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彬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探析
秦彬
(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本文旨在探讨“互联网+”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互联网+” 旅游管理 教学能力
自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与各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成为时代趋势。这股浪潮席卷各传统行业的同时,也对高校教育的变革产生深刻影响。高校教师,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如何应对,如何在此背景下提升个人教学能力成为亟需探讨的问题。
对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而言,“互联网+”不仅意味着互联网与教育领域融合带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变革,同时还必须迎接“互联网+旅游”的挑战。
1.“互联网+教育”产生的影响
高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单一灌输模式,知识通过单向的方式得以传授。互联网的出现则意味着课堂与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渠道。互联网上大量的网络资源,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开始多元化。慕课、微课、私播课等新型网络教育资源,与众多的网络教学软件、网络教学平台,为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提供了多样的选择,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而对于部分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来说,网络资源的发达也容易滋生其惰性,以网络搜索代替主动思考的几率增大。因此课堂上时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提出问题时,部分学生直接低头用各种智能终端设备在网络教学资源中搜寻答案的场景,客观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2.“互联网+旅游”产生的影响
国家旅游局在2015年9月22日下发的《关于“旅游+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通知》中要求,“到2020年,旅游业各领域与互联网达到全面融合,互联网成为我国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动力和重要支撑,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国家智慧旅游公平服务平台基本形成互联网与旅游产业的融合。”[1]在这一计划的指引下,旅游领域迅速产生了众多在线旅游新业态及各种新媒体的网络营销方式。为了适应行业发展带来的新变化,为旅游业输送满足其新需求的旅游人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不得不开始围绕“智慧旅游”、“旅游O2O”,积极更新与拓展其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手段等内容。
在面临“互联网+”给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带来众多影响与挑战之际,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仍然没有做好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准备,其教学能力呈现出相应不足,表现为:
1.教学思维较为僵化
部分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教学思维仍然比较僵化,创新意识不够,对“互联网+”给教育领域带来的冲击没有敏锐的认知。其很少主动关注教育的新理念,对“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诸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教学形式缺乏了解,同时由于其对新形势下的个人教学效果缺乏充分、客观的评估,从而导致其在教学过程中,固守传统的单一讲授的教学方式,师生交流仅限于课堂,不能满足学生在“互联网+”背景下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有所欠缺。
2.教学手段较为单一
由于教学思维的僵化、滞后,部分教师对“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些新教学技术缺乏了解与掌握的主动性。其教学手段较为单一、落后,多囿于制作PPT课件,插播视频,至于录制课程视频、虚拟学习的平台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掌握不多。通过对微课网、慕课网、中国大学MOOC等国内主流网站对旅游管理专业相关课程的搜索结果来看,各网站中与旅游相关的课程极少。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掌握新教学手段这方面意识不强,很多空白需要填补。
3.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部分教师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旅游新业态关注度不够,对行业产生的新变化把握不足,导致其对教学内容更新较慢。很多教师对“智慧旅游”“旅游O2O”等新理念缺乏认知,导致教学过程中行业意识滞后,教学内容固守传统,案例陈旧,无法有效地与受互联网影响的学生产生良好的互动。
1.优化教学思维
为了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冲击,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主动学习教育新理念、关注行业新动态。教师应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思维的定式,以互联网思维来优化陈旧的教学思维,培养教学上的创新意识,积极主动地对自己的课程进行改革,改变以往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2.丰富教学手段
教师应主动参加各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学习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技术及手段。如掌握课程视频的录制方法,学会熟练运用各种网络教育平台,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课程尝试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使得课堂从单一的教师讲授模式逐步转为课后学生观看视频、自学知识点,课堂上师生互动交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而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对智能设备的依赖,教师应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其在网络上获得的知识,并充分运用各种新技术促使学生将智能终端设备运用到课堂讨论中,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2]。
3.更新教学内容
面对“互联网+旅游”引发的旅游产业变革,教师应时刻掌握行业发展的新动态,关注行业需求,积极丰富教学内容。其课程内容的更新、案例的更新应随时根据行业动态进行。教师应运用微信、微博等各种新媒体为学生推送旅游行业的相关资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对行业变化、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独立思考,并在平台上展开充分讨论,以此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自主创新的能力。
[1]中国国家旅游局网站.关于实施“旅游+互联网” 行动计划的通知.[2015-09-22].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509/ t20150922_747641.shtml.
[2]王竹立.智能手机与“互联网+”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新思维、新路径[J],远程教育杂志,2015.6.
秦彬(1978— ),女,广西桂林人,硕士,讲师。现任教于桂林理工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教研室,研究方向:旅游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