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丰市新丰小学(224100) 陈 兰
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江苏大丰市新丰小学(224100) 陈 兰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在平时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为高效数学课堂奠定基础。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审题能力 培养
所谓审题能力就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以逐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看清题目要求是审题和正确解题的基础。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必要时把题目多读几遍。与此同时,在学生读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仔细推敲,切实保证读懂每个字、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逐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例如,园林工人师傅在一条1000公里的公路的一侧安装路灯,每隔50米安装一盏,假设公路两端都不安装路灯,那么工人师傅共需装路灯多少盏?在小学阶段,这类问题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以理解和解决的,因此在这类问题的审题上,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多读,抓住每个字、每句话进行研究。如“在一侧安装路灯”“每隔50米一盏”以及“公路两端都不安装”就是这个习题中的关键性词语和句子,教师要让学生反复读,在真正读懂弄清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两端都不安装情况下,路灯数=全长÷间隔长-1,那么,路灯数=1000÷50-1=19盏。
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学生在审题时,如果没有仔细读题,随便漏掉一句话,就可能会导致解决问题发生根本性的错误。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首先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读懂题意,看清题目要求,必要时,教师还可以范读,确保学生解决问题时准确把握已知条件,有效解决数学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有一些数学问题中的已知条件较多,学生通过多读并不能记住所有的相关的重要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提倡学生读画结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条件或者根据题目要求画出相应的线段图,这样一来,由于有了特殊的标记符号,学生解题起来思路会更清晰,进而提升解题能力。
例如,某粮食作物产区种小麦500亩,水稻700亩,玉米比水稻少种180亩,求三种粮食作物一共种了多少亩。对于这类数学问题,为了使学生思路更清晰,在进行审题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养成边读边画、读画结合的方法:先用一条线段表示种小麦的数量,再用一条线段表示种水稻的数量,最后,根据“玉米比水稻少种180亩”这个条件,相应画出种玉米数量的线段图。学生画完以后,再认真读题,明确题目中要求的是“三种作物一共种了多少亩”,已知的是“小麦和水稻”,玉米的种植面积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求出来?这样一来,在直观的线段图的示意下,已知未知一目了然,为学生正确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尽快审清题意呢?边读边画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也只有在读画结合的过程中,学生在审题时思路才会更清晰,解题方向更明确,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一些学生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题目的理解停留在表面,而对于题目中的隐含条件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为了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找到题目中隐含的已知条件,进而使隐含条件为学生正确解题起到铺路搭桥、降低解题难度的目的。
例如,小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儿童游乐场玩,其中儿童票每张5元,大人票每张8元,问:他们用20元来买票够吗?在这个解决问题中,如果直接从已知条件进行分析并不能直达解决问题的彼岸,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问题中的隐含条件。在这个问题中,隐含的条件就是(爸爸和妈妈)2张大人票,找出隐含条件以后,学生结合已知条件“儿童票每张5元,大人票每张8元”很容易就可以求出他们一家买票一共需要花多少钱,即5+8×2=21元,然后,用21元和20元做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用20元买门票够不够,进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许多隐含条件就隐藏在数学问题之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就要让学生不光看表面条件,还要充分挖掘隐含条件,只有这样,才能沟通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桥梁,进而达到轻松解决数学问题的目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学生审题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就要注重教给学生审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并且注重学生审题过程中的灵活性、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进而逐渐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
(责编 金 铃)
G623.5
A
1007-9068(2015)23-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