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喜庆 王发成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教学新论
个性化教学促进一般生源特长发展研究
赵喜庆 王发成
(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将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作为一般生源高中(指入学高中时的初中学生素质处于当地同期学生的中等水平)实证研究的对象,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教学规律,实施个性化教学:尊重学生选择,让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强化学生的优势智力,让学生得到特长发展;调整教育与教学关系,进行个性化教学评价等。教师与学生均得到了发展,办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个性化教学;一般生源; 高中生; 特长发展
所谓个性化教学即尊重学生个性的教学,是指高中学校根据每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需求进行分班授课的施教。它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以提高学生特长发展实效性为目的,让学生能够自我定向、自我选题、自主合作、自我激励与评价,从而“使其特长发展”或“特长使其发展”,推动一般生源高中的可持续发展。[1]
本文把省级示范性高中石家庄第二十二中学作为一般生源高中(指入学高中时的初中学生素质处于当地同期学生的中等水平)实证研究的对象,面向该校的每一位学生,教师积极探讨教学规律,实事求是地研究以校为本的教学情境,实施分类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教师与学生的专业均得到了发展,办学质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尊重个性差异,尊重学生选择,是我们开展个性化教学的重要原则。[2]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在认真领会学科特点、学习规律、学习目的的层面上,通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学生和知识的互动交流、教学个案诊断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地分析自己的认知基础、优势智力、思维方式,学会把握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机制,按照学生的不同需要,在课堂中开展扩大学生选择、努力体现个性化的教学改革。
1.允许学生选择学习内容
为适应高中阶段学生语文学习个性化要求,我们实施了 “自主学习与自主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突出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主体性地位的研究”和“语文寻诵式阅读”教学改革,把三分之二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到语文阅览室里按照师生共同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资料进行阅读写作、积累感悟、比较鉴赏学习。针对学生阅读层次的不同,我们将报刊、软件、资料分为面向全体的核心层书目(必读)、面向有较高语文能力的紧密层书目(选读)和面向少数拔尖学生的松散层面书目(参考)。学生在语文阅览室里自主阅读、参与写作、讨论学习、感悟品格,让学生大量读写,选读名著和优秀篇章。在社团组织的办报、演讲、采访等活动中充分张扬个性,使语文学习最大限度地走进学生的生活,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在高中英语教学与研究中,增设了精读课、泛读课、听力课、写作实践课,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英语文化活动,还通过思维一体机、广播系统开设了周末英语、英语晚会、英语沙龙等专题节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内容开展互动式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和交际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必修课中开设不同起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要求的成功选修课和提高选修课,学生可以自主选课学习;在各学科的自修室里,我们配备了各种适合高中生阅读的图书资料,实行开架阅读,为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2.允许学生选择学习方式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科学地评价自己,通过明确学习规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实施了分层教学法。优秀的学生可以参加教学目标较高、教学内容较深、难度较大的提高选修课,领先一步学习,保持学习成绩的优势;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参加成功选修课,通过加密知识台阶,实行大目标分段式学习,稳步提高成绩;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加强了信心教育,实施了扬长教育和弱科补课教学,使他们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和优化知识结构。我们还实施了导师制与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优化组合,以问题驱动、课题研究、知识探究的形式,在各班级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对学习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交流学习方法,总结学习规律,小组指导优秀生充当中心发言人。优秀的学生通过引导小组学习、辩论正确的学习方法、自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力;成绩一般的学生通过与同学的平等交流、互助学习,共享优秀的学习方法,达到查缺补漏,完善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成绩,实现共同提高。
按照加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引导广大教师认真分析每一名学生的心理图式和优势思维,在教学中努力关照个体学习,通过构建有利于学生个性潜能发展的“最近发展区”,寻求学生个性潜能发挥的生长点、发展点,实施分类教学,初步形成了以培养优秀学生群体和学生特长培养的个性化教学特色。[3]
1.对优秀学生的培养
对优秀学生专门建立有声教学档案,进行个案研究和培养,开展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实行学生自修是我们进行优秀生培养的一个举措,我们采用教师的教案向学生公开,特别优秀的学生如果感觉已经掌握了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可以到自修室自主选择学习资料,利用校园网、教学软件进行超常规教学计划的学习。为了保证自修学习质量,还落实了优秀学生导师教学责任制度。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机会,开展了师生讨论式教学。针对学生实际,组建了松散型学科教学虚拟班,注重所有学科知识的渗透与整合,引导学生在自主性学习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建构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良好的学习品质,提升了办学的品位。同时,邀请考入名校的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介绍学习方法,指导优秀学生确立可行的学习目标、高效的学习方法和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我们还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开展家校合作教育,为优秀学生的学习创造十分有利的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对特长生的培养
我们结合课程改革,对有明显特长的学生,在保证其学习成绩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对他们进行特长发掘和培养,努力让学生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突破口,我们开设了30多门选修课和活动课,并在教学场所、教学课时、教学设施、器材、师资配备方面进行落实、调整组合,定期从高校及社会各界聘请专家、教授组成特长生导师团,定期到校为特长生开课、举行讲座、现场指导等活动,促进了学生特长的发展,通过努力使一批有特长的高中生,靠专业特长考取了理想的大学。2014年高三年级有两位学生对播音主持特别喜好,但学习成绩一般,经过教师们的反复论证,认为他们学习播音主持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建议这两位学生加入学校的摄影学会学摄影,在教师的帮助下,他们两人均以突出的特长被北京艺术学院录取,实现了教学目标。
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与教学,就必须改变教学中的教师最高权威、统一指挥、评价单一的弊端,课题组尝试对教学关系进行调整,倡导尊重民主、和谐的新型教学关系,搭建教学共同体,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同时,开展多元化评价,新的评价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促进了个性教学改革。
1.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
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民主化,任何一名学生不用举手就可以对教师、同学、书本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和回答一个问题同样得到教师的嘉许,鼓励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我们允许一部分学生可以选择班级、选择班主任,通过优化组合,努力为学生成长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倡导教师、学生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开展教学交往活动,教师做学生生活中的指导者、学习中的良师、成长中的导师,进一步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改变了过去的教师、学生之间的隔阂现象,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和谐的教学氛围。
2.改革对学生的评价
“从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只有百分之一的成才可能,从多个角度看,就有百分之九十九的成才可能。”我们努力采用多把尺子来衡量学生,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德育上,重新制定评价标准,将中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评价指标,公布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建立起学生、教师、班级多边评价体系,使评价过程也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过程。在学习成绩评价上,采用比值法模糊评价,淡化了名次效应,使学生不必再为名次斤斤计较,把精力放在扬长避短、查缺补漏、完善自我上。对选修课和研究性课程,实行学分制评价,评价的内容还包括特长、艺术、体育、创造等各个方面,都记入学业档案。凡是学习达标,又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都可以评为好学生,如德育标兵、优秀特长生、十强校园之星、科技之星、礼仪标兵、优秀小记者等。这样使学生不断得到肯定,学习自信心更加坚定了,而且教师也觉得学生更加可爱了。另外,强化了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读本的开发与实验,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评价,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努力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在活动和考试中从容镇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过度紧张、胆怯慌乱等不良心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展示自己的实力,为未来发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1] 蔡炳成,张苏海.班级活动要实现“一般要求”与“特长发展”的融合[J].山西:教学与管理,2014(6):26-28.
[2] 张玉武.以人为本,让教育其回归[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135.
[3] 蔡炳成,茹红忠.走向特长发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黄晓娜]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1.004
2015-06-04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GHB093158)。
赵喜庆(1962-),男,河北新乐人,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王发成(1963-),男,河北冀州人,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特级教师,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首届名师,河北师大硕士生导师。
G632.4
A
1002-1477(2015)11-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