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用“?”推动和完善自己的构思
◎田明亮
写作时,我们感到最困难的不是怎么写,而是写什么。其实我们每天都在生活中见到、听到、学到许多东西,只是生活的丰富常常不为我们意识到。特别是考试作文,面对同一个命题时更易千篇一律。面对考题,怎么才能让思路从模糊到清晰,从狭隘到开阔,把生活的丰富和形象从意识中挖掘出来?
首先,“方法在问题中产生”。在作文的构思(写什么)阶段,我们要勤于问,善于问。通过“?”问出形象,问出细节,问出情感,问出平凡中的意义。
笔者结合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谈这个问题。例子包括题目本身和老师(笔者)与学生的对话。笔者的对话方式就是追问“?”。题目都是一些省市区出现过的中考题。
例1:“和”字,字详义丰,意味深远,寄托着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对人和善、和蔼,对己平和、气和;家和万事兴,邻和胜亲人;商场上和气生财,困难时和衷共济;人类向往和乐,世界需要和平......
请以“和”为话题,选择你最擅长的一种文体,自拟题目。
一个同学讲到:
他准备写的作文题目是“邻里之间”,一次自己在家复习考试,可是楼上的人在家开着音响跳舞,自己去敲门时没有很生气地讲话,心平气和地向邻居说明情况,最后事情得到妥善解决。
老师的追问(括号中是学生的回答):
生活内容方面的追问:什么时候的事?(初一期末考试)你在复习什么?(数学)遇到什么问题?是否很困难?(记不清,有点不懂。)楼上的情况怎样?(音响很大,楼板似乎在震动。)自己的感觉如何?(心情更烦躁,非常恼火。)为什么自己决定上楼交涉?(无法忍受,担心复习不好,考试失败。)敲门之前想到了什么?(没想到什么,就去阻止。)有没有想过第一句话怎么说?(没有。)谁开的门?(小青年。)开门后你见到了什么?(很多大人,非常高兴。)你有没有胆怯?(有点。)怎么说的?(用商量的语气说的。)具体怎么讲的?(不太记得。)结果如何?(他们停止了。)你怎么想?(说话应该和气就会妥善解决问题。)
材料处理方面的追问:在这些生活素材中,你觉得哪些应该详细处理?(怎么与别人交涉)为什么?(因为,我很少单独去要求别人,特别是年龄比我大的人做事,在真正面对的时候心理有点紧张。)为什么?(怕别人不答应,关系搞僵。)这和我们文章的主题“和”有什么关系?(这些是怎么和别人和气交流、和气相处,就是“和”的具体内容。)你认为本文主题“和”是什么含义?(说话和气。)是否只要你说话和气这件事就可以解决?(对方也是通情达理的。)对,对方的通情达理也是一种“和”。
我们的立足之处,是过去与未来的夹缝之间,创造力的获得,并不一定要站在时代的前端,如果能把眼光放得足够长远,在我们身后,或许也一样隐藏着创造的源泉。
点评:
这件事虽然普通,但通过两方面的追问,至少有了构成一篇文章必须的要素:主要的内容(形象),人物克服困难的行为、语言和心理,当时所处的环境和所见到的情景;主要的思想,即自己认识到对别人的态度也会得到别人相对的回应。同时也认识到每个人都对别人宽容、理解,事情往往会得到圆满解决。
例2: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喜有悲,有成功有失败,但不管结果如何,这些经历都会给予我们新的启示,都能丰富我们的人生,这是十分可贵的人生体验。请以“体验”为话题,自选角度写篇文章。要求:①可以大胆选择你能驾驭的文体,写你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不要忘了拟一个题目。
一个同学讲到:
她准备写的作文题目是“我能照顾她”,自己曾经有一次在家照顾表妹的事情。
老师的追问(括号中是学生的回答):
生活内容方面的追问:在什么情况下照顾表妹的?(阿姨和妈妈去看望外婆。)平时对她的感觉是怎样的?(可爱、聪明、长得漂亮)在和她相处的这段时间她出现了哪些状况?(满地爬、要吃、要妈妈、大哭)为什么满地爬?(看到我鞋子上的球球,我走到哪里,她爬到哪里。)要吃什么?(吃巧克力。)你有没有给她?(我没有,她盯着我要。)你怎么办?(我拿我的洋娃娃给她,她拿了一会儿还是要吃,我给她一块糖。)她怎么样?(咬不动,吐出来,我大声斥喝她,她大哭要妈妈。)你怎么办?(我后来打电话给阿姨。)
材料处理方面的追问:在这些素材中,你觉得哪些应该详细处理?(她的多变给我的麻烦。)怎样多变?(可爱,但是多动,要这要那。)你对她的感觉是否在变?(是的,有时候还是很好玩的,最后还是有点烦了。)你为什么觉得麻烦?(不会哄小孩,没有这么好的耐心。)麻烦就不理她行不行?(我是她姐姐呀。)你觉得这个“体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发现了照看小孩子的不易。)还有么?(想到自己小的时候妈妈照顾我的不易。)
点评:
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因为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定会有一些情景印象深刻,其中一定充满了孩子(两个孩子)的情趣:小孩子的喜怒哀乐以及大孩子的心理都是一幅幅形象生动的生活画面;孩子从照顾更小的妹妹中想到了做事的不易,想到了妈妈的辛苦。这是思想的体验。
有一句话说,写作是对灵魂的拷问。虽言重了一点,但的确是这个理。虽然人对于往事的记忆不可能如此地细致和全面,但我们通过追问可以回忆更多的图景,甚至细节,而能够记得的细节则一定有它的价值,它们一定体现着人的情感。这些正是作文所需要的。
其次,通过“?”问出另一片天地、问出自己的风格、问出思维的火花。
例3:《__________的我》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立意自定。
笔者首先让同学们尽可能地在横线上填写不重复的词语(我不写前面同学说的题目)。同学们也开动脑筋,想到了这样一些词语“勇敢”、“坚强”、“自信”、“忙碌”、“爱笑”、“痛并快乐着”、“伦敦天气式”、“苦恼”、“贪玩”、“大嘴”、“镜子里”、“妈妈眼中”、“自作自受”、“懒惰”、“爱钱如命”……
老师的追问(括号中是学生的回答):
单从这些丰富的词汇,我们就可以想到内容的多样。这些词汇虽然都不一样,但文章的类型是否也很丰富呢?(都是写自己某一种性格的文章,是写人的文章。)文章无论具体内容是什么,无非是几类?(写人、记事、写景、写物)再看刚才的题目,如果这篇文章不写人行不行?(学生一时难以回答。)我们曾经让大家写过“纪行”的游记,写景的文章,这里可不可以写类似的文章?(登黄山、陶醉在黄山、登临泰山、登上长城……)再回到写人的类型。如果仍然写人,那么可不可以不写“我”而写别人呢?(被妈妈关爱、被爷爷宠爱……)
点评:
中考的作文题目往往是平常的词语,这恰恰又是对学生思路开阔性、创造性的考验,就是要学生从平常中提炼出精彩来。当我们善于否定自己的时候,便是我们超越自己的时候。所以面对考题,当你很容易想出了一个题材时,再问问自己,不写这个行不行?甚至不写这一类行不行?因为有着相似经历的同龄人很容易想到一处,所以否定自己往往会另辟蹊径。
老师的追问(括号中是学生的回答):
回过头来再看以“和”为话题的作文:我们不写邻里之间,还可以写什么?(我们和同学之间、和父母之间)写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不写自己的经历行不行?(写自己所知的别人的事情,以旁观者来看问题。)写历史中的人和事行不行?(历史故事中的“和”,天时、地利、人和,历史故事中因为团结,“人和”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很多。)不写人与人之间的事行不行?写景行不行?景的“和”是什么意思?(景“和”应该是一种和谐的美。)那么景致的和谐美是不是很多?(苏州园林算是和谐之美、黄山四奇算是和谐之美、某一个建筑也有和谐之美……)
同样再来考虑一下以“体验”为话题的作文:我们的体验是在家照看妹妹,还可以在哪里?(学校里的各种活动,文艺、体育、班会、比赛。)范围再大一些?(走出校门的实践活动,假期实践活动,参观、考察……)可不可以不是自己的体验?可不可以不是一件事,是人或是景?(可以……)
(田明亮 苏州市景范中学 215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