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玮 曾茂茂 邹玄
(1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酶工程》教学方法改革及探索⋆
罗玮1曾茂茂2邹玄1
(1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江苏无锡214122;2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2)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食品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教学效果较差。笔者根据近几年在本校多个专业的酶工程教学过程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了激发学习兴趣、加强教材建设、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多种形式考核手段等策略,以期提高酶工程的教学质量。
教学方法学习兴趣教材建设教学手段考核手段
酶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酶学、微生物学与工程学有机结合而产生的新的技术学科,在工农业、医药保健、环保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酶工程》在绝大部分工科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中都有开设,该课程理论性和应用性均较强。传统的教学过程偏向于教师单方面讲授理论、学生填鸭式被动接受,学习效果差;同时,教学过程过于理论化,难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生活过程,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酶工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适应新形势下市场发展对酶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笔者在本校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专业的《酶工程》课程教学中开展了教学方法改革及探索。[1]
在目前就业状况不容乐观的背景下,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浓、专业认同感较低的倾向,这使得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使教师教学压力陡增,因此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成为当务之急。《酶工程》是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的核心专业课,激发学生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将会为营造浓厚专业氛围奠定基础,也可以借此以点带面,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如《微生物学》、《发酵工程》等多门专业课程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专业氛围。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利用生动的例子向学生介绍酶工程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中一个个具体形象的应用,能够使学生更好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做到知行合一,学为所用。这就是加强案例教学所能带来的效果,后面将详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耳目一新,既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也能提升教学效果,这在后面将进一步展开。总之,通过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该课程的认知、态度能大大增强,从而影响到其对本专业的认同,为学生学习该课程营造浓厚专业氛围。[2]
对《酶工程》宜采取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突出理论性,做到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因此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两部分,即将酶学基础理论作为第一部分,同时将酶的各种技术作为酶工程部分,分成几章分别讲授。由郭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酶工程原理与技术》指导思想是“科学性、系统性和新颖性兼备”,“满足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专业的教学要求”,“兼顾理科和工科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需要”,同时,其在酶理论性讲解和酶工程阐述较为细致,适合大学本科生使用,因此被选作本课程教材。除此以外,由吴敬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酶工程》是一本案例版教材,上面丰富的素材可以为学生加强理论和实践的学习提供有益参考。在教学ppt的编著过程中,除了上述教材以外,还可以参照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工业酶—制备与应用》、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酶与酶工程》,理论深度较好。[3]
通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多媒体课件不仅可以使教学生动直观,还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丰富教学内容。配合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印发了一个提纲式的讲义,学生可以在上课时对照课件和老师的讲解,在讲义上添加内容或批注。由于讲义上已有文字叙述,所以多媒体课件以举例和图片为主,避免出现大段的文字。在保证课程体系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安排一部分内容让学生自学,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自学的内容也出现在考试中,以保证自学的效果。[4]
加强案例教学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医学院,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法所不具备的功能。案例教学法将传授知识从单向的灌输转为双向的交流,使学生变由被动听讲转为主动参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易懂易记、印象深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
酶工程是一门技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参观和生产实习理论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了解真正的生产过程,可以把课堂所学知识与完整的工业化体系联系到一起,为此可以根据课程实际讲授进度,组织学生到与酶工程课程内容相关的生产企业或科研院所进行实践参观,接受来自生产或科研一线的教育。此外,在学生毕业实习时,尽量安排部分对酶工程课程内容感兴趣的学生到相关企业或研究所实习,通过亲身参与生产实践及科研,不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且激发了学生在学科领域不断探索的精神和社会责任。
课程考核是对学生掌握课程情况的考察,由于学生学习的最终效果只能通过成绩来反映,考核的标准往往对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具有指导意义。卷面考试作为传统考核方式对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不足,应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考核,特别是平时成绩的考核。平时成绩主要分案例讨论、课后作业、出勤率以及平时表现等方面。案例讨论主要围绕当前酶工程领域的热点话题展开,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行选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总结和应用知识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是布置一些灵活性较强的思考题考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间或以课程论文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完成一篇课程主题论文。注重平时作业与期中的考核,淡化期末考试并降低期末考试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能够更加科学地评价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效果。
[1]马歌丽,彭新榜,高建奇,等.生物工程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微生物学通报,2005,32(5):160-164.
[2]杜崇旭,孙静,等.酶工程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03,26:270-271.
[3]张庭廷,施媚.《酶工程》教学与课程建设的探讨[J].生物学杂志,2009,26(3):91-92.
[4]吴娟.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生物学杂志,2010,27(3):109-110.
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B-201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