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重构角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5-03-01 10:29丁跃家
机器人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重构竞争力制造业

□文/丁跃家

从文化重构角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文/丁跃家

良好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动力,它所形成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每一位在中国市场经济中接受洗礼的企业家都应该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以企业文化为基石,打造出一艘拥有世界竞争能力的经济巨轮,使企业能够在经济的海洋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图1 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的内质中,由企业独特拥有,并使企业获得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资源。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战略、结构、制度、风格、人员、 技能和企业文化等七个要素构成。在这七个要素之中,企业文化居核心地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企业的精神纲领和行动指南,企业文化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其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和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管理创新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从企业战略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战略形成中层次最高、最持久的,从而是企业战略的中心主题,它决定了有效的战略活动领域;从企业未来成长角度看,核心竞争力具有打开多种潜在市场、拓展新的行业领域的能力;从企业竞争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来源和基础,是企业独树一帜的能力;从企业用户角度看,核心竞争力有助于实现用户最为看重的核心的、基本的和根本的利益,而不是那些一般性的、短期限的好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核心竞争力在发展过程中将会反过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和发展核心竞争力需要企业文化的支撑,如果企业文化不够好,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将会进行的很困难,发展的速度会放慢且还达不到一定的维护效果。

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企业其它资源的支持,核心能力的形成也一样。企业文化不可能只是单纯的文化,它要与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等相融合,这些资源同样也支持着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建设出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这就是说前提是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发展的很完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很丰富。这就会使企业文化更快、更好地与之相融合,进而有利于进一步地提高企业文化的转换利用性,及时地将企业文化运用到企业的日常运作当中,使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同步发展,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重构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文化的重构迫在眉睫。怎样进行企业文化重构并建立一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体系呢?下面就以竞争激烈的制造业企业文化重构案例进行说明。

我国制造业亟需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具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制造业直接体现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且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根据在生产中使用的物质形态,制造业可划分为离散制造业和流程制造业。其中制造业包括:产品制造、设计、原料采购、仓库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和销售。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制造业也得到了快速、良好的发展,“中国制造”已经遍布世界各地。我国的制造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国产的J-10战斗机、J-15舰载机、辽宁号航母、载人飞船……这些高科技武器和装备无不体现出中国军工企业制造力的强大。

然而,在我国制造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暴露了很多问题,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制造业的生产效率普遍低下,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企业竞争已经从国别平台转向全球化的平台,要想缩小差距、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还需付出更多努力。这种全球化竞争的帷幕一层层地拉开,继资源、管理、科技和人才竞争之后,最新拉开的一层是企业文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得到飞速发展。一方面,为了满足国内基础建设的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求,制造业的发展必须紧跟国民经济的步伐,于是,大型工业机械、重大民用装备和众多武器装备快速发展起来。通过从国外引进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创新等举措,把制造业提高到新的台阶。另一方面,国际产业的转移使我国装备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目前,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但其制造实力仍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位居第三。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美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已经超过80%,但它还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强的国家。可见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始终是以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它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产业和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国目前在先进制造技术上已取得很大进步,如:CAD技术得到普及、精密成形与加工技术水平大幅提高、数控技术取得重要进展、现代集成制造系统研究和应用取得突破……这些突破使得我国制造业的加工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同时使之与世界先进技术接轨,在国际中占有了一席之地。但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制造业相比,我国制造业生产率还相当低下,有些企业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低水平的生产力严重过剩,而高水平的生产力又严重缺乏。中国虽然已经成为制造中心,但关键技术自给率低,技术对外依赖度达50%,60%以上的装备需进口,科技对发展的贡献率仅占30%。支撑中国企业生存的条件仅仅是靠低廉的劳动力和本土市场的优势。若这种不利局面不能改变,接下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会面临严重障碍,中国的制造业可能会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企业文化是企业第一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观念和方式,一种普遍自觉的观念和方式是一种巨大的能力。因此,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第一竞争力。为什么德国企业在精密制造业上领先世界其他国家、美国公司在世界500强中占有240席、日本公司产品的成本最低?这一切都与文化竞争有关。文化决定了他们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我们要想成为世界一流,也必须以企业文化为支撑,即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我们具有文化竞争力。市场研究表明,企业文化与制造业生产效率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企业文化对制造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如下:

体制不健全。优秀的企业文化应建立在企业权责明确、产权清晰的基础之上。但由于我国企业文化所具有的特色,我国的制造业很难实现上述要求,常常出现产权界定不清、模糊混乱的情况,导致价值取向不同,核心文化难以形成,左右因素众多,信心不足,生产效率低下成为必然。

价值观不明确。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渐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使世界经济体制、体系进入我国的视线,使人们的价值观受到冲击,发生转变,出现不少唯利是图的制造企业。某些企业过于追求企业利益,忽视自身的文化建设,进而对生产效率产生了严重影响,导致生产效率低下。

思想观念落后。当前,我国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着轻视技工思想,这是造成我国制造业生产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轻视技工造成生产技术水平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了制造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我国的制造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消除以往的弊端。

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我国制造业起步较晚,发展不平衡,这就导致制造企业过于注重对物质文化的投入建设,以求通过购入先进设备、改善生产环境等物质方面,来提高生产效率。一些企业表面上重视精神文化建设,但实质上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没有从根本上得到员工的认可。一个优秀的企业,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应处于同一重要地位,只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视精神文化建设,最终所获取的效果也是不尽人意的。

忽视对员工的激励。企业并不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的企业,企业应当是所有员工共同的企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积极支持,没有员工的企业或是缺乏员工支持的企业只能算是皮包公司。当前,我国制造企业中普遍存在忽视对员工激励的情况,员工缺乏来自企业的激励,必定缺乏工作热情与积极性、缺乏荣誉感与成就感,最终使企业也失去发展活力。

文化建设落后。受市场经济体制和文化水平影响,我国制造业离国际接轨仍有一段距离。当前,我国许多制造企业为了能与国际接轨,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文化,却忽视自身文化建设。即使引进了先进文化也没有与自身特点有机地结合,没有进行创新,只是“拿来主义”,看起来很好,听起来不错,但无法消化吸收,最终企业文化水平及文化建设效果,仍处于不理想状态,甚至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

我国制造业如何进行企业文化重构

中国已进入后工业化时代,企业利润空间快速收缩,工业领域的通货紧缩问题向深层次迈进。与此同时,在总需求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滑以及内生性收缩等因素的作用下,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持续走低,CPI持续回落,远远低于目标价格水平。经济低迷期,企业要做的是从自己的“软件”着手,加强品牌、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稳固发展,在经济危机过后大放异彩。经济低迷是制造型企业审视企业文化、重构企业文化的契机。制造业企业文化重构着眼于为企业战略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为企业战略建设提供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最终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制造行业特点的理念体系和行为规范。

图2 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原名永红机械厂,成立于1969年,1992年搬迁至贵阳市,简称永红公司)隶属中国一航贵州集团,是航空冷却系统(附件)和民用热交换器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永红公司从事热交换器研发制造已有40年历史,具有雄厚的热交换器研发制造实力,拥有先进的生产加工设备和精密的试验检测仪器,能根据客户提供的参数设计出满足性能需要的产品,产品远销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太地区。2005年、2009年永红公司连续两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表1 永红公司重构企业文化体系

永红公司在2002年开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公布了《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文化纲领》。该纲领以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为宏观背景,以制度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主题,以变革为核心,确定公司未来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变革的基本思路;阐明公司的价值主张和文化取向。本纲领从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方面来阐述(见表1)。

随着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永红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找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的社会形象和品牌价值,使永红公司能持续健康地发展,都需要建立一个有特色、有竞争力、有前瞻性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永红公司与许多企业一样,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如何做实,如何把企业价值观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如何把这些抽象的理念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是永红公司进行企业文化重构的背景。经过多年实践,永红公司进行了企业文化重构,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概括为“企业文化建设有十招,招招都确保掷地有声”,即:目标具体化、榜样人格化、理念故事化、视觉形象化、制度标准化、网络信息化、教育多样化、管理科学化、环境优美化和礼仪规范化。在此基础上,永红公司重构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中,永红人正以高昂斗志、百倍信心、激情进取,推进公司跨越式发展;志在超越,努力把公司建设成为在紧凑式热交换器领域国内第一的专业化和外向型研发制造基地。

企业文化体系的变革与再造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它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并不断地变化着。为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构建企业的适应性文化体系,进行企业文化再造已势在必行。通过企业文化重构,有助于在员工队伍中树立共同的发展目标和价值取向;有助于在企业中塑造团结友爱、相互信任的和睦氛围;有助于形成团队意识,进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经营目标顺利实现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丁跃家 仁达方略管理咨询公司企业文化事业部总监

猜你喜欢
重构竞争力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基于干扰重构和盲源分离的混合极化抗SMSP干扰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