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霞, 曾泗宇, 石卫民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 广东 广州 510317)
贫血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1],约占癌症患者的50%。除了癌症本身直接导致贫血外,在肿瘤化疗或放疗过程中也会导致贫血,发生率高达90%。贫血患者易出现疲劳、抑郁、活动耐力减退、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由此降低了患者的耐受性,影响了化疗的顺利完成,因此有效纠正癌性贫血成为临床治疗的关键[2-4]。以往临床上通常采用输血的方法治疗癌性贫血,但是由于血源紧张、血源易存在感染、输血反应等原因,采用药物制剂促进机体自身造血逐步取代输血治疗。本院研究采用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恶性肿瘤伴贫血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本院确诊的恶性肿瘤伴贫血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并签署医院伦理委员会拟定的知情同意书。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①实验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8.2±13.8)岁;大肠癌6例,胃癌7例,肺癌7例,肝癌5例,乳腺癌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血红蛋白62~98g/L;卡氏评分44.5~60.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②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28~84岁,平均年龄(58.1±13.8)岁;大肠癌5例,胃癌7例,肺癌8例,肝癌6例,乳腺癌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例;血红蛋白63~98g/L;卡氏评分 44.3~60.0分;预计生存期>6个月。两组性别、年龄、肿瘤类型、卡氏评分、血红蛋白数、预计生存期等临床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2~4mL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浙江天瑞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758)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20mL稀释后静脉注射,2~3次/周;同时常规口服适量叶酸加维生素B12,总疗程8周。②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皮下注射150IU/kg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S19980074),3次/周,总疗程8周。1.3 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恶性肿瘤伴贫血的临床疗效、血液指标水平、卡氏(Karnofsky)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①血液指标水平检测项目: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②主要不良反应:血压升高、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肝肾毒性。
1.4 评估标准:①临床疗效评估标准[5]:显效,症状体征消失或明显减轻,Hb、HCT指标水平升高>25%;有效,症状体征有所改善,Hb、HCT指标水平升高10% ~25%;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Hb、HCT指标水平不变。总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②Karnofsky评分标准[6]: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严重程度、生活自理及行为状态等健康状况分为10个等级,每个等级0~10分,标准分0~100分,得分越高代表健康状况越佳。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恶性肿瘤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实验组的9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两组比较 χ2=5.4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恶性肿瘤伴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恶性肿瘤伴贫血患者的血液指标水平比较:两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PLT)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实验组改善的幅度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恶性肿瘤伴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水平变化比较±s)
表2 两组恶性肿瘤伴贫血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指标水平变化比较±s)
#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两组组间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Hb(g/L) HCT(%) RBC(×1012L-1)PLT(×109L-1)实验组 治疗前 30 97.50±10.42 28.06±5.30 2.58±0.22 91.05±10.02治疗后 30 136.85 ±12.71#* 36.85 ±5.12#* 3.87 ±0.31#* 145.20 ±16.47#*对照组 治疗前 30 97.61±10.40 28.05±5.30 2.58±0.23 91.12±10.00治疗后 30 120.54 ±12.03# 31.02 ±3.47# 3.10 ±0.30# 120.50 ±15.62#
2.3 两组恶性肿瘤伴贫血患者的的Karnofsky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实验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Karnofsky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Karnofsky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癌性贫血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肿瘤本身所致的慢性癌性贫血;肿瘤化疗过程中导致骨髓抑制,引起红细胞生产素水平下降造成贫血;骨髓纤维化,肿瘤骨髓内转移,破坏造血细胞,抑制红细胞生长导致贫血;顺铂等化疗药物的肾毒性作用,导致人促红细胞生产素减少引起贫血;失血、溶血、感染、造血克隆性异常等[7~9]。目前,临床上主要通过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等药物治疗恶性肿瘤伴贫血。右旋糖酐铁注射液是一种以右旋糖酐和氢氧化铁为主要成分的抗贫血药,通过直接向体内补充铁,改善含铁酶活性降低或组织缺铁导致贫血症状[10]。叶酸是一种水溶性B族维生素,属于人体细胞生长和增殖的必需物质。维生素B12叫钴胺素,它是一种高等动植物不能制造的参与生成骨髓红细胞、防止恶性贫血的卟啉类化合药物。三药合用具有协同作用,治疗恶性肿瘤性贫血的临床疗效确切,但是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等作用尚不明显。重组人促红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重组体形式,它能够有效地促进骨髓内红系祖细胞生长、分化、成熟和释放。由于内源性Epo生产不足属于恶性肿瘤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因此重组Epo成为公认的治疗恶性肿瘤伴贫血的主要药物。重组Epo的药物作用机制有:重组Epo既能促进化疗抑制的骨髓红系造血功能恢复;重组Epo还可以减轻化疗所致的肾功能损伤,纠正内源性Epo生成不足。本次研究结果证实:重组人促红素联合铁剂、叶酸、维生素B12治疗恶性肿瘤伴贫血不仅可以快速升高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红细胞计数,还可以有效改善Karnofsky评分,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药物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杨兰平,梁嵘,黄汉生,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癌性贫血31例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22):4561~4563.
[2] 姬颖华,程远,杨萌,等.500例癌性贫血发生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75 ~77.
[3] 王武明,王正军.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贫血的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0,19:3016~3017.
[4] 濮娟,王成师,郁汉旭.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宫颈鳞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2,6:549 ~551.
[5] 黄舒.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临床中的应用进展[J].医学信息,2011,2(1):468 ~469.
[6] 周泽梅,刘春,晏佳,等.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30 例[J].中国药业,2010,19(13):78~79.
[7] 陆崇,龙华,莫坚毅,等.补肾健脾化瘀法治疗EPO拮抗的癌症化疗后贫血[J].实用肿瘤学杂志,2010,24(2):134~137.
[8] 钟明辉,陈凤鸣.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癌性贫血的临床价值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9:93~94.
[9] 王宏羽,张湘茹,孙燕.多中心随机对照评价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注射液2种给药方法治疗肿瘤化疗相关贫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9,3:222 ~226.
[10] 邹洪,吕有道,万红.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20例[J].中国药业,2010,19(13):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