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娱教技术下的多元智力课程开发策略
彭 苇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兴义 562400)
娱教技术是蕴含着“寓教于乐”教育理念的一种教育工具和方法,通过对“娱教”概念本身的含义以及特征的分析,以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多元智力课程的内容特点,提出了基于“娱教技术”的多元智力课程开发策略,以应对当前教改提出的素质教育命题。
娱教技术;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课程开发策略
20世纪末美国和西方国家基于多元智力理论在其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多元智力课程,这种“适合大脑”的课程旨在促进每个学生多种智力的发展,在实际生活中能够解决面临的问题,正好对应了我国当前教改提出的素质教育命题,所以借鉴和引入多元智力课程,使其本土化以适应我国当前的教育,对素质教育的落实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对娱教的研究出发,在多元智力课程开发过程中以娱教技术为手段,使用寓教于乐的方式,为多元智力课程本土化提供一些可操作的建议和意见。
娱教,简单来说就是娱乐与教育的结合,西方称其为“Edutainment”,本身就指在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娱乐化的学习内容,使其“生活的体验和乐趣”与“学习的目的和手段”相融合,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娱教技术,祝智庭教授认为“是以尊重学习者当前的生命价值为基础,通过创建、使用与管理恰当的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者的生活体验和乐趣与教育目的及手段相融合的理论和实践”[1],是实现娱教结合的一套工具和方法论。所以,与学习者生活经验相联系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同时还能使其体验到生命价值的一切事物和活动,都可以理解为娱教。通过娱教技术,教师在主流教育活动中渗入了日常生活的情境和乐趣,打破了正规教育和生活教育的界限,扩展了教学资源,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2]。
(1)尊重生命价值
教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应是一个愉悦的过程,这种体验能够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满足其对知识的渴求,但学习者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感受不到这种乐趣,这是由于在既定的教学目标和道德标准下,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刻板的教学内容和固定的教学程式进行的,这种传统的教学不可否认地具备系统性和科学性,但却与学习者日常的生活情境相去甚远。娱教技术提出要承认学习者当前的生活阶段与其人生的其他阶段具有同等的地位,在道德上应受到同样的重视,因此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内容,根据实际日常生活体验设计出相应情境,让学习者以主动的方式参与到情境中[3],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建构出新的知识,让学习的过程与日常生活体验融合为一体。
(2)具备趣味性
娱教技术通过把“学习的目的和手段”渗透在与生命价值相关的“学习者获得愉悦生活体验”的过程,使学习者积极参与到情境中,以愉悦的心情进行体验学习。这些情境的设定不仅可以基于在线游戏、影视等数字技术,也可以基于角色扮演、对话等日常情境活动,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不再是一个乏味、枯燥的过程,它充满了游戏、影视的趣味性和角色扮演、对话的情景性[4],这种由“乏”向“玩”的转变,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
(3)重视教育性
从本质上来说娱教技术中的“娱”是为“教”服务的,即通过“娱”的各种技术手段实现“教”的优化。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教学内容的形式,使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娱教技术的使用扭转了这一局势——在“娱”的指导思想下,娱教“产品”被赋予了教育的意义和内涵,教育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如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体验学习模式的引入,让学生在参与群体活动的同时获得学习经验;又如学习游戏的设计,设计者按照学习进程将学习场景移植到游戏中,游戏情节预置为学习导航,学习者在闯关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实现了知识的学习。由此,学生从被动的教学对象转变为主动的教学参与者,成为教学的中心。因此,作为强化教育功能的手段,娱教技术更好地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优化。
基于对传统智力理论及智力测验的不满,依靠大量神经心理学证据,加德纳教授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力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就是个体用以解决或生产出为一种或多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问题和产品的能力。主张将智力分为九种独立的模块构成: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力—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主义者智力、存在主义智力[5]。这九组智力以不同的组合方式存在于每个人的身上,其各异的存在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发展状况导致不同个体智力的特异性,所以,学校里不存在“差生”,每个学生通过合适的教育都是可造就的人才。
多元智力理论一方面承认历史文化环境对智力的影响,认为不同的时期、不同文化价值观下对不同智力的重视程度不同;另一方面,多元智力理论强调实际解决问题以及生产或创造具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这也是对之前出现的多种智力理论的一个超越。
在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多元智力理论为理论基础的多元智力课程出现了,这种新型的课程模式对学生的七种智力模块进行了界定,并根据不同智力模块的特性制定课程,力求在全面发展每个学生的不同智力基础上为其提供展现各种智能所需的各种教学情境[6],这一课程的主要内容涉及到了多元智力理论中的七种智力因素[7]: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主要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即个体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思想、描述事件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制定培养言语—语言智力的课程核心可分为三个:对字词的认知、对句法的理解、对语言的运用,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被要求达到的能力目标是不同的。比如,小学阶段的学习只需认识字词,能用字和词结合句法进行造句,能写简单的作文,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则应加强更高层次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2)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这种能力主要是运算和解决数学中各种问题的能力,即个体对事物间各种关系的敏感和通过数理运算及逻辑推理进行思维的能力。培养逻辑—数理能力智力的课程核心可分为五个:归纳分类、图形理解、系统推理、抽象推理、连续推理,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并按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小学阶段进行数量关系的简单运算(从实际物体运算到头脑中的表象运算),中学阶段要求抽象符号的运算以及图形的多维关系的理解,大学阶段则要求能以纯概念进行思考以及一系列连续性的推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数学问题。
(3)视力—空间能力(Visual-spatial intelligence)
这种能力是准确感受视觉空间的能力,即对线条、色彩、形状、结构和空间关系的敏感和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培养视力—空间能力的课程核心分为三个:感知物体、从多维空间描述物体、通过平面表现感知到的物体。
(4)音乐—节奏能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是感知音乐旋律、节奏,应用于欣赏音乐的智力,即个人对音乐的敏感和通过作曲、演奏、唱歌表现出来的能力。培养音乐—节奏能力的课程核心分为两个:对音乐的感知、对音乐的反应。
(5)身体—运动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这种智力是能够巧妙操作物体并控制和调整身体的能力,即个体很好地控制身体、善于利用身体和动作表达思想并对事物作出恰当反应的能力。培养身体—运动智力的课程核心分为三个:控制肢体运动、操作物体、身体与大脑协同动作。
(6)人际交往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这种能力是理解别人并能与别人进行交往的能力,即觉察、体验他人情感和意图并作出反应的能力。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课程核心分为三个:体验和辨别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对他人的行为作出反应,影响和推动他人。
(7)自我反省智力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这种能力是明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并能有效运用这种自我认知指导自己行为的能力,即能正确评价自己,并在此评价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制等品质的能力。培养自我反省能力的课程核心分为三个:认识和评价自己,理解他人,通过对自身的认知以及对他人的理解完善自我。
鉴于娱教技术尊重主体生命价值、趣味性、情境性及教育性等特点,将其融入多元化的七个智力模块课程是新技术与新课程模式整合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下面就娱教技术视角内的多元智力课程开发提出具体策略:
娱教技术的核心理念是乐与教的有机融合,将其引入多元智力课程,首先要做的不是罗列所有承载多元智力因素的课程资源,而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并体会到愉悦后再进一步传递知识。这里可采用两种主要的课程展开方式:第一,调用素材库中覆盖本次课程主要知识点的多媒体素材,以“冲突”的方式呈现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顺利进入教学情境。这些素材需依据具体的智力模块课程内容选用恰当的文字、图片、动画或视音频形式。第二,展开对话和讨论,这在语言—言语智力模块课程和人际交往智力模块课程教学中较为适用。课前,在教师设计下开展师生间对话,或由某个社会热点问题引发学生间讨论,能有效促进学生快速发现问题,同时,在面对面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对方的情绪、意图后做出的积极反馈行为,有助于营建热烈的学习氛围,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由于娱教技术是基于对人生命价值的尊重,注重学生对生活经验的体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学生参与到任务中,真实体验其中的各种情感和情境,从经验中获得知识,以致当不同的时空里有相似情境再现时能够发生知识迁移以解决其中产生的问题。逻辑—数理智力课程的目标对于绝大多数的学习者来说,是使其能够把相应的数量关系运算和逻辑推理智力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视觉—空间智力课程则要求学习者辨别和理解各事物间的空间关系,并以此表达情感,所以创建对应的任务情境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就使课程目标变得更清晰。在音乐—节奏能力课程中,为了培养学习者对音乐元素的敏感性并能做出反应,各种小型歌唱表演、作曲比赛等娱乐活动是推动学习进程的有效形式和手段,更为重要的是,其他学术课程中音乐情境的加入还能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减轻学习压力、激发创造性等。而自我反省智力课程的目标主要是学习者对自我的各种认知以及对他人的理解,通过娱教手段为其提供物质的或行为的任务情境以及独立思考的时间、空间,并要求以某种方式记录下行为或思路以作出事后总结的依据,这是有效的自我反省能力培养方式。
游戏是娱教技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既可为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小游戏,也可为通过数字手段制作的电脑、网络游戏,由于游戏本身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能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各种复杂的游戏过程中,所以游戏中承载的教育价值是在“玩”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的。角色扮演是“玩”游戏的方式,学习者正是通过扮演游戏中某个角色才真正地参与到游戏情境中,亲身经历并解决困难、体验乐趣,所以游戏过程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合作协作精神的过程。游戏方式几乎可以用于上文提及的所有智力课程中,属于运用较为广泛的娱教技术之一。
教育影视或动画是将教育内容制作成为影视或动画作品,学习者通过观看这类教育类节目获得知识和经验,换句话说,教育影视或动画就是视像化了的教育内容。与游戏在多元智力课程中的使用一样,教育影视或动画在呈现出趣味性的同时,更多的表现出游戏所不具备的直观形象性和易模仿性,如在身体—运动智能课程中,要培养学习者自身肢体的协调能力、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力,以及通过自身的调整或对环境的适应来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教育影视或动画的播放,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肢体模仿以促进身体与大脑的协作关系,还能针对性引导学生获得周围环境中的信息以协调两者间的共存关系。此外,在视觉—空间智力课程中,物体间抽象的空间关系也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反映到教育影视或动画的具体画面中,此时学习者就能轻松重组大脑中各种信息,从而“对大脑中存储的信息作出反应就像对实际物体做出反应”[8]。
虽然娱教技术与多元智力理论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共同的目标——优化教学资源、改进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使他们殊途同归,前者为技术支持,后者为理论支撑。在对多元智力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娱教技术的引入将使此门课程更加可行和有效,而本文所阐述的几种策略仅为一点探索性的思考,希望能抛砖引玉,为下一步实践性的研究提供一些线索。
[1]祝智庭.娱教技术:教育技术的新领地,[J].中国电化教育,2005(5):11-13.
[3]周鹏.娱教技术及其在中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的初探 [J].现代教育技术,2009(3):66-68.
[4]赵笑梅.智力理论的最新发展探析[J].教育探索,2005(4):97-99.
[5]施凤江,郑俊乾.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教育价值[J].教育与探索,2004(32):43-45.
[6]霍力岩,多元智力课程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4):23-28
[7]贺宝勋,马颖峰.国内教育动画的现状及反思[J].中国电化教育,2009(3):54-59
[8]邓鹏,祝智庭.娱教技术人才培养框架[J].中国电化教育,2005(6):10-13.
The Strateg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urriculum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PENG Wei
(Xingyi Normal Universities for Natianalit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 an educational tool and method of teaching technology,containing“edutainment”education ide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ncept of“Entertainment education”,on the basis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urriculum content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urriculum, in response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proposition about quality education.
Entertainment technology;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The Strateg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Curriculum.
1009—0673(2015)01—0080—04
G633.67
A
2014—12—08
彭苇(1982— ),女,贵州兴义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学方向的研究。
责任编辑:丁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