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友亮
凡是和周恩来打过交道的人,无不为他的博学多智、能言善辩、富有幽默感的语言魅力所折服。尤其是在长期的对外交往中,周恩来以超人的智慧和灵活的外交手段,以精辟、准确、诙谐而又富有思辨性和战斗力的语言,在谈笑间使复杂的问题得到解决,深受人们钦佩。他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原则,赢得国际社会的一致赞许。正如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评价周恩来时说:“没有什么比外交谈判更能真正考验他的本领。”而美国杜鲁门时代的国务卿艾奇逊更赞扬周恩来“是当今世界上最能干的外交家”。
点化成语,简洁点评
抗战时期,国民党对共产党倡导的“拥护革命的三民主义”这句口号不满,指责说:“三民主义就是三民主义,为什么要加上‘革命的这个形容词?”
周恩来当场予以反驳:“你们自称是孙中山先生的信徒,你们没有读过《建国方略》这部书吗?孙中山在这部书中开头就说:余所著之三民主义乃革命之三民主义。我们只是把‘之字改成了‘的字,有什么不对?”
周恩来的反驳看似咬文嚼字,其实暗示了国民党打着“三民主义”的旗号,却是干着违背“三民主义”、祸国殃民的勾当,他们实行的是假“三民主义”,而不是孙中山所倡导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同时,也嘲笑了那些自称是孙先生信徒的人,连孙中山的原话都不知道,反证了共产党实行的才是真正的三民主义。
1946年,在国共两党重庆谈判之后,周恩来又受党中央和毛泽东重托,率领中共代表团到南京与国民党再次进行谈判。周恩来在谈判桌上的雄辩才能,使得对手深为折服。
有一次,周恩来同国民党政府谈判。谈判进行还没几个回合,周恩来就把对方的谬论驳得体无完肤。在我方义正词严面前,对方不但不接受,反而恼羞成怒声嘶力竭地叫嚷同共产党谈判简直就是“对牛弹琴”!
周恩来听后,不急不躁,不动声色,只是轻蔑地一笑,慢条斯理地巧妙回敬了对方:“对!牛弹琴!”
周恩来精当地妙用标点符号进行字词的断句重组,使其语义幡然更新,针锋相对地将对方的叫嚣比作“牛弹琴”,既形象生动又极具杀伤力,从而既摆脱了自我困境,又迫使对方陷入无言以对、无地自容的窘地。
1960年4月28日,周恩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记者招待会。
在场的美国记者故意拿着中尼两国分别出版的地图,指出两国边境在珠穆朗玛峰这一段的画法不一致,并借此提问:“关于埃佛勃朗峰(即珠穆朗玛峰)的问题,在这次会谈中是否已作出了决定?您刚才的话,是否意味着由中尼两国来平分这座山峰?尼泊尔是否同意?”
周恩来立即回答:“无所谓平分。当然,我们还要进行友好的协商。这座山峰把我们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不是你们所说的把我们两国分开!”
边界问题很敏感,美国记者的提问既是挑衅又是圈套,简单回答“是”或“不是”都会掉进陷阱。周总理识破其险恶用心,改“平分”为“联结”,表明了我国解决同邻国边界问题的基本方针,强调了睦邻友好政策,所言无隙可击,令美国记者大为失望。周恩来那泱泱大国总理的机敏思维和友好风度给尼泊尔留下深刻印象。
这年,周恩来亲自审查了一批出国节目。京剧《霸王别姬》是其中的一个。
演到这出戏时,周恩来对每个重要场景都下了评语。这些评语下得简洁奇巧,几乎都是“一”字打头的成语。
演到项羽不顾形势,不听劝阻,执意出战时,周恩来评道:“一言堂。”项羽回宫后,虞姬规劝再三,千万不可发兵,以免中刘邦之奸计。项羽不容分说,回拒说:“孤意已决,明日发兵!”周恩来评道:“一家之长。”项羽孤军深入,落进了刘邦的埋伏圈。周恩来又评道:“一意孤行。”项羽被困垓下,周恩来一针见血地评道:“一筹莫展。”戏演到虞姬备酒,项羽吟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周恩来再评道:“一曲挽歌。”项羽四面楚歌,汉兵将至,虞姬自刎。周恩来指出:“一败涂地。”
周恩来的“一字”评语语言精当,言简意赅,给剧情以精辟的评论,让人感到风趣幽默,富有高超的语言艺术魅力。
“文化大革命”期间,江苏省射阳县的一群红卫兵代表到北京上访,周恩来接待了他们。
红卫兵代表要求把射阳县名字改掉,理由是“射阳”二字是含沙射影,箭射红太阳。
周恩来听他们讲明来意后哈哈大笑起来。他们不理解周总理为什么发笑,周恩来说:“射阳两个字很好嘛,我看不用改了。你们这些小将看问题,为什么不从积极方面去看,而从消极方面去看呢?我说‘射阳两字很好,因为我的看法,不是箭射红太阳,而是红太阳光芒四射。”
周恩来深怕他们听不清楚,又解释一遍说:“射阳就是红太阳光芒四射,你们说对不对?”说罢,又哈哈大笑起来。
听了周恩来的这一番妙解,红卫兵代表也都笑了,因为他们对周总理的讲话感到心服口服,表示还是叫射阳县好。
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以后,苏联大使找到周恩来,阴阳怪气地问道:“总理同志,听说最近中国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周恩来平静地回答:“也没什么大事,只不过是森林里倒了一棵树;一棵树上落下一片叶子而已。”
苏联大使故作关心地说:“据权威人士推测,此事对中国的影响极为不利呀!”
周恩来答道:“恰恰相反,一颗毒瘤在肌体上自动消失,有百利而无一害。”
苏联大使有些恼怒:“总理同志,有句话我早就想说了,你们在国际上口口声声骂我们是社会帝国主义,把我们说得比厕所还臭。既是这样,那么请问:你们的林副统帅在国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什么偏要投奔我们苏联呢?”
周恩来冷笑道:“正因为厕所臭,苍蝇才喜欢那个地方。大使同志既然明白这个道理,又何必多此一问?”
苏联大使被说得哑口无言,陷入十分狼狈的境地。
避实就虚,妙用数字
在外交场合中,当对方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或遇到突发尴尬的事情与场面时,周恩来总是善于运用变通性较强、委婉幽默的语言,避开对方提出的实质性问题,既使自己摆脱困境,又保持和谐气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数字看起来十分抽象、枯燥和单调,可是在周恩来口中,却变得生动活泼无比,显示出异样的光彩。
在一次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周恩来介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及对外方针后,回答记者提问。富裕的欧洲人,轻视我们国家资源少、底子薄、人民穷,于是一位西方记者带有讥讽意味提问周恩来:“总理先生,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请问中国有多少钱,才能保证每个人吃上饭、吃上肉、穿上衣呢?”
面对此种恶意,周恩来正色“回敬”对方:“我们新中国用的是人民币,国家的银行存款是 18元8角8分。”
全场愕然,鸦雀无声,记者们静听周恩来作进一步的解释。
紧接着,周恩来以风趣的语调解释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面额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的10种主辅币人民币,合计为18元8角8分。”
周恩来稍停顿一下,接着严肃地说:“中国人民银行是由全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是世界上最有信誉的货币之一,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周恩来一语惊四座,大厅内顿时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他经典幽默的回答令提问者汗颜。
有一次,一个英国记者对周恩来说:“一个国家向外扩张是由于人口过多。”
周恩来反驳道:“我不同意这种说法。英国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是4500万,不算太多。但是,英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曾经是如日不落的殖民帝国。美国的面积略小于中国,而美国的人口还不及中国的1/3,但是美国的军事基地遍布全球,海外驻军150万。中国人口虽多,但没有一兵一卒驻在外国的领土上,更没有在外国建立军事基地。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向外扩张,并不决定于它的人口,而是决定于它的社会制度。”
击中要害,言之有理。周恩来列举确凿的数据,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反驳了对方的错误观点,也用铁的事实支撑自己的论点,坚定有力。通过对比,突出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从不对外扩张的严正立场。
一次,一个外国嘉宾问周恩来:“总理先生,你见过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吗?”周恩来说:“见过!”对方问:“是谁?在哪里?”周恩来说:“是我夫人,在我家里。”对方哈哈大笑:“尊夫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周恩来说:“是的,‘情人眼里出西施,在我眼里我的夫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否则我也不会娶她。”
一次,周恩来盛宴招待尼赫鲁。这位在英国剑桥大学受过高等教育的印度总理,对周围的人用中国话交谈有点不耐烦,便在祝酒时拉住周总理的手臂:“总理先生,讲一点英语好吗?”周总理微笑着举起酒杯回应说:“Ah,yes,How do you do?”(即“你好”),周恩来说完这句后照样讲他的中国话。尼赫鲁对此忍俊不禁。
外国总理要求周总理讲一点英语,他就“遵命”讲了一句,然后照样讲中国话,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家领导人对自己母语的尊重。
1961年,周恩来前往机场欢送陈毅外长赴日内瓦参加和平解决老挝问题的扩大的日内瓦会议。有一位外国使节问他:“阁下可能再去日内瓦吗?”
对这个确实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的问题,周恩来避重就轻用英语答道:“Sorry,I am not the Foreign Minister any more!(可惜我不再是外长了)”
就这么简单的一句话,使周围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著名美国女记者和作家,她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两次来华,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英勇抗战的事迹。1965年11月1日在上海为她举行的80岁生日宴会上,周恩来的祝寿辞十分诙谐。
周恩来微笑着致贺词说:“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庆贺40‘公岁诞辰。”在座的听到“ 40公岁”这个新词,都有点奇怪。
周恩来解释说: “在中国,‘公字是紧跟它的量词的两倍,40公斤等于80市斤。因此,40公岁,就等于80岁。”听完他的解释,大家开怀大笑,斯特朗听了更是笑得开心。他又接着说:“40公岁,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还很年轻。我们祝贺斯特朗女士继续为人民写出大量的文章,祝贺她永远年轻!”至此,把宴会的欢乐气氛推向了高潮。
周恩来幽默风趣的贺词,深深地感动了斯特朗女士。她在答词中,满怀深情地说:“周恩来说我只有40公岁,还很年轻,我听了很高兴。我保证要继续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写出大量的著作来。”斯特朗晚年,也好像真的回到了壮年,她勤奋笔耕,每半个月写一篇《中国书简》,宣传中国,借以表达她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1972年2月,周恩来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5个人经过。”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周恩来又从容不迫、自豪地解释说:“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5个人吗?”尼克松听后,“啊”了一声,随即连连点头赞叹。
1973年8月28日,中共十大在京召开之时,出席会议的毛泽东已因患上腿疾而不能轻松站起。
会议结束后,为了不让与会代表看出破绽为他的身体担心,毛泽东就一直坐在座位上,想让代表们先退场。但毛主席不退场,代表岂肯先退场。
还是细心的周恩来看出了毛主席的心思,打破了僵局,机智地说:“毛主席是要目送大家离开会场后,他才肯走。”毛泽东则故意执拗地说:“你们不走,我也不走。”就这样,代表们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挥手与毛主席道别。
周恩来突遭棘手问题或场面时能够避实就虚、灵活应急处理的睿智,由此略见一斑。
一语双关,意在言外
1945年9月,国共双方重庆谈判期间的一天中午,在会议休息时,蒋介石突然约周恩来对弈。蒋介石原以为周恩来不敢应战。没想到,他的电话刚一放下,周恩来就与王若飞等人过来了。蒋介石见面一惊:“你答应了?”
周恩来风趣地说:“岂有不来之理?桌面上两党谈判,棋盘上楚汉相争,多么有趣!蒋先生您说是吗?”
蒋介石微微一笑:“那是,那是。”
在蒋介石的会客室中,两人隔着“楚河汉界”摆开了阵势。蒋介石问:“周先生是要蓝子还是要用红子。”周恩来手中早抓住了一个红“帅”,说:“我就用这个吧!”蒋介石若有所思地应了一声,随即排兵布阵,大有猛虎下山之势。周恩来见蒋介石果然棋局不凡,便巧布迷阵。无疑,蒋介石不谙对方看似平常的阵势,加上求胜心切,想先发制人。于是使出他常用的突袭之术,首先来个当头炮,直逼红帅大本营。接着又是沉底炮,双炮齐上的火炮攻势,使周恩来的“帅”几乎无路可逃。蒋介石双眉一挑,对周说:“这一着,周先生大概还未想到吧!”
周恩来却是一副成竹在胸的神态,将早已备好的“车”“卒”,紧密配合,齐头并进,很快,就在对手不经意间化险为夷了。蒋介石这才意识到,对方战术非同一般。在场的两方“观战”人,无不佩服周恩来高超的棋艺。蒋介石边走子边问:“周先生你从小跟过名师?”周恩来笑道:“下棋不过是一个小玩意儿,哪从什么师哦。”其实蒋介石哪里知道,周恩来5岁就开始下棋,到9岁时已是十里八村的象棋高手了。他的特点是后发制人,一旦看准战机,既敢拼杀,又善诱敌,临危不乱,处险不惊,获胜不骄,往往以少胜多,以劣势而转危为安,直到最后胜利。第一盘蒋介石输了。
第二盘,蒋介石又是老招出手,到中局时便节节败退,多次进攻都被对方化解,不免有些紧张起来。人们发现他的额头上已渗出一些汗珠。胜利在握的周恩来稳扎稳打,妙用“卒”“车”“马”“炮”的技能,步步逼近蓝棋之“将”。蒋介石一时乱了阵脚,来了个倾巢出动。可是战局已定,他无法挽回危局,只得丢卒保车,最后到抛车护将。周恩来问:“蒋先生,你看怎么办?”蒋介石有些不高兴地说:“我看还是和了吧!”一旁观战的王若飞趁机插话说:“不,我看蓝棋输定了,红棋必胜,岂能以和了之。”蒋介石自己心中有底,只好无可奈何地一声长叹:“周先生棋艺果然名不虚传,临阵不乱,棋高一筹,棋高一筹啊……我蒋某算是领教了。”
周恩来则笑言:“蒋先生的火炮攻势还是很有威力、功力不小的,可惜只是太轻视我的这些过河卒子了,以致铸成败局。失误在于轻视我的这些小米加步枪。”
周恩来一语双关,很巧妙地借下棋而说明:蒋介石只看见自己的飞机大炮,而没有看到人民的力量。因此,他在反人民的内战中也将像在棋盘上一样注定要失败。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大批“白专道路”,一度在“红”与“专”的问题上出现了极大的混乱。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澄清和统一大家的思想认识, 1961年6月19日,在一次文艺工作会议上,周恩来形象具体地打比方说:“有一个人专心致志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政治上懂得少一些,但是,两年把导弹搞出来了,对国家很有贡献;而另外一个人,天天谈政治,搞了5年也没有把导弹搞出来。你投票赞成哪一个人?我投票赞成第一个人。第二个人只好让他去当政治教员,他不能在导弹部门工作,他只能在导弹部门捣蛋。”
周恩来利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简明扼要地阐明了他对当时一些人政治认识上所存误区的明确态度,给大家指明了方向,博得了大家的一阵笑声和掌声。
尼克松率美国代表团访华时,曾有一名官员当着周恩来的面问道:“为什么中国人很喜欢低着头走路,而我们美国人却总是抬着头走路?”此语一出,四座皆惊。
周恩来马上洞悉到这名美国官员的恶意用心,不慌不忙微笑着说:“这并不奇怪。那是中国人民正在努力攀登上高峰,因为我们喜欢走上坡路嘛,而可惜我们的美国朋友在下山!看来你们喜欢走下坡路哟。”
周恩来的巧妙回答,让美国人领教了什么叫做柔中带刚、绵里藏针,最终尴尬、窘迫的是美国人自己。
还有一次,一位外国记者不怀好意地问周恩来:“在你们中国,明明是人走的路为什么却要叫‘马路呢?”
周恩来不假思索地答道:“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道路,简称马路。”
有一次,周恩来出国访问时,对方的宴会上有一道汤,从上面看不到热气上升,周恩来没有留意其中的成分,舀一勺到嘴边被烫了一下,原来这汤上面是滚热的油。热油是看不到热气的,但温度非常高,如果没有接触,很难辨认出温度。这个国家的领导居然想出这么绝的手段。
过一段时间,这位国家领导人访华时,周恩来亲自出马,为他做了一道“热呼呼”的点心——油炸“冰棒”。想顺便以牙还牙教训一下对方。
周恩来当着这位外国领导的面命人拿来“热气上升”的冰棒,来到一锅滚热的油边,他在冰棒外面涂上一层厚厚的面粉,再往油锅里一放立即捞起,这时候面粉刚好被炸成干面皮包着冰棒,冰棒既不融化又可以看到“热呼呼”的样子。
周恩来把这“热呼呼”的冰棒递给这位外国领导,这位外国领导因为曾经用热汤烫过周总理,这回又看到是刚从油锅里捞上来,接过手后不敢立即吃,先拿到嘴边慢慢吹气,不管他怎么吹,“热气”依然不减。过了一会他才大胆的放进嘴里咬了一口,结果被冻得打了一个哆嗦!
就这样,周恩来在外交活动中,在猝不及防的诘难下,在别有用心的挑衅前,面临难以预料的突发事件时,难以数计地以其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清晰的思路,敏捷的反应,准确的言词,自如地应对了各种意外情况,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待续)
(责编 曲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