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市第二小学(224000) 潘晓艳
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灵活运用
江苏盐城市第二小学(224000) 潘晓艳
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是充满童趣、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引领学生主动求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游戏 小学数学 运用 探究
新课程改革倡导“快乐教育”。其中,数学游戏教学以“快乐教育”原理为依据,将教学寓于富有魅力的游戏活动中,唤醒生命的潜能,点燃生命的智慧。对此,笔者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谈游戏在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导入是课堂活动的首个重要环节,其任务与功能在于调动情感、引发学习动机,将学习者带入与学习内容(任务)有关的情境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内容相对抽象呆板,教师要设法在上课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心,促其主动参与。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游戏导入新课符合儿童心理特点,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做到人在教室,心在教室。
如教学“3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组织“竞争上岗”的游戏:教师与学生临时说几个三位(以上)的数,并记录在黑板上,然后师生判断所报出的数是否为3的倍数。游戏规则:不可以讨论,不能用计算器等方法进行计算,要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数都判断正确的就是优秀上岗人员;验证结果时,可借助计算器。在教师获胜之后,学生会很疑惑:老师在没有计算的情况下,为什么可以如此快速判断正确呢?教师顺势引导:你们想知道老师快速判断的奥妙吗?它就在本课的新知中。于是,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迫切想要探究新知。
游戏是儿童的成长需求,也是儿童发现与创造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抓住学生爱玩的特点,围绕新知内容合理安排游戏活动,就能使原先呆板枯燥的陈述式、灌输式教学转变成学生喜爱的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而主动地求索,在玩乐中发掘与归纳数学知识。
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混合运算”时,引入“算24点”的游戏:将四张扑克牌的数字用加减乘除算成24。第一轮游戏:教师拿出牌面是数字2、2、5、7的四张牌,引导学生先独立尝试列出综合算式,而后小组交流“①组内成员列出的算式都一样吗?②算式运算步骤与顺序又是否一样?”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不同的情况:
2×5+2×7=10+2×7=10+14=24
2×5+2×7=2×(5+7)=24
引导学生比较上述两种运算顺序,看看哪种运算更为简单,而后展示算式“40÷4-28÷7”,让学生独立计算后对比40÷4-28÷7与2×5+2×7的运算顺序,找出相同点。以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尝试与交流,从而认识到运算算式中乘法的优越性。第二轮游戏:教师呈现牌面是数字3、6、6、9的四张扑克牌,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列出有关算式,教师板书各种情况(不加括号):3+6+6+9;6+6×9÷3;6+9÷3×6;6×6-3-9……引导学生根据不同运算顺序对上述算式展开分类、比较:①哪些算式要按自左向右的顺序来算?它们有哪些异同之处?②哪些不是按自左向右的顺序算的?有何特点?③没括号的算式中,同时出现乘除加减法,该按怎样的顺序来运算?引导学生推理归纳出混合运算的顺序。
常规的计算题,学生会感觉比较枯燥乏味,缺乏练习的积极性。如果教师能将练习内容寓于不同的游戏中,则可优化练习呈现方式,提高练习趣味,调动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使其在玩中练、在练中玩,从而获得良好的练习效果。
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倍数和因数”后,利用游戏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师:“这节课开始的时候,你们用正方形拼了一个长方形,现在编上号,再重新排序,一起玩“飞行棋游戏”,飞到哪格就在里面画记号。”教师演示掷骰子,当掷到“3”时,每次就飞3格,在飞到的格子里画个○;当掷到“4”时,每次飞4格,可在飞到的格子里画“△”。游戏开始,比比谁“飞”得快。游戏后,引导学生思考:①每次飞3格,飞到了哪几个号的格子里?每次飞4格,又是哪些格子?②每次飞3格,飞4格,为什么最后都可以飞到12号格子里?③每次飞几格,也能飞到12号格子里?这样,通过小游戏不但能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也培养了学生观察与思考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游戏是充满童趣、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与方式,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内容寓于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生动活泼的游戏氛围中产生求知的自我需求,让生命与智慧在快乐游戏中绽放。
(责编 童 夏)
G623.5
A
1007-9068(2015)23-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