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韶丽
(陵川县广播电视台,山西 陵川 048300)
新闻播音实现“接地气”的主持技巧分析
张韶丽
(陵川县广播电视台,山西 陵川 048300)
广播电视作为政府与群众这两大社会主体沟通的桥梁,不仅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规法令宣传的重要途径,也是人民群众了解国家政策方针、社会时事的必要手段,扮演着党和人民耳目喉舌的角色。作为广播电视当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新闻播音主持能否准确传达信息,直接关系到政府与群众沟通方式的畅通程度,方针政策的宣传效果。因此,如何让新闻播音“接地气”,更好地领会贯彻国家政策方针,更好地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传达信息,就成了新闻工作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在分析、探讨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以期解决播音主持“不接地气”的问题。
新闻播音主持;接地气;技巧;措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播电视在全国各地得到了普及。作为政府政策传达、舆情引导的重要载体,群众了解社会动态、获悉国家政策的必要工具,广播电视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离不开新闻播音主持。然而由于工作任务繁多、竞争激烈等诸多因素,作为新闻岗位的核心人物却很少能够了解、掌握基层的实际情况,加之自身与基层工作相结合的意识不足,播音主持过程中出现了不接地气、脱离实际等问题,造成不良的社会反响,阻碍了广播电视窗口作用的发挥。
(一)工作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其工作主要包括新闻的采集、编辑以及播出。对于新闻主持人而言,其工作内容应该是贯穿于新闻的采集、编辑及播出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新闻主持人才能深入基层实际,在新闻采集的过程中了解新闻产生的原因及背景,了解问题与症结所在.在新闻的编辑过程中,根据所掌握的背景资料,突出新闻重点,传递新闻的核心价值。新闻的播出则是播音主持人将新闻的内容最终呈现出来。虽然播出的环节是最终的,直接将信息传递的过程,但播音主持人能否准确地传递信息,拉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达到良好的沟通传播效果,则与播音主持人能否参与新闻的采集、编辑过程息息相关。参与新闻的采编,才能接地气,才能适应工作流程化、一体化的要求。
(二)工作性质的必要选择
对于播音主持人而言,其需要面对广大观众,这不仅考验的是一个播音主持人临场反应能、掌控局面的能力,也考验的是知识的丰富程度。对于一期节目来说,最为关键的是主持,需要面对社会时事、面对民生热点、面对千万受众,具有相当高的驾驭难度。这就需要主持人在具备良好的主持技巧的同时,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社会民生动态,了解社会实际运行的状态,走出办公室,做一个接地气的播音主持人,提升自身的洞察力以及节目的把控能力。
(三)提升主持能力的必然方式
对于新闻播音主持而言,其通过自身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利用情景再现、内在语来调动观众的情绪,从而塑造播音主持的语言技能与形象效果,达到感染观众、有效传递信息的目的。但是播音主持要想与观众做到感同身受,需要主持人通过切身的实际感受,获得对所报道对象的真实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主持与节目内容的高度契合。因此,对于播音主持而言,要想真正提高自身的水平,最为关键的是要走到社会实际生活当中去,了解社会实际,建立了对生活百态的真实认知,才能实现自身能力的突破。
(一)播音主持偏离实际需求
随着社会专业分工的越来越细化,主持人与记者的分工越来越明显。在新闻的采集、编写以及播出过程中,采集与编写的工作都是由记者来完成,记者成为了每天下基层,最了解社会实际情况的新闻工作者;而主持人则越来越集中于新闻的播出工作,足不出户,通过已经掌握的播音技巧,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播出,将新闻传递给观众。加之现在行业竞争加剧,许多播音主持人没有时间真正去了解新闻背后的故事,只是简单地凭借自己的了解来表达、阐述新闻。因此,播音主持的风格更多依靠技巧来掌握,而非真实的情感表达,表面化、肤浅化问题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脱离了群众。
(二)播音主持人阅历单薄
新闻播音主持不仅需要良好的播音主持技巧,还需要渊博的知识积累与沉淀。任何一档节目,尤其是时事新闻类的节目,都离不开对于政策的剖析与把握。这就要求主持人能够及时了解时政热点,对于部分专业要求较高的知识也能辨别和把握,有一定的研究和分析能力。然而,一般播音主持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进入这个行业担任播音主持。在学校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语言表达技巧、主持技巧,而不重视对新闻把握力的培养。进入工作之后,由于媒体工作者相对压力比较大,竞争激烈,没有精力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去,对于其他生活经验与阅历则是相当的单薄。
(三)主持风格庸俗化
各行各业都有自身良好的职业素养,主持人也同样不例外。作为上传下达的公众形象,主持人个人修养的高低对公众极易造成很大的影响。但由于职业素养不高,很多主持人仅把它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没有考虑到所承担的使命与社会责任。加之主持人社会地位相对较高,具有一定的知名度,部分主持人不用心了解社会,沉迷于追名逐利之中,主持风格浅薄、浮躁,所主持的节目越来越脱离群众,背离了新闻的原有价值,违背了新闻人的职业道德。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习
播音主持在各种类型的节目当中,既要做国家大政方针烂熟于心,又要能够接地气地根据群众所需,将新闻所要表达的东西准确地传递出去。所以让播音主持工作者做到“接地气”,就需要找到使其工作与实践相结合,这样就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提升自身主持水平,又能够不脱离岗位,保证新闻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将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必须要结合实际节目类型来开展。不同类型的节目,“接地气”的方式、参与实践的方式都不一样。比如法制节目,主持人就可以通过参与实际的案件调查与处理,学会如何准确表达法律案件中的案例。与此同时,通过参与法制工作,也能够获取新闻线索,针对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或者公众法律意识淡薄的突出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从而使节目接地气,提升节目的水平。
(二)与实际语言相结合,表达方式接地气
播音主持不接地气,最直接的表现方式就是语言。语言是观众从主持人口中获取信息的最便捷的方式,直接与主持人的风格息息相关。但现阶段,主持人的语言有朝着两个极端方向发展的趋势,一个方面是过于书面化,专业术语太多,学术气息太浓,导致观众费解;另一方面过于庸俗,用一些不合时宜的句子来表达新闻技巧。这就使得节目与群众的需求之间没有达到很好的契合。因此,作为主持人应当多深入到实际生活当中,针对节目的特色进行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切实把握新闻中不同情节、不同案例之间的情感表达要求,并用恰当的表达方式、群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增强语言的感召力,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三)积累经验、丰富阅历
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人的阅历总是有限的,尤其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播音主持人往往忙于工作,忽略了丰富自身的经历,从而导致对于不同类型的节目把握程度不够。因此,要想做到“接地气”,使节目能够让大家喜闻乐见,就必须在掌握主持技巧的同时,丰富自己的阅历,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积累宝贵的经验。一方面,参与到新闻采集、编写的过程当中去,通过这样一个完整的参与过程,了解新闻的前前后后与社会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拓展自己的生活、工作圈,不断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当中去,多出去看看,多下基层学习,最终提升自己的主持技能,提升对新闻节目的把握能力。
实现播音主持“接地气”,是一个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不仅需要播音主持工作者自身提升基层意识,不断丰富自身的阅历与知识,深入基层当中,更需要以制度来约束,切实要求播音主持工作者参与到整个新闻编写过程当中去,在不同风格的节目当中得到锻炼与提升。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播音主持的水平,为观众提供更贴近民生、贴近生活与实际的新闻节目。
[1]郭美玲.播音主持中电视新闻播音的播音技巧分析[J].群文天地,2013(11).
[2]马项媛.播音主持人语言表达技巧的培养[J].新闻研究导刊,2014,23(15).
[3]李玉屏.播音主持如何掌控电视新闻播音之技巧[J].大观,2014(9).
G222.2
A
1674-8883(2015)24-014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