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陕西省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谈2015年复习策略1

2015-03-01 02:43胡再平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区分度考点选择题

从2014年陕西省普通高考语文试题谈2015年复习策略1

胡再平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西安710048)

2014年陕西省采用了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Ⅰ.这套试卷沿袭了2007年至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的命题思想——既保持恢复高考30余年来全国高考语文的优良传统,也吸取了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的新精神新成果,符合陕西省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实际.

一、试卷评价

总体上看,这套试题与前七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在试卷结构与试题体现课改精神方面保持了连贯性与稳定性.

(一)试卷结构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这份课标卷与前七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一样,由两卷构成.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其中必考题45分,选考题25分.第一题(必考)“现代文阅读”9分,第二题(必考)“古代诗文阅读”36分,第三题(选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第四题(选考)“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第Ⅱ卷:表达题80分,其中第五题“语言文字运用”20分,第六题“写作”60分.

全卷6个大题150分,18个小题.客观题10个,32分,其余为主观题.

(二)试题体现课改精神的连贯性与稳定性

(1)文学与实用两类文本题等值选考.新课改的选择性促使高考课标试卷设置选考题.《2014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规定“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今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以小说、传记为阅读材料,分别命制同类同分同难度的4道题,即1道选择题(5分)、2道简答题(各6分)、1道探究题(8分),作为选考.

(2)自主探究能力的考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2014年语文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设置了六种能力层级,第六层级要求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因此,全国高考语文课标卷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题中,各编制了一道探究题.在写作题中选用新材料作文'也是为了使高考作文有更大的自主性、选择性和探究性.

阅卷结束后,省招办提供的试卷各项分析参数表明,这份试卷的命制是成功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平均分.理工类为101.26分,文史类为100.13分.这一成绩较去年102.75分又略有下降,但没有大的变化.

二是难度.①选择题10道(含选做的多选题,视为一题).2、5、6、14、选做题的(1)五道题适中,1、3、15三道题稍难,4、13题容易,没有太难的题(难度系数低于0.3的题).选择题没有设置过难的题,有一道容易题(成语辨析题),按难、中、易分配,分布基本合理.②非选择题,按切割方案共8题(实际10题,含选做的多选题,视为一题).7、8、9、选做题的 (2)(3)(4)、17为容易题,10、16、18题适中.非选择题也没有设置过难题和很容易的题,多数题容易,适中题两道,没有太难的题.

三是信度.选择题信度在0.9以上,可信度很高;非选择题信度为0.6.

四是区分度.选择题区分度不太好的试题为1、2、3、4、13题,区分度最不好的试题是第1题,仅为0.13,3分的题平均得分不到1分,此种命题要降低难度;区分度较好的试题为5、6、15题,区分度很好的是14题.

二、试题评价

第I卷 阅读题必考题

第一题

现代文阅读文段材料选自王旭晓(试卷上写成“王晓旭”是明显的错误)的《美的奥秘》.作为高考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材料,虽然有一定的学术性,且涉及学生较为陌生的“美学”,会给部分同学带来阅读障碍,但整体上要比去年关于“老子”的材料简单些.选文字数为1060字,这个阅读长度对考生来说是比较适宜的.

第1题虽不难,但区分度不太好.答案为B(A卷,以下各题选项分析均指A卷),约24.2%的考生选对B项.原文第三段“悲剧的审美价值的载体只能是文学艺术”和第四段“悲剧成为审美对象只能以文学艺术的形式出现”可以看出,而B项是现实中的真实事件,没有上升到文学艺术层面,所以不属于原文所论悲剧.

第2题适中,区分度较好.答案为C,约50.3%的考生选对C项.C项说“悲剧事件与观众或读者”的“心理距离”“让人们不至于获得悲剧感,从而不至于介入悲剧冲突”错误,原文认为欣赏悲剧时,审美主体可以“审美地加入悲剧冲突”,并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意义”.

第3题按统计数据属较难题,区分度也不好,只有0.13.答案为D,约36.2%的考生选对D项.“悲剧会引起人的悲伤、畏惧、怜悯”,根据原文信息这应该是“现实悲剧”引起的;“在强烈的痛苦中获得一种快感”不当,原文是 “体验悲剧客体的巨大和狂暴、主体的抗争和悲哀”“从而感受到强烈的震撼和刺激,获得悲剧感和审美愉悦”.

第二题

1.文言文阅读

第4题较易,区分度也好.答案为C(A卷,以下各题选项分析均指A卷),约67.4%的考生选对C项.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本题对实词词义的考查涉及 “属文”“践祚”“励精”“荡覆”均为双音节实词等,属于常见的文言实词,难度不大,个别词语学生较为生疏,但完全可以根据语境推断.约23.4%的考生选B项,显而易见,B项的干扰设得好.

第5题适中,区分度较好.答案为D,约47.8%的考生选对D项.第5题是变化最大的一道题,自从出现新课标卷以来(包括宁琼卷),这道题目一直考查分析综合和信息筛选能力,今年改成文言文断句.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这是一种考查文言文理解的很好的命题形式,这种题型并不鲜见,在北京卷中有主观题断句, 在广东卷中有选择题断句.这种变化,回归了文言文阅读的原始能力(习其句读),也更体现了文言文本色阅读的特点.

第6题适中,约52.5%的考生选对A项.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该题区分度较好.本题命题形式没有出现变化,每个选项首先用一句话作概括,并用句号与后面的句子断开;接着紧扣这一句概括语陈述原文中的相关信息,体现概括语与相关信息的同一性,即概括语是从相关信息抽取出来的,相关信息是用来说明概括语的.

第7题较难,区分度不够好.

2.古代诗歌阅读

诗歌鉴赏取材于宋代无名氏(一说秦观)的《阮郎归》,这是继2013年后连续两年以宋词作为命题材料.

第8题是从写景的作用角度命题,虽然关涉“情感”,但本质还是对上阕内容的理解,这也遵循了“理解是鉴赏的基础”的鉴赏规律.第9题考查“情感”和“手法”,属常规命题形式.设题明确,区分度较好.

选考题

第三大题

阅读文本选自现代作家叶紫的短篇小说《古渡头》,命题者在设题时,把重心放在了小说文体的基本要素上,即放在对小说主人公“老渡夫”的形象特点的分析和对小说主要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分析上,这也是阅读本小说最关键的两个问题.第(1)题“五选二”,重点考查小说主题和主要情节;第(2)题考查“渡夫的性格特点”,关于人物的形象(性格特点) 是课标卷的考查重点,命题形式极其稳定;第(3)题考查小说的艺术特色,包括“叙事角度”“故事话题”“对话形式”“情景结合”等四个方面;第(4)题探究题,探究小说结尾的特点,需要从“艺术结构”“情感表现”“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四个方面作答.

11题下设4道小题,即1道多项选择题(5分)、2道简答题(各6分)、1道探究题(8分).

第(1)小题,考查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涉及小说题目、情节、细节以及人物性格等.

第(2)小题考查概括小说中人物性格特点.首先从渡夫与“我”之间直率的对话,并主动留“我”在船上住一宿,可看出他的坦诚热情和乐于助人;他也直接表达了“欢喜你这样的孝顺孩子”.其次从他不愿给北佬兵当苦力以及在风霜雨雪中坚持渡船等可以看出,他坚强不屈、不畏辛苦、自食其力的性格特征.再次从他尽管抱怨老天不公,但始终没有向命运屈服可以看出他的坚韧不拔的品质,从他唱的歌声中可以看出他自由自在的生活信念.

第(3)小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情节及其作用.小说对渡夫故事的叙述主要从与“我”的对话、“钱”话题的引入以及他自身的叙述等角度来展开.“我”的介入,使得渡夫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我”与渡夫之间“钱”话题的引入,引起了读者兴趣;对话加自述的形式使得渡夫的故事简练而集中.

第(4)小题考查对作品结构的分析能力.小说以渡夫任情高歌做结尾,主要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角度进行分析.以歌声作结尾,在结构上引发了读者的无限想象;使得小说人物——渡夫的形象更加丰满,充分体现了他洒脱的一面;在小说主题上来看,表达了渡夫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考生失分主要是分析概括不全和分析概括不准确.

这三道小题,满分20分,平均分13.24分[第(2)小题均分4.54,第(3)小题均分3.14,第(4)小题均分5.56],考生得分不高,比2013年的11题得分略低(2013年平均分13.39分).

第四大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摘编自邹丽焱《玻尔传》一书.传主是玻尔,选材的视野较为开阔.12题下同样设4道小题,即1道多项选择题(5分)、2道简答题(各6分)、1道探究题(8分).

第(1)小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第(2)小题、第(3)小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4)小题,考查对作品个性化解读能力.这一道小题难度较小,丢分主要是考生筛选信息不全和整合信息不够准确.

第五大题

第五大题考查成语辨析、语病辨析、衔接连贯、嵌入补写和图文转换.

第13题考查理解和使用成语辨析的能力.①句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以应该填“责无旁贷”;③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让”.故只有选C项.这么多年来, 全国卷一直是从四个加点成语选择一个正确项, 但2014年命题的形式改为近义成语的辨析填空,当仁不让、责无旁贷、义不容辞三个成语词义接近, 但又有区别,本题重在“辨异”,难度不大.虽然形式发生变化, 但考查内容和实质并没有变化.

第14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此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第15题考查衔接连贯的能力,难度较大,区分度一般.答案选B项,选对的约40.2%.从语段逻辑顺序看,从前文的句子“借助算盘和口诀”可看出,下文应是对“算盘”和“口诀”的对应解释,②④主要说明算盘的结构及原理,⑥③①是对“珠算口诀”的解释,⑤是算盘和口诀融合运算的效果,放在最后.故答案选B.错选A、C、D项的依次约为23.5%、32.1%、4.1%.错选的考生逻辑思维不够缜密.

第16题考查语言的完整连贯,为嵌入式补写,该题难度适中,区分度较好.满分6分,平均分为3.24分.第一个空是对前面“全球变暖”“干旱或旱涝不均”“海洋水位上升”“淹没大量沿海城市”等情况的总结,这是二氧化碳带来的灾难,因此可写“给社会及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第二个空是对“给植物‘施肥’”现象的总结,也是对前面“灾难”的转折,因此可填写“二氧化碳也会带来好处”;第三处根据前后语境可填写“植物出现问题甚至死亡”.写出一句,给1分;写出两句,给3分;写出三句,给5分.

第17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题型难度适中,有区分度.满分为5分,平均分为3.86分.与2013年考点相同(2013年所给图形为“中国环境标志”),今年是图示的“构思框架”,既考查观察、想象与思考能力,又考查语言表达能力,且内容关涉学生活动,这是考卷中最时尚、最智慧的一道题.

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要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内容完整,给1分;归属得当,给1分;表述准确,给2分;语言连贯,给2分.字数每超出1个扣1分;空格数大于8个的,每增加1个扣1分.)

第六大题

第18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试题属无话题的新材料作文,难度较低.考生一般都能读懂材料,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这种作文,比话题作文的限制要少一些,命题者的意图是要减少限制,不在审题上无端设置障碍.因此很少有“跑题”的.作文试题依旧紧扣当下的社会现象——做事情是遵循规则还是打破规则,另辟蹊径?生活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固然不错,但适时灵活变通也未尝不可.结合作文材料,最佳立意是:规则和智慧(创新)的辩证关系.作文平均得分47.05分.

三、对2015年考生复习备考的建议

(一)限度与作用

高三的复习备考,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有用的,但作用也是有限的.以作文为例,无论老师和学生多么“倾心”和“用力”,一年的作文训练,对于提高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在考试时取得满意的成绩,其作用更是有一定限度的.限度主要是:

第一,各类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上大局已定,一般不可能再有突破性提高;

第二,尽管命题方式有规律可循,命题趋势可以作某些展望和预测,但一般来说,好的命题总是有变化、有突破、有新鲜感,对考生来说,总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考生临场难免多少有一丝紧张感.知道了这一点,就不会不切实际地对作文训练寄予过高的“期望值”,就不会“用心过切”,就不会因急于拔高、急于求成而产生浮躁之气.然而,高三阶段的作文训练,又是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的.作用主要是:

第一,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漏洞、写作上的弱点和不良习惯,并填补它,纠正它;

第二,熟悉应试作文各个环节,不断提高作文速度;

第三,了解作文命题的题型特点,养成多角度立意、选材、构思的发散思维等良好的思维品质;

第四,使上等学生体味到如何在考场上表现出最佳竞技状态,写出一类文章,使中下等学生明白如何在考场上不慌不忙地写出符合一般要求的文章,充分地发挥出各自原有的水平;

第五,粗知命题范围,大体了解命题趋势,彻底扫除猜题、押题思想,尽可能地以平静、沉稳、充满自信心和成功感的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应试.明白了这些,就会结合自己的实际,脚踏实地、主动地配合老师进行作文总复习和训练.明白这些道理,同学们在高三一年保持一份平和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二)考纲与样题

(1)研学考纲——知道考什么.“心有考纲,备考不慌”.考试大纲是命题的总则,也是我们复习备考的总纲.认真研学考纲,特别是教育部考试中心与之配套的考试说明,对于备考至关重要.

(2)研究样题——知道怎么考.2013年《考纲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题型示例为我们提供了考试怎么考的典型范例,认真研究、试做这些样题,有利于我们对考试怎么考形成直观感性的认识.

(三)“死”去与“活”来

一份语文试卷,总有相对比较“死”的能力、考点和题型,也有相对比较“活”的能力、考点和题型.冲刺阶段,“死”的东西坚决“死”下去——牢固地掌握,对于中等语文成绩的考生确保试卷成绩在省平均分以上、语文成绩优秀的考生得到高分十分重要.一句话,只有“死”去才能“活”来!

那么,哪些能力、考点和题型比较“死”呢?

“识记”比较“死”.2014年高考考查的能力层级为六级——识记(A)、理解(B)、分析综合(C)、鉴赏评价(D)、表达应用(E)、探究(F),“识记”能力虽是最低级的能力,但却是相当多的考点的“奠基”能力,可以说,“识记”能力比较弱,其他能力很难实现“强”.字音、字形、名句名篇题不用说,考的就是“识记”能力(尽管依赖平日的积累,但考前的突击也是能够奏效的);其他能力层级较高的考点,如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语言文字运用中的标点符号、成语、病句(总得掌握病句类型吧)、修辞,古代诗歌、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的阅读鉴赏都需要具备相应的知识做基础.

“选择题”比较“死”.选择题答案或唯一或固定,可以运用排除法选出答案.选择题在全部题型中区分度比较好,是和其他考生拉开差距的主要题型.一旦选择题失误太多,语文卷很难得高分.考生在冲刺阶段要在选择题上多下功夫.

作文也有相对比较“死”(基本要求)的东西.无论写什么文体,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材料能够证明中心、材料排列有序、结构清晰简明,是保证得到省平均分乃至高分所必须具备的要求.问题是,不少考生的作文连这些基本要求的某一项或几项都没有达到,冲刺阶段却盲目追求深刻、文采和创新,显然是本末倒置了.希望各位考生认真回顾一下自己高三阶段的作文在这些基本要求上是否存在问题,若有,应在冲刺阶段努力加以解决.

(四)性格与细节

不少考生丢分丢得太冤枉,不是能力不济,更不是智商低,而是马虎、粗疏.比如,AB卷漏涂、涂错,选择题漏涂、涂错,阅读材料浮光掠影地看一遍就答题,审题粗疏(不光是作文),答题时没有想清就作答……

到了冲刺阶段,更要在应试的细节上下功夫.第一,考场上让时间在笔下有序地流动.一份试卷,分为几块,每一块用多少时间,要做到心中有数.时间的安排也应是冲刺阶段的训练任务.第二,主观题答题要讲究规范.不少考生的答案看不出是几问,也看不出是几点,犹如一团乱麻,似乎在考验评卷老师的分析能力.北京王大绩老师提出答题“六规范”,实在是非常重要的.这“六规范”是——

言之有物:答题要有具体内容,不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术语、笼统的概念.

言之有据:答题要有充分根据,不能只是一个概括的判语、武断的结论.

言之有理:答题要讲求道理、合乎逻辑,不能无视事情、事理和文理.

言之有情:答题要恰当地表达褒贬评价和感情,不能置身于诗文之外,麻木不仁.

言之有序:答题要讲次序,有条理,不能只罗列要点,而不顾其间的内在联系.

言之有礼:答题要应答得体,要有现场答问,注重礼貌的意识,不能“蹦词”式答题.

(五)“敌人”与“战术”

冲刺阶段复习训练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讲求实效,讲求实效的前提是了解自己.找来最近三四次模拟考试试卷,进行两类分数统计:各个大题的平均得分;各小题的平均得分.在此基础上,再做一个考点水平统计:哪些考点得分比较高,哪些考点得分比较低,哪些考点忽高忽低.在此基础上,明确:

(1)自己的语文水平处于哪个分数段;

(2)冲刺阶段自己的分数若想上一个档次,应该着力抓好哪一块、哪些考点;

(3)拿着自己的分析结果,找任课老师帮助分析一下:对自己而言哪些考点短期容易突破,哪些考点难以突破,然后确定三四个突破点;

(4)突破点确定好后,再分析一下这些考点过去失分的原因是什么,突破这些考点需要采用什么训练资料,如何去突破.

一般来说,“中等水平”的同学在自己原有分数基础上再提高10~15分、“较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5~10分、“高水平”的同学再提高2~5分,完全是可能的.总之,要明确自己的“敌人”是谁,自己该采取什么战术战胜“敌人”.

(六)入格出格

这是就作文训练而谈的.高考作文评分分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不少考生为了获取高分,作文一味追求创新,忽视了对作文基本写作能力的训练,写出的文章不但没有创新,反而变成了“四不像”,须知创新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作文的基本写作能力——“格”.就议论文而言,说理要紧紧围绕论点,写想明白的道理,保持概念的同一性,要找到自己的语言,选例要精当有用.就记叙文而言,写动过感情的事,选材要以小见大,要场面少侧面多,叙事要学会“截取”和“跳跃”,应以一个中心思想贯串全文.这些都是作文最基本的写作要求.在掌握了作文“入格”后,就应该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出格”,如选材的新颖、立意的深刻、语言的亮点、结构的创新等.

1古明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外语系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区分度考点选择题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单项选择题狂练
数列选择题精选精练
例说速解选择题的几种有效方法
浅谈试卷分析常用的几个参数及其应用
图形推理测量指标相关性考察*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浅观一道题的“区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