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方伟
(黄河科技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75006)
浅谈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
杜方伟
(黄河科技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75006)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工作的一部分,新闻策划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本文从真实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四个方面对此做了阐释,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策划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新闻报道;策划;原则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工作中富有智慧和创造力的一部分,体现了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编辑的创新和求变的能力,展现出媒体对新闻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加工处理的实力和水平。当然,创新不是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新闻策划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真实性原则、创新性原则、灵活性原则、计划性原则,只有遵循这些基本原则,新闻报道策划活动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一切对新闻信息的处理和加工都不能有损新闻的真实性。实事求是,取信于受众,这是报道策划应当遵循的首要原则。因为新闻报道策划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目的是更好地传递新闻,解读新闻,使新闻报道更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向受众提供更高质量的新闻,使报道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闻报道策划从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要或解决社会问题为依据来策划新闻报道。新闻报道方案的设计要以新闻报道能全面、真实地反映客观存在为基准,不能脱离实际,闭门造车。歪曲事物原貌的报道一旦为受众识破,传播者的立场和倾向非但不可能为受众接受,而且还会引起受众强烈的逆反心理。
2007年8月12日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了“纸箱馅包子”虚假新闻炮制者訾北佳涉嫌损害商品声誉案。訾北佳因犯损害商品声誉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1000元。这一事件引起了国内外民众的广泛关注,严重损害了相关行业商品的声誉,使许多消费者对中国食品乃至整个中国商品的质量都产生了怀疑,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创新是新闻报道策划的灵魂。各个媒体绞尽脑汁,纷纷进行新闻报道策划,就是想求新、求异,在激烈的竞争中追求与众不同,创造差异,塑造个性,形成特色。当今社会,媒体高度发达,传统媒体做强做大,新兴媒体异军突起,媒介市场竞争激烈,如何脱颖而出,形成特色,各媒介都把侧重点放在媒介的创新上。从内容到形式,从平台到渠道,都在谋求创新和发展。在这样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媒体,按部就班的工作方式,缺乏创意的报道形式,必定会被受众和时代所抛弃。
对于媒介来讲,新闻是其核心资源和产品,新闻报道策划的目的就是通过精心谋划和周密安排使报道取得不同凡响的传播效果。因此,从报道选题决策到报道方案设计都要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在策划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方式的创意、集思广益的脑力激荡、源源不断的创造灵感构成了策划的精彩内核,孕育出令人耳目一新、出奇制胜的报道。如果没有创新,报道策划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性。具体来讲,报道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首先,报道内容的创新。即在报道中寻找新意,打破事件报道模式化,人物报道的脸谱化,在报道内容的深度或广度上突破以往的同类报道的局限性。新闻报道内容是否新颖多样,影响着观众对该新闻甚至该媒体的满意度和信心。因此,新闻记者和编辑在符合事实的基础上,必须创造性地选取和整合新闻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
报道内容的创新不是说要求记者、编辑报道全新的事实,而是要求新闻编辑深入社会生活当中,深入社会生活的实际当中才能把握生活的方向和律动,优秀的报道一定是来自生活,来自实践。我国一大批优秀的名记者和名编辑都是这样对待新闻工作的,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做好新闻报道。
报道内容创新要求记者、编辑要有一双慧眼,注意细节。《温总理一件羽绒服穿10年》这样的好新闻就出自有心人的仔细观察。2006年1月30日,网友“老旗”在《大众网》的论坛上发表了一个200字的帖子《温总理相隔10年后来山东农村,还穿着那件冬装!》。
“今年除夕,温总理在济宁、菏泽与农民一起过春节。看大众日报报道,感动于总理的亲民情怀。细看照片,似曾相识——10年了,总理还穿着那件冬装……10年前,即1995年冬天,我随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的温家宝前往寿光,在蔬菜批发市场留下了这张照片……这是今年除夕温总理在菏泽的照片,身上穿的似乎还是10年前的那件羽绒服。仔细看了又看,应该是同一件……总理啊总理!”
在帖子后边,“老旗”登载了两张时隔10年的照片。这个细节是一位网友在新华社记者报道的新闻中发现的,如果不是这两张由新华社记者拍摄的新闻照片为证,人们很难相信:现任国家总理温家宝仍穿着10年前的那件羽绒服。这一新闻后来被新华网、人民网、央视网等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几十万网民的关注正说明了细节力量的巨大无穷。同理,细节也决定着媒体报道策划的成败。
其次,报道形式的创新:即进行报道的方式要不同寻常、令人耳目一新。报道方式的创新包括很多内容,从稿件构成来看,可以是通讯、消息、调研报告、读者来信等;从报道参与者程度来看,有通讯社的通稿、本报记者报道、专家的访谈、受众参与等;从报道方式来看,新闻专题、特刊专栏、网络访谈、视频直播、微博互动等。根据报道的目的和计划,有选择地创新新闻报道的形式。
例如,南方日报创新“十八大”报道形式,采取了全媒体的报道形式。南方日报十八大前方报道团队,共分为三个组:会场组、专题组、全媒体组。其中全媒体组由4人负责,运送了150公斤的拍摄器材到北京,与集团旗下的南方网、南网、奥一网联合设立“南方报业全媒体访谈室”。每天邀请广东团代表与网友在线访谈,访谈全文和视频在南方网、南网上线,精彩内容则浓缩包装推上报纸版面。还推出出镜主持人、录制视频短片,在南网首页、官方微博、户外LED大屏幕播放。官方微博的即时新闻也是一个重点。南方日报的十八大报道,既有权威专家高端访谈,也有基层代表说大白话,官员代表抛开官话套话说“人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传达党的声音,不断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体现了思想性与可读性的有机统一。面对复杂多变的舆论新环境,主流媒体要积极作为、勇于创新、拓展网络等新媒体传播渠道,才能真正主动适应舆论变革,在多元中寻求共识、凝聚力量,确立主流主导地位。
再次,新闻编排的创新。在新闻报道编排上精心构思,尤其是平面媒体,版式设计尤为重要,一定要巧妙、新颖、醒目。要讲究版面的形式美,版面是报纸的形象,是报纸的整体语言。不管新闻内容策划得如何精彩,读者接触到报纸的第一感受就是版面是否精美。调查发现,大多数读者都会在报摊前的五秒内决定购买哪份报纸。平面媒体的任何一个报道都要以版面形式首先吸引读者注意,然后才谈得上报道效果。
我们已经进入了“视觉文化”时代,图行、图像因其形象直观,易于理解,容易接受,在报道中尽量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把新闻场景图像化是一个趋势。《北京青年报》的两会报道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两会年年开,媒体年年报,要想出新、出奇是很困难的。《北京青年报》采取的是图文并茂的形式,以直观化、具体化的方式对两会中涉及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进行了剖析和说明。其实,生活中很多受众对我国的两会制度不是很了解,借此可以向民众普及我国的人大、政协制度。《北京青年报》尽可能多地利用图示的形式,直观地呈现两会,在报道期间,共推出11期图示版,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在版式设计中既要注意图文并茂,多姿多彩、错落有致,又要注意标题、字号、图片、空白的相得益彰,还要发挥饰题、字形、花边、网底等的装饰作用,使版面整体形成视觉冲击力,以增强传播效果。
总之,新闻报道工作就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创新实践活动。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成为新闻工作者锐意创新的标尺和方向,只有把更丰富、更全面的新闻新鲜、迅速地传递给广大受众,才会实现媒体效益的最大化。为了创造出更优秀的新闻产品,广大记者、编辑要善于运用创新思维,选取独特视角,从新闻内容和新闻形式上大胆探索,从而使新闻达到创新创优的目标。
新闻报道策划是媒体对报道活动的整体谋划和安排,通过前期调研,确定新闻选题,设计报道方案,确定报道范围与重点,设计报道规模和进程,设计报道方式,制定发稿计划,建立报道的组织机构和运作机制。新闻报道策划是各媒体新闻报道工作的重点,大型的重点新闻报道,一般由总编辑亲自主持,制定详细的报道方案。报道方案是报道思路的系统化、具体化产物,它将报道思路中的所有细节有条理地明确表述出来。
例如,《黑龙江林业报》为打好国庆报道战役,早在年初就开始组织策划,多次召开编采工作会议,反复研究讨论报道主题、报道内容,确定了以展示新成就新变化为主的报道主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出台了详细的《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计划》,对各版的栏目设计、稿件内容、报道形式、人员安排进行了精心细致的安排。拟就了详细周密、操作性强的报道方案,细化落实、责任到人,而且在报道进程中不断细化方案,分解任务到人。这样就使各版的报道内容、报道形式各有侧重,避免了各版之争夺稿源、报道重复,报道内容杂乱无序的状态,而是将所有的稿件整合成了一个集体。变平面单一的新闻报道为立体的多层次多方位的报道,使有限的新闻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发挥最大的功效。[1]
一些重要选题的报道策划一般还要形成文字稿,在媒体内部向有关的报道参与人员公布,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做进一步修正。在策划新中国成立的50周年大庆的报道时,中央电视台的认真准备,调集精兵强将进行报道策划,设计的报道方案从第一稿到最后一稿,前后修改了12次,全面分析了可能发生的各种变化,制作了多套备用方案,由于准备充分,中央电视台的国庆50周年报道获得了很大的成功。
报道方案是报道思路的系统化、具体化产物,它将报道思路中的所有细节有条理地明确表述出来。一旦报道策划的方案确定,在后期的执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报道策划方案要求来做,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策划的整体效果。
报道策划要讲究灵活性,随机应变。任何策划都是对未来行动的谋略和规划,是对未来将发生的情况作当前的决策。策划为了提高决策的正确率,应当对未来情况做出尽可能周密的预测。但由于未来情况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包括社会环境、报道主体、报道对象和受众都存在某种变化的可能性或某种不确定性,这种发展变化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时都可能会出现策划者未曾预计到的新情况,而策划者总是在报道客体发展变化的某一点上谋划报道,因而即使看似很全面的预测,也难免会出现偏差。
策划者要善于审时度势,随时变通。报道策划所形成的方案需要有一定的弹性,在报道的内容、范围、时间、方法、形式以及人、财、物的配置等方面,不能规定得太细太死,算得太紧太满。特别是对于那些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的战役性报役性报道,更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留有足够的余地,以免造成被动和损失。策划报道时应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使方案具有灵活性、应变性;在报道实施过程中,要紧密关注各方面情况的变化,随时对报道方案做出修正和调整,以增强适应性,这样才能把握传播的主动权。
[1] 周海英.精心策划,全力以赴——从迎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报道看重大报道战役的组织实施[J].新闻传播,2009(11).
G212
A
1674-8883(2015)14-0261-02
杜方伟(1980—),男,河南商城人,硕士,黄河科技学院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传媒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