈,还包括表现性评价的运用、多种反馈方式的组合等等。在感受教师的反馈过程中,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逐步形成以积极的心态在内心评价自己与同伴,以赏识的眼光观察同伴、教师等周边的交流对象,并调整自己的反应方式与表达,于是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教材文本中的隐形话语者之间的深度交流围绕着主题、通过质疑与回应,不断发生、进行,课堂中的每一位成员均参与深度交流课堂的构建中,伴随着课堂交流的有效与深入,教学效率不断提高,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1] 查有梁.“交流一互动”教学模式建构(上)[J].课程·教材·教法 ,2001(4):1-6.

[2] 王秀文.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情感交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49-51.

[3] 郑玉平,高天明.结构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3(13):13-15.

[4] 卢正芝,洪松舟.教师有效课堂提问:价值取向与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0(4):65-70.

[5] Taba H.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Thought Processes [J].Teachers College Record,1984:327-361.

[6] 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M].任夫松,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序言.

[7] 林光亮.讨论交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语文建设,2013(2):20-21.

[责任编辑:黄晓娜]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1.005

2015-03-20

深圳大学基础教育重点课题(15JCJY0105);深圳大学基础教育重点课题(15JCJY0120);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重大招标课题(zdzz4018)。

高天明(1966-),男,湖北浠水人,博士,副教授;黄友安(1963-),男,广东佛岗人,副主任;郑玉平(1980-),男,湖南永州人,硕士,讲师。

G424.21

A

1002-1477(2015)11-0014-04

猜你喜欢
同伴深度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