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
(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九中学 吉林舒兰 132618)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于宏
(吉林省舒兰市第十九中学 吉林舒兰 132618)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这是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呢?我的回答很简单:即最朴素,最自然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老子在道德经中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说当规律被众口传送的同时,它也就失去了事物内在的规律的客观性。它呈现给人的不过是事物的表像。或许已是人们根据自己的意志或需要强加上的东西。因此失去了其内在的自然的东西。教育也是一样,许多天才的成长道路都不符合哪个具体的教育规律。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质疑者:难道那么多教育家关于教育的理论就都是错误的吗?!这里我敢肯定地说教育家们没有错。他们的教育理论也没有错。错的是时间,错的是被教育的对象。所以我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无为的教育,即最朴素的教育,最自然的教育。无为而为是最好的教育最纯粹的手段。那么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进行教育呢。
我的理解有这么三点:
1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
2给孩子自由自在 个性发展的空间
3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首先我们来说说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榜样作用的重要性
知道孩子会说的第一句话为什么是妈妈吗?有人说妈妈天天给孩子喂奶照顾;也有人说妈妈天天抱孩子等等等等,我要说这些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因为妈妈天天在孩子耳边重复出现频率最多的声音。什么妈妈给你喂奶,妈妈哄你睡觉,尿了妈妈一身啦,妈妈亲亲宝宝……一天不知道要做孩子耳边念叨多少遍妈妈这个词.。孩子从无意到有意听到频率最多的也是这个词。所以孩子人生说的第一句话才是妈妈而不是别的。而这一切绝对不是你教育的结果,而是天长日久熏陶的结果。是你的榜样做的好!其实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果留心观察,孩子的举手投足间像极了父母或身边的人。而这一切与遗传却并没有多大关系。正如三字经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鲁班的孩子先认识斧锯;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儿童时期从意识空白到意识逐渐丰满,靠的大都是榜样的力量。只有在孩子面前频繁发生的事情,不管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会深深地烙印在他的脑海里,毫不抗拒,因此,这个时候做父母的一定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
再说如何给孩子一个自由自在个性发展的平台
其实自由自在不等于放纵孩子,不等于让孩子放任自流。相反是提倡父母亲要积极地成为孩子生活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孩子前途的设计者。可我们大多数家长却喜欢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没有达成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其实这种做法是完全错误的。记得不久前我曾读过一则有关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文章。它的内容完全颠覆了以前关于金字塔是由大批的埃及奴隶做苦役完成的说法。取而代之的是工匠们把自己的设计当作一种类似游戏的活动,每天带着欢乐愉快的心情去完成自己的事业,所以金字塔才建造得那么严密和精确。并且设计师还留有日记记载当时如果哪天心情不好的时候,即使他努力工作,渐进的工程质量也绝对不会合乎自己的标准,有时不得不拆掉。所以他得出结论说: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工作,才能创造出高质量的成果。如此成人化的工作尚且如此。试想一个正直年少轻狂年龄的少年或青年,整天背负着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甚至讨厌的工作而不得不去应付的时候,又怎么会有突破性的创造呢?!恐怕连最起码的保质保量都难做到,就更甭想创造什么佳绩了吧。当我们真正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中学生的学习状态不佳了。就算有那么几个迫于服从,努力学习甚至小有成绩考上了大学的孩子,还不是千人一面毫无个性。所以,有人调侃说中国的大学里有一千个大学生,一千个大学生都是一个模子的化身。当你看到或听到这番话时,你会做何感想呢?所以,作为父母,如果你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那就赶快还给孩子自由自在,个性发展的平台。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尤其不要强求孩子的考试成绩。而是要真正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以及他成长中的需求,然后以参与者的身份给孩子以帮助,真正使孩子成为有长处的人。
最后我们来谈谈如何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
我们大多数家长都喜欢按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孩子的未来,其实这是绝对错误的做法。作为人的个体,我们应该给孩子自主选择人生道路的权利。家长不要总盯着眼前的利益不放。应该放眼未来。谁知道今天的笑话就不是明天的神话呢?!想当年韩寒的父母若苦逼着他在学校上学,能有今天的当红作家吗。如果憨豆先生的父母强如果逼着他去打篮球,又能有今天的笑星博士憨豆吗?一切的一切都告诉我们,人生的路上父母应该是孩子的垫脚石而不是绊脚石。人生的道路曲折崎岖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摔跤上当都是在所难免的。父母看了心疼也是正常的,但我们必须坚信:只有肯经历风雨的人,才更有权力享受阳光,也才更懂得阳光的温暖。也才会更加珍惜自己通过努力获得的成绩。享受成功的喜悦。所以,作为新时代的父母,的确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权利,给孩子自主选择的空间和权利。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父母的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在尊重孩子权利的基础上,寓教育于生活,寓教育于感情,甚至寓教育于行动中,而不是生硬的说教和打骂。让教育在朴素自然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这才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