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秀英
文学社团建设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贾秀英
建立文学社团,对于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学社团的改造和发展不仅需要学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支持,更需要从语文教育的课程体系出发,对文学社团的功能、组织及其活动做全新的设计,使之成为能真正适应语文实践教育的良好平台。
文学社团;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育实践;融合策略
《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可见,搭建语文学习平台,将文学社团建设与语文课堂进行深度整合非常重要。
理想的文学社团建设模式是统筹与自主的有机结合,这是目前大多数中学文学社团努力追求并正在积极实践的。学校构建社团指导组,由从事或熟悉语文教学的校级领导总体负责,全体语文教师均为文学社指导组成员,并聘请报社文艺部负责人及著名校友担任顾问;学生组织包括总社、年级分社和班级分社三级机构,各机构负责人均由学生自主选举产生。常规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一般由指导组引领,活动的创意、组织、开展则充分发挥各级社团骨干的主动性,由他们带领广大社员独立完成,教师有时是课堂的主导,有时是“场外指导”。
文学社团的课程化建设,首先是丰富参与人员,使整个社团队伍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有效平台。可以邀请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作为中学文学社团的指导团队,通过他们使一线教师们明了自己的职责和行为的目的,为一线教师在学校层面上,对文学社的具体设计、文学社与语文课堂教育的设计,以及二者的联系方式有一个明确了解,以有利于其具体执行。
同时,借助学校行政机构的政策与制度保障,作为文学社团的服务主体。第一是课程安排方面的支持。当文学社团活动被纳入课程后,在课表和教室安排上就必须有所体现。如明确每周五下午第四节为社团活动课,文学社团指导组老师按照安排指导学生学习或学生自主开展活动。学校规定文学社团活动场地为多媒体教室,也可以灵活安排,如语文课、自习课等。同时还要积极引导督促其它学科教师也投入到文学社团的活动中来,并充分利用文学社团这个平台,协调不同学科间的冲突,促使不同学科间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第二是资金和场地方面的支持。文学社的很多活动如课堂教学、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及组织社会实践活动等等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没有相应的资金支持有很多活动就不能有效地开展起来,所以需要学校行政机构的政策与制度加以保障。
此外,还要发动语文教师组建文学社团开发团队和活动督导团,作为文学社团指导性团体。要吸引各种力量,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学生的参与,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依据《课标》的要求,对文学社团从组织结构(三层级)、管理形式(统筹与自主管理相结合)、活动内容(教师指导课、创作课、作品分享课、师生同台演出课、社员作品竞赛课、读书课和实践课等)、运行形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分不同文体进行学习和创作、学生竞赛、师生同台、其他学科老师与语文老师皆可指导)进行全新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注意考虑课程安排和课程内容与文学社团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安排的衔接问题,并对教师在文学社团中的地位和参与方式进行适当的考虑,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注意教师在其中进行干预的适度性。最后还应争取学校的各种资源,如其他学科教师的参与,在文学社团的活动中要给他们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是争取支持力量和协调冲突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多种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首先,课堂教学目标要向社团活动计划渗透。适当注意语文教学计划,各班级、各年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要统筹安排,并与文学社团的活动计划相适应。不能使教学活动和文学社团活动在内容和时间上相互脱节。要有很好的次序,从而使两者相辅相承,相互补充。这样做的好处是在教师指导下文学社团先期的活动为教学提供了完整的背景,相关的材料和教学资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直接引入,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会对相应的材料有陌生感。
其次,要注意课堂教学在内容上为文学社团预留相应的空间。就是说,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到文学社团的作用,大胆地将部分原来需要在课堂中完成的任务放置在文学社团活动中完成,这对沟通课内和课外是有好处的,也有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教师也可以相应地做一些检查和督促工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将课内课外活动联系起的自觉意识。
再次,创新文学社团的活动形式。这方面,既要立足校内,又要沟通校外。立足校内要做到区分固定和不固定的活动,特别是对于固定的活动,由于它的稳定性和与课堂教学的联系性是我们将文学社团与语文教改相融合的根本所在。如清明诗会、端午诗词朗诵会、读书交流会、国庆原创演讲比赛、国庆征文比赛、自创文手抄报比赛,还有每位语文老师常规课前三分钟演讲,演讲主题一轮一换,或学生自定等。就整个文学社团的活动来说,校内的这些活动是文学社团能稳定持久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还要进一步考虑设计什么样的主题,采取什么样的活动方式,使文学社团的活动范围拓展到校园之外,使之和社会联系起来。例如,年末社团成员及指导老师到“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并送去春节礼物及精彩节目;与社区开展联谊活动,社团同学皆是社区的志愿者。
在创新文学社团的活动模式中,注意以发展个性为中心,促其成长。文学社团这个大组织之下,各条块实际上是一系列子社团组织。这些子社团中有很多是由学生自由聚合而成的,其中一部分组织在文学社团与语文课程相结合的体系中是需要长期存在、稳定发展的。这就需要在这些组织中培养骨干成员,以有利于组织的稳定性、持续性。在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发挥每个成员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以使学生在这样的组织中保持个性,并得到良好的发展。
《课标》的中心是坚持语文实践教育,因而我们在课堂教学和文学社团活动中都必须坚持这一点。围绕语文实践来构建文学社团,在文学社团的活动中凸显这一点,将新课标所要求的各种语文实践活动作详细地分类,精心的安排并将之有系统地分散到文学社团的各个条块组织的活动中去,使文学社团的各种活动有效地辐射到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使文学社团活动不致偏离语文实践这个中心,同时也使文学社团和课堂教学形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一个完善的语文教育课程体系。
[1]何立新:《拓展语文学习空间实施素质教育方针——四川双流棠湖中学“中学生文学社团活动的教学功能”课题开题》,《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1)。
[2]浪波:《文学社团的回忆》,《散文百家》2004(11)。
[3]刘兴华:《文学社团与语文教学的互动》,《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7(7)。
[4]施向军:《文学社与素质教育》,《教研天地》2001(5)。
[5]徐启建:《校园文学理论研究亟待加强》,《中国教育报》2008年4月26日。
[6]邹国春:《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的四项原则》,《教研天地》2002(5)。
[7]陈友:《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与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
[8]彭小明:《“新课程改革与校园文学研究”开题报告(提纲)》http://www.eduwx.com/ketiyanjiu/ wenxuejiaoyu/yjdt/200704/4312.html 2009.3.20
[9]王阳旭:《利用文学社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10]张家勇:《美国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比较教育研究》2004(4)。
[11]缪爱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学社活动》,《教学与管理》1997(4)。
[12]李镇西:《文学社的风采》,《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2004(3)。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二十九中学)
[责编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