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间游戏在低段口算训练中的运用

2015-03-01 05:56:30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培新小学312000阮黎明
小学教学参考 2015年2期
关键词:棋子口算课间

浙江绍兴市越城区培新小学(312000) 阮黎明

口算是笔算、估算、简算的基础,因此口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纵观现在小学低段的口算教学,虽然教师已非常重视,但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课后训练方式单一等原因,学生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仍不尽如人意。对此,笔者不禁思考:“要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既然增加‘量’和‘时’是必须的,那怎样增加才能让学生不仅拥有口算训练的机会,而且不失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特点入手进行教学。游戏是学生百玩不厌的,我尝试创编一些课间数学游戏,寓教于乐,不仅打开了口算训练的大门,而且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

一、游戏设计来源要“真”

要想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得到口算训练,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那么游戏的设计就必须贴近学生生活,适合学生,即“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游戏产生兴趣,进而主动游戏。因此,在设计游戏前,教师不妨先了解学生平时常玩的各种游戏。我主要通过以下五种途径来调查了解学生的游戏情况:一是观察,即观察学生的课间生活,看他们平时在玩些什么;二是访谈,通过“你喜欢玩的游戏有哪些”的问题,把学生喜欢的游戏记录下来;三是反馈,从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反馈中获得游戏资源;四是查找资料和学习,主要通过网络和一些课间游戏书籍获得游戏资源;五是迁移,即把课堂上我们平时用的一些游戏迁移到课间来玩。这样就积累了丰富的游戏资源,如跳格子、踢毽子、下棋等。

二、游戏设计目的要“明”

区别于一般的常规游戏,数学课间游戏是把枯燥无味的口算训练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目的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因此,每一种游戏的设计既要充分体现巩固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特点,又要具备游戏的特征。例如,教学“8以内的加法”后,为巩固8以内的加法,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我设计了一个“加法连连看”的游戏:取0~8的卡片若干张(每种数字卡片的数量一样),洗牌后平铺在桌面上(形状不限),按照“连连看”的规则双方轮流取卡片,要求两张卡片加起来的结果为8。游戏时,一方取卡片,另一方口头计时,5秒钟后(时间可根据双方能力自行约定)对方若没有连成功,另一方可以继续取卡片。无解时,经双方同意可重新洗牌,最后以取得卡片多者为胜。这个游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本身就对网络上的“连连看”游戏十分喜欢,但由于家长的限制往往玩得不尽兴,现在能正大光明地在学校里和同学玩,他们当然喜不自胜,而他们的口算速度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三、游戏设计类型要“全”

课间活动本是学生展示个性的时间,因此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最好能设计多种游戏,从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全面渗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1.“全”在空间

学生的课间活动地点有两个,即教室内和教室外,而且常常是小团体活动。根据这个特点,设计口算训练的游戏,既要适合教室内进行,也要适合教室外进行,这样才有推广和被选择的可能。例如,训练乘法口诀时,就可以同时提供多个游戏,这里主要介绍以下三个游戏。

游戏(1):牌类游戏。

准备:取一副扑克牌,去掉双王和10、J、Q、K这些牌,留下 A(默认为 1)、2、3、4、5、6、7、8、9。

玩法:两人对抗。洗牌后,两人先把牌平均分,再同时出一张牌。出牌后谁先说出两数之积,谁就赢得了这两张牌,然后继续出牌,直到一方把牌输光为止,游戏结束。

游戏(2):棋类游戏。

准备:围棋子一副,自制棋盘一个(分上下两部分,上面部分是10×10的格子图,左上角写“×”,第一行依次写1~9等数字,左边第一列也依次写1~9等数字;下面部分为得数格,从小到大依次把所有表内乘法的答案都写上)。

玩法:两人对抗,每人一种颜色的围棋子。下棋时,一方在格子图的任意格中下一颗棋子,然后把这个棋子所对应的横格和竖格上的数乘起来得到一个积,再根据积在得数格相应的积处下一颗棋子。如果这个得数格中已有对方的棋子,就可以把对方的棋子吃掉。上面格子图的格子下满后,下面得数格中棋子数多的一方就是胜方。

游戏(3):干扰游戏。

准备:长绳一根。

玩法:集体跳长绳,两人甩,其余人像开火车一样,一个接一个跳,人数不限。一人跳进去后,甩绳的两人用“乘法口诀对口令”的方式进行干扰,如果能对上口令,而且能顺利跳出来的可以继续参加跳绳;反之,如果对不上口令,或者不能顺利跳出来的则需要变为干扰者,参与甩绳。

前两个游戏适用于室内,后一个游戏适用于室外。虽然游戏的方式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才能真正做到学中玩、玩中有提高。

2.“全”在时间

可以说,口算贯穿整个小学低段的计算学习过程。因此,设计游戏时,教师还要考虑训练内容连贯性的问题。从学生入学第一次接触口算开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进度,有针对性、有梯度地设计各类游戏,使学生在学习的各个阶段都能享受到游戏带来的快乐。

四、游戏设计形式要“精”

好的课间数学游戏,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能长期反复地被选择使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设计游戏时,教师要注意树立精品意识。

1.游戏道具要追求“简”

课间数学游戏的道具要尽量做得简单,以方便学生携带和操作为主,因为课间活动的时间短暂,道具太复杂,学生会“知难而退”。而且,由于课间活动对学生来说本就意味着放松和休息,所以往往自发形成小团体,太过复杂的道具不适合小团体的操作。

2.游戏内容要追求“变”

一成不变的游戏即使再精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失去生命力,只有随着学生知识和年龄的不断增长,可以因地制宜地改变游戏内容的游戏,才能始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根据口算训练内容的不同,可对游戏进行两方面的改进:一是循序渐进,增加难度型的改进。如上述提到的“加法连连看”游戏,其实我在教学5以内的加法时就开始让学生玩了,只不过一开始所有的数字都是5以内的,卡片数量也比较少,玩起来相对简单。随着学生学习6的加法、7的加法、8的加法等内容后,可适时增加数字卡片,规则也变成了和是6、和是7、和是8……这样慢慢增加游戏难度的同时,也增加了口算的难度。二是“换药不换汤”型的改变。如上述提到的棋类游戏,除了巩固乘法之用外,只要把棋盘稍加改变,训练10以内的加法也是非常好的。这样既能让经典游戏经久不衰,又能为教师节省下了很多不必要的游戏设计时间。

3.游戏形式要追求“活”

课间数学游戏的形式要灵活,最好能适应绝大多数学生活动的需要。如传统的“算24点”游戏,稍作改变后,既能满足学生一个人的自娱自乐,又能满足学生小团体的对抗或小组对抗,使人人参与成为可能。

五、游戏推进时间要“巧”

一个新的课间游戏要想代替学生原来玩的游戏,其推出的时间和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向师性,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巧妙的安排。在推出新游戏之前,教师应先充分了解学生的游戏情况,再利用激将、制造悬疑、亲自示范等方法把游戏介绍给学生。然后趁热打铁,在实施游戏的前几天里,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制造一些机会参与到学生的游戏当中,与学生游戏的同时不断用语言刺激学生喜欢挑战的心理,让学生感觉到“台上一分钟”需要“台下十年功”,从而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中。等到众人同玩游戏的局面基本形成后,教师扶持的力量就可以减弱,变常常为偶尔,这样不仅能保证游戏对学生的吸引力,而且能在不经意间慢慢增加游戏的难度,达到灵活变通的目的。

在实践过程中,课间游戏能让原本枯燥的口算训练变得灵动而活泼。作为教师,只要精心设计游戏,就能在游戏中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

猜你喜欢
棋子口算课间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棋子多少颗
摆棋子
有趣的棋子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棋子饿了
大灰狼(2018年5期)2018-06-20 14:49:32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智趣
读者(2017年12期)2017-05-27 08:17:49
快乐课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