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娟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传播研究
——以《陕西日报》为例
邓 娟
(作者单位:陕西省社会科学院)
近年来,陕西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以《陕西日报》为核心的区域媒体围绕这一主题加强主题策划,搭建对话平台,全面展示了陕西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中的生动实践。
陕西日报;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国家时谈到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要加强民心相通,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媒体作为信息观点传播的载体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有责任搭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强大舆论支持。
实践中,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和不断推进,各类媒体始终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决策,宣传政策方针,提高公众认知;策划采访活动,及时反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成就,做好信息服务;热情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各类文化的交流,搭建对话平台,加强沟通交流。
以《陕西日报》为例,其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提出开始伊始 ,便着眼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大局,及时跟进陕西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决策部署和实践工作,围绕交通物流、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文化旅游和金融合作等领域迅速展开报道,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的陕西名片提供有力舆论支持。
作为西部最具影响力的党报之一,《陕西日报》及时报道、主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的各类实践,借助“丝绸之路申遗成功”“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丝绸之路国家旅游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组织策划大型集成深度报道,以专版特刊的形式反映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阶段性进展和成就,营造社会和舆论关注的热点。
以“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相关报道为例。2015年5月22-28日,“第十九届西洽会暨丝博会”在西安举行,引起中外各界人士的关注。《陕西日报》在做好常规新闻报道同时,提早策划,会前在一版重要位置设计“西洽会倒计时”刊头,开设“走近西洽会暨丝博会”专栏,为会议营造舆论声势。并开设8期的西洽会及丝博会专刊,围绕“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主题设置“西洽会聚焦”“记者看会”等栏目,全面展示会议议题及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成就。同时,报道一改党报会议报道的刻板模式,从受众阅读体验出发,以小切口引出大主题,加强信息服务能力,提倡朴实文风,有效发挥主流媒体权威引导力与核心竞争力。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不断推进,以文化交流推动民心相通得到沿线各个国家和区域的认可与落实。作为时代的“瞭望者”,媒体跨区域采访、合作,对推动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促进民心相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实践中,《陕西日报》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参加丝绸之路经济带媒体合作论坛,“丝绸之路万里行”“丝绸之路上的陕西”媒体联合采访等活动,为陕西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建设汇聚正能量。
以陕西媒体“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为例。2014年7月19日,在陕西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组织下,新华社、《陕西日报》、陕西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联合举办“丝绸之路万里行”大型采访活动,历时60多天,经8个国家,30多个重点城市,通过互访交流,探索和记录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民族融合、古丝路的辉煌、新丝路的建设成就及思考,在国内外引起热烈反响。
“丝绸之路万里行”采访活动缘于媒体尤其是陕西媒体对国家决策和区域发展大政方针的积极响应,是媒体发挥信息传播和文化表达的优势的重要举措。采访团走过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加强了人们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注和了解,促进沿线国家间的沟通,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尤其陕西的良好形象,使世界对陕西及其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作用和作为有了更深的了解。
融媒体时代,传统主流媒体尤其党报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权威性和公信力,它对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的强调便于成为各类信息的求证对象,在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大局外,还可以发挥优势,开展专业咨询、招商引资服务。
2015年1月15日,《陕西日报·新丝路》创刊。不同于传统的周刊或特刊,《新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以陕西省为起点,面向西北、沿海和中东,为丝绸之路沿线经济带的政府和企业提供服务,旨在以创新的思维,凭借媒体的资源整合能力,细分市场服务,走渠道化营销道路,采取“O2O”模式,提供渠道营销服务、信息和咨询服务、活动策划等。
该成果系陕西省社会科学院2015年青年课题(项目编号:15QN 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