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红
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表现手法的结构主义式解读
周瑞红
电影《汤姆叔叔的小屋》剧照
《汤姆叔叔的小屋》电影叙事环境大都围绕在室内或是庄园展开。电影中,光、影、声、色这些电影画面的重要元素,都受叙事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电影的景别表现与运用上也受叙事环境的影响,基本以特写、近景、中景为主。加之原著中是以写实的叙述为主,斯托夫人想着力表现出黑奴真实的生活状况;所以导演在电影的表现方法上受到很大的限制,不能像另一部黑奴影片《被解救的姜戈》那样去用镜头宣扬表现暴力美学,只能是通过常用的景别和表现方法去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拍出了原著的原汁原味。
这样遵循现实的电影作品中追求逼真如实地描绘客观现实的方法。有些人就不以为然,认为这是自然主义对生活的机械照搬,毫无典型性和艺术化的表现方式。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去审视电影中的写实。如果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去剖析《汤姆叔叔的小屋》,就会发现导演的写实表现方法对于整部电影来说非常有必要,除了忠实于原著之外,更便于观众快速的认识了解电影中的人物和主题。
借鉴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方法来看,二元对立就是有机地分割客体,表达客体意义;但这不是简单的拆分,而是要在拆分之后试图重新分析组合构建,以达到找出共性规律的结论。结构主义利用二元对立的方法,试图重建现实现象下的深层结构体系。鉴于此,我们从结构主义角度去看电影中的写实的表现手法,不仅不是枯燥的,而是为了观众更为快速而又清晰明确的理解电影的思想内涵,人物命运、性格。
所以,使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去分析重构这部电影以及电影的表现手法,这对影片自身、对导演以及对观众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元对立”是结构主义理论的根本所在,当研究对象被分解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后,就可以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相互联系的排列、转换、包涵、矛盾等关系。这些关系或结构又总是体现为两事物被置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形成区别和对比,从而产生另一层次上的各自的意义,研究者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对象结构的复杂性。这就是所谓“二元对立”的结构原则。
由对立或差异所形成的对立结构通常是帮助读者获得意义的不容忽视的基础。这一策略不仅是叙事文本经常采用的叙事手段,而且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方法。
不难发现,《汤姆叔叔的小屋》电影中也存在着诸多对立成分或结构。这些对立结构起到了恰当的效果,突出了背景的多层次性、人物刻画的鲜明性、主题的复义性。
(一)“二元对立”对电影背景表现方式的解读
电影一开始用广角镜头从空中航拍了自由女神像,随着镜头不断拉近,继而用蒙太奇手法转接到一个细节镜头:一位身穿白衣的小伙子清洁林肯总统的塑像,随后用近景镜头表现林肯总统接见斯托夫人。然而下一幕却是林肯总统遭遇刺杀的情景再现!
同样是开篇的序幕,导演做了截然不同的处理。用广角镜头中镜头表现出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对和平的热爱;用近景镜头再现林肯总统刺杀的过程。这种强烈对比的表现方式正符合二元对立的矛盾关系,不仅仅给予观众鲜明的立场,这样的设计有利于主题的升华。
不仅如此,把视角再次放大,追溯19世纪中期美国的历史,尽管1862年09月22日,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北部各州早已废除了奴隶制,但是南部各州还处于处于奴隶制控制之下;北方社会和南方人间地狱奴隶制社会形成了鲜明而尖锐的对比。自然而然的就会使观众领会这部电影的主题意蕴。这种表现方式对主题也有力地烘托和有机的拓展。
(二)“二元对立”对电影人物表现方式的解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电影叙事环境大都为室内或是庄园。电影的景别表现与运用上基本就会以特写、近景为主;导演的运用这些表现手法,一方面是力求表现出黑奴真实的生活状况;另一方面如果引入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去审视就会发现,这其中更能现明的凸显出人物的心理、性格与命运。
1.人物自身命运的表现
汤姆这个角色的出场在电影开始,一出场就是他带领着黑奴在做基督教的谢饭祷告。导演在他演唱过程中多用特写镜头表现他的正面,把人物性格鲜明呈现给了观众。作为黑奴汤姆虽然生活艰辛,表情庄重而又忧郁;但是从他的唱词和嗓音又能感受到他的坚毅和纯朴,对生活有着坚定的信念。当影片到了结尾,黑奴汤姆奄奄一息躺在床上时,影片使用了近景镜头。运用“二元对立”去审视,两组表现方式几乎相同,但是带给观众的体验完全不同。后者很明显的让观众在此确认这个善良黑奴的同时,带着对他不幸命运的扼腕叹息!
2.人物性格的表现
从上可以看出几乎是同样的镜头表现,对于同一个人物,运用二元关系去审视,可以有着不同的解构。对于不同的人物仍然可以沿袭这样的方法去分析电影中人物之间性格。
乔治·哈里斯是电影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出场以及在电影中的活动,导演也使用了近景甚至是特写镜头。尤其是当莫里森冲着他发脾气,说他不该发明机器这一节中,导演刻意拍出了哈里斯一脸的愤怒,同时他背过手抓起桌子上的一把刀。后来正是他用这把刀割断绳子救了他一命。可以看出善良的乔治·哈里斯不仅聪明,而且具有反抗性。观众自然而然就会拿他与汤姆比较。导演使用几乎同样的镜头,同样善良的两个人物,此时此刻性格的差异泾渭分明:哈里斯比汤姆更具反抗性。
电影中人物不少,导演大都采用这种表现方法。莫里森是电影中反派人物的典型,给他的特写镜头也是最多的,尤其是要表现他万恶不赦的行径时,导演总是要把他那半张疤痕脸极力呈现给观众。类似的例子在电影中举不胜举:奴隶主雷格里和黑奴贩子海利,同是信仰基督教,同是作为奴隶主阶级的一员,伊娃和玛丽的所作所为却是大不相同。
用“二元关系去审视”同样是特写镜头,细节的表现方式,导演刻意制造视觉上的反差和“矛盾”,这样的表现方式使得观众们能够“一眼辨忠奸”;有
利于电影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上展示人物性格;也有利于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的对比回味。
(三)“二元对立”对主题表现方式的解读
《汤姆叔叔的小屋》这部电影忠实于原著小说的叙事方式。用基督徒汤姆叔叔的经历作为叙事的主线,串接起诸多的人物与事件。通过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关系解析,也许会得到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和人物性格的信息。但是结构主义不单单只是将事物或研究对象用二元对立去拆分,更为重要的是结构主义试图重建现实现象下的深层结构体系。
电影中的开头和结尾是导演引导观众思考该影片主题非常好的切入点,这两段从整体上看都使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开篇的序幕用自由女神来象征自由;用林肯总统的雕像和清洁的黑人小伙子来象征着人们永远缅怀这位为黑人争取平等自由地位的伟大总统。影片的结尾汤姆叔叔安详地闭上了眼睛,画面又采用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接入黑奴或坐着马车或阔步在庄园的土地上,此时那首熟悉的主题曲《密西西比》再次响起,歌声低沉而抒情但不是沉沦而是有着一种坚毅的反抗蕴含于其中。黑奴们胜利了,没有欢呼雀跃,没有锣鼓喧天,只有坚毅的步伐在不断前行。
从自由女神到林肯被刺杀,从汤姆叔叔到黑奴们坚毅的步伐。导演使用这样的二元对立的表现和象征表现手法想要告诉观众什么呢?除了对奴隶制度发出强烈的鞭策之外,还会对诸多的奴隶报以同情,甚至感叹自由与和平“路漫漫修远兮”!
经过上面三点的分析,可以看出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法来品读这部写实的电影,能够使得观众在我们刻意制造出的鲜明的“矛盾”对比中,对电影时代的背景、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性格形象、电影的主题一目了然,洞若观火。也展示了导演炉火纯青的深厚的电影表现力。电影的艺术性和思想性也得到充分体现。
众所周知,结构主义除了“二元对立”分析法之外,叙述视角的分析也是是结构主义的一大特点。叙述视角的选择和确定,不仅仅是技巧问题、艺术形式问题,而是与作品的内容和作家为表现这一内容所采取的整体构思都密切相关。
电影的叙述视角就是根据导演主观意图所确定的叙述主体及所选择的反映生活的观察点和立足点。通俗地讲,就是导演选择怎样一种角度切入叙述的问题。《汤姆叔叔的小屋》电影的叙述表现在第三人称。导演选择了全知全能的视角——第三人称叙述。从影片表现角度看,这个叙述视角表现力非常强大。它让叙述者无所不能,无所不知;它最大的优越性在于叙述者可以灵活地叙述,充分地表现,跨越时空,富有表现的张力;从观众这个角度去看,第三人称视角的表现可以让观众获得更多和更大的审读时间与空间,可以任凭观众的思想天马行空似地驰骋。
电影中灵活使用叙事视角表现人物心理活动,也是这部写实电影的另一个成功之处。对主人公汤姆来说,从叙述线索的角度去看他是整个剧情发展的中心轨迹;从叙述的视角表现来讲,他是整部电影中人物心理的表达支点。从汤姆的视角展现出了谢尔比的不幸、莱格利的残暴、依娃的天真、哈里斯聪明和反叛;从汤姆的视角还显现出了奴隶庄园生活的辛酸和苦难,黑奴在奴隶制下被辗转买卖、受尽各种痛苦折磨的一系列故事,有力地声讨和控诉了美国奴隶制度的罪恶;也隐喻了故事在叙事和人物刻画上充满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这样的叙述表现方式的作用不仅是客观的展示人物、社会环境、小说的主题;而且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汤姆的视角就是观众的视角,观众可以顺利的“附体”于汤姆,随着汤姆的行动而行动。
本论文结合电影作品的写实的表现方法,通过从结构主义的二元论关系和叙述视角对电影以及电影的表现进行了解读。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对《汤姆叔叔的小屋》将会有更客观的理解与认识。更重要的是,利用结构主义提倡的立足于文本、以文本为支点的文艺批评方法,重构写实一类的文学、影视等作品是具有重大意义的。这种方法扩展了视野,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提供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
【作者简介】周瑞红,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外语语言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