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小学 杨 慧
建构课程“童心拉拉勾”的“习悟场”
◆湖北省武汉小学 杨 慧
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武汉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童心拉拉勾——武汉小学学生教养习得手册》在反复修改、打磨下注重课程规划和课程设计,使得学校课程让每一个学生从“知、行、意、行”4个方面形成终身受益的文明素养,意义深远。
学生;德育;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养成教育是德育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关键的环节。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可以转化为一个人内在的性格和情操,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学校教育,如何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十大好习惯”?学校课程如何让每一个学生从“知、行、意、行”4个方面形成终身受益的文明素养?武汉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童心拉拉勾》在反复修改、打磨下应运而生。
(一) 萌动——呼唤童心,唤醒力量
笔者认为,“尊崇童心”是教育的起点,要让教育回归儿童本真。即尊重儿童天真、纯朴、活泼的生命自然状态,创造一个充满爱,富有童趣、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把属于儿童的生活和幸福还给儿童。“一切制度都必须从关注人本身的需要出发,脱离人文关怀的制度只能成为束缚手脚的镣铐”。因此,学生企盼挣脱束缚,教师更期待解除镣铐。
如何把这些“规定”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习惯?“只有当规定演化为学生发自生命自觉的习惯,教育管理才能达到它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我们呼唤来自学生生命自觉的反省,我们企盼唤醒学生内心的力量。
(二)孕育——倾听童声,圆桌对话
课程建设应该是智慧的创造。学校童心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研究应以儿童为本位,学生应该变被动接受为自主建构课程。
既然需要制定关于学生的制度,那么在制定的过程中,学生一定是最有发言权的。于是邀请了一部分学生作为代表,参与制定、决策,从内容、条款到语言风格、表达方式,以至于评价方式,学生都畅所欲言。
同时还开展了由校长、行政人员、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多边圆桌对话,听取不同层面人士的意见、感受和建言,及时调整、改进课程内容,深化推进“学校课程”建设。在童声阵阵中,《童心拉拉勾——武汉小学学生成长手册》内容逐渐饱满,轮廓逐渐分明,条款愈发贴近儿童。
(三)初生——顺应童心,承诺自省
“拉勾勾”是孩子们经常玩的一个游戏,意思是,拉勾勾之后,说过的话就不许变更了。广泛征求意见后编制而成的《童心拉拉勾——武汉小学学生制度手册》以一节主题班会课的形式与全校学生正式见面了。在各班班主任的精心策划、同学们的用心准备和努力下,“童心拉拉勾”展现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有的班级将“童心拉拉勾”的内容制作成电子演示文稿呈现出来;有的老师在讲解了具体内容之后,再进行实地训练;有的班级开展知识问答;有的请班干部点评本班各方面的表现情况;老师们还组织同学们写下“拉拉勾宣言”,贴在了“童心拉拉勾”墙上……大家将本次班会当成了一次难得的对纠正自己行为的师生交流会、自我检讨会、共同促进会。“加强行为规范教育,做文明小学生”的思想,已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孩子们心里生根驻扎。相信通过每一次许诺、自省活动,孩子们一定会懂得讲文明、规范自己行为的重要性。
(四)共振——放飞童心,和谐共振
德育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必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新课程赋予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的权力,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被动的课程传授者转变为主动的开发者,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建构新教材的参与者。自主灵活地寻求多样化教学方式,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协调发展,以期师生和谐共振,共同成长。
(一)《童心拉拉勾》课程既定目标
(1)在听故事、讲故事、读故事中,了解相关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以及良好的行为规范要求,懂得身为学生、小家人、小公民的责任。
(2)通过各类行规训练、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尊重、懂得感恩、自律自育。
(3)经历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成果展示交流的过程,学会思考、主动实践、体验反思,初步形成求知创造的欲望,拥有团结协作、勇于攀登的精神。
(4)通过相互交流增强学生表达、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感受进步、成功的乐趣。
(二)《童心拉拉勾》课程版块设计
以《武汉小学学生十大好习惯》中轻声、礼让、慢行、保洁等这10个方面为单元主题,形成低、中、高年段训练手册。
《手册》共10个单元,每单元由【童心知心话】【习得拉拉勾】【习得大拇指】【习得资料库】及【建议活动流程】这几个板块组成。
【童心知心话】以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引出话题,提出希望。【习得拉拉勾】则具体明确本单元学生应该具备的行为素养要求。【习得大拇指】则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习得资料库】作为课程实施资源包,又分成“童心习诵台”“童心习悟场”“童心习练营”这3个部分,围绕本单元核心主题给执教老师提供课程资源。“童心习诵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为主,让学生熟读成诵的同时,在心中牢牢记住好习惯的养成方法以及重要性。“童心习悟场”以一个个好听的名人轶事或身边的凡人善举故事影响学生,明白良好文明素养对于人生的意义。“童心习练营”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习练资源包,有团队游戏、有班级评比,也有回家与父母互动游戏……多种习练形式,重在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而异。
【建议活动流程】则从操作层面给予执教老师以参考。专题教育课上,教师可以此为蓝本开展活动,将【习得资源库】中资源进行运用或改造。
学生的自主发展并不否定教师、家长的引导作用。因此,课题组还开发了指导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手册》,其中包括案例、故事,学校、家长和学生评价表格等。《评价手册》能够帮助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及各方人士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做到校本开发与学生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作为德育校本课程,此手册呈现出了以下特色
1.课程内容注重层次性和连续性的递进体现
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层次性是保证德育针对性的前提,而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连续性则是保证德育实效性的基础。因此,德育校本课程内容的设置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有连续性,才能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从入校至12岁的习惯养成有梯次、有序列。
2.课程方式注重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合理运用
在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注重课程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的合理运用。学生在参与可选择的多样、灵动、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课程体验中,获得真实经验的体验,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欢乐、自由、有尊严的童年学校生活,获得了“学习力”和人格发展,为终身成长奠定了基础。
《童心拉拉勾——武汉小学学生教养习得手册》由学校骨干班主任几经修改共同编写。它搭建起师生共振平台,教师执教内容基于学生德行现状,同时也是学生教养发展的生长点。教师在班级管理和行为训导方面有可承载、可操作的课程指导体系。当然,《童心拉拉勾》德育校本课程还需要在课堂实践与儿童成长现状中不断摸索和发展。笔者的心愿是在课程中是贴近童心,与儿童脉搏一起跳动。
(编辑:刘金华)
杨慧,湖北省武汉小学教师。
G620
A
1671-0568(2015)34-01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