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黄铮铮(1982—),女,四川大竹人,文学硕士,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中国中央电视台驻马尼拉站首席记者,中级记者,从事电视国际新闻报道工作。
摘 要:人物特写是电视新闻报道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是指以特定的新闻人物为核心,选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段,通过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电视新闻人物特写往往利用3~5分钟左右的篇幅,对主体人物及新闻事件进行描述,从而使新闻事件的报道更具备可看性,并有情感体现。文章以人物特写为切入点,用样本分析的手法,探讨人物特写在索马里新闻报道中的运用,并阐述其价值。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7-0268-02
在中央电视台2012年~2013年对索马里的新闻报道中,有两件重大新闻事件值得关注。第一件是2012年索马里举行总统选举,结束过渡政府的状态,整个国家开始迎来复兴。第二件是2013年索马里总统选举一周年,记者对该国一年来的建设成果进行了回访。在这两个紧密相关的重大新闻事件中,人物特写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这些风格各异、人物多样的新闻短片,让电视观众对索马里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人物特写是如何运用的?它们具备什么样的价值?笔者拟采取样本分析的手法进行解读。
一、人物特写是对重大新闻事件的补充和升华
人物特写作为新闻的一种表现手段,它需要依托于具备一定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也就是说,人物特写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性。索马里的电视新闻人物特写最典型的一个特征,就是它充分依托于重大新闻事件,成为重大新闻事件的一个侧面展示,从而使新闻的报道更加充分和丰富,新闻价值得以升华。
以《央视洋记者:单兵赴险境 报道索马里》为例,该节目以央视常驻索马里的特约报道员穆罕默德为核心人物,讲述了他为了实现新闻理想,从肯尼亚前往索马里常驻,冒着战乱的危险,报道该国在和平进程中的艰难步骤。这个节目拍摄和播出的新闻背景是索马里在2012年举行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正式结束过渡政府的状态。索马里自1991年陷入内战以来,一直处于军阀割据和武装混战的状态,议会选举及总统选举的进行,使得这个战乱的国家看到了和平的曙光。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用一个长期生活在索马里的典型人物,透过他的视角和经历,来讲述索马里选举的价值和意义,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例如,短片中提到穆罕默德在报道索马里时,除了日常的政治新闻、战地新闻之外,也对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关注,这一点,是对索马里两大选举这一重大新闻的主题升华。
《难民哈雅媞:我想要一台缝纫机》这个短片则拍摄于2013年9月,也就是索马里总统选举一周年之后。它讲述的是一位生活在难民营中的妇女,虽然通过非政府组织学习到了缝纫技术,但是却没有缝纫机,无力抚养她的6个孩子,无法摆脱难民营的苦难生活。这个短片所依托的新闻背景是总统选举一周年,它通过小人物的真实生活经历,充分展示了新政府上台虽然已经一周年,但是对于索马里的难民来说,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这样的实例比单纯的数据和专家分析更具有说服力,摩加迪沙郊区的简陋难民营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正如记者在出镜时所说,这种生活甚至都不能被称之为生活。这个短片对索马里总统选举一周年的新闻报道进行了补充,同时有情感因素地融入,使得观众对索马里难民的生存状态感到揪心,这也实现了主题的升华。
二、人物样本选取的多样性分析
在索马里新闻报道的人物特写中,如何选择主题人物更能体现索马里特色,更凸显新闻性呢?纵观2012年8月~2013年9月这一年来索马里人物特写,不难看出,在这些人物特写当中,普通老百姓是主角,但同时,这些人物又具有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因而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一)普通民众唱主角是由索马里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对索马里的新闻报道,抓住观众的主要兴趣点是一个关键。对于观众来说,他们最为关注的不是索马里的政治家,而是索马里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态。在央视的大部分关于索马里的新闻报道中,都能够看出这样的一个趋势。因此,索马里的人物特写并没有选择类似于总统专访的政治新闻人物,而是以普通民众为主角,“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使新闻具有可看性,同时抓住了观众的心理,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在这些人物特写中,主角包括央视常驻索马里记者、免费办学的小学校长、难民营中学习工作技能的单身母亲以及经营小卖部的前武装分子。这些人物都是普通民众中的一员,他们本身的故事也因此更加具备感染力。例如,《难民学校校长阿米尔:坚持免费办学》一片中,校长阿米尔的学校曾被恐怖组织索马里青年党袭击,他的身上留下了7处枪伤,他在镜头前展示了这些伤痕。这样的细节让观众对于索马里普通人的命运有了代入感,容易引起情感共鸣。
(二)人物的多样性折射出社会问题的多样性
索马里新闻报道中的人物特写之所以具有特色,是因为每一个人物样本背后都折射出了相应的社会问题。由此可见记者在拍摄该系列节目的时候,也考虑到了人物需要具备的多样性。例如,索马里面临着很严重的难民问题,几乎每一个难民都会有一个感人的故事,但是记者并没有着力渲染这样的一个群体,而只是选取了其中一个代表人物。另外的篇幅则讲述了小学校长、前武装分子这样的故事,由此反映出索马里社会生活的多个侧面。
例如,在《前武装分子哈桑:不要打仗要和平》一片,通过哈桑自己的回忆,讲述了他以前为了挣钱参加军阀战争的故事。在索马里总统选举之后,哈桑放弃了武装分子的生活,经营着一家小店,他希望国家能实现和平,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机会接受教育。这个故事折射出的是索马里饱受战争创伤和恐怖组织威胁的现状,和平问题是索马里现任政府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难民学校校长阿米尔:坚持免费办学》则讲述了阿米尔校长希望能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教育机会的故事,他创办的学校虽然面临着教室破败、师资短缺等各种问题,但是阿米尔校长仍然在坚持,多一个孩子上学,索马里的复兴就多一分希望。这个短片折射出的是索马里的教育问题,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有关报告,索马里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只有40%左右的孩子能够得到上学机会。《难民哈雅媞:我想要一台缝纫机》则反映出索马里所面临的难民安置问题。长期战乱使索马里出现被称为“境内流离失所者”的难民群体,他们大多数是从战乱的家乡逃亡到首都摩加迪沙的,这样的群体超过摩加迪沙总人口数的10%,仅靠国际社会的援助很难解决这一问题,让难民像哈雅媞一样学习工作技能,为他们安排就业的机会,可能才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三、人物特写对于索马里新闻报道的价值
央视对于索马里的新闻报道有很多种模式,如2011年的东非大旱,索马里旱情的系列报道就引发了国内的强烈关注。再如对于索马里的议会选举和总统选举,央视记者也在现场发回消息。对于索马里战乱的局势,记者们甚至跟随非盟特派团去前线战区进行探访。但是笔者认为,虽然这一类常规报道也很吸引眼球,但是人物特写类的报道对索马里来说更具有价值。
(一)人物特写为改变人物命运带来希望
索马里的新闻报道,总的来说可以归纳入战乱报道和灾难报道这几个类别当中。在这样的报道中,单纯地陈述新闻事实虽然是及时有效的,但是这样的报道并不能对改变该地区的情况有所帮助。以索马里为例,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报道,不仅仅局限于告知和传播,也表现在新闻报道给当地民众的生活带来确实的改善。类似于战区探访、总统选举直播一类的新闻,是很难实现这一目标的。而人物特写则不同,它是新闻事实的客观呈现,同时又融入了对人物命运的情感关注,这类的新闻报道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引发社会的关注,从而为帮助索马里民众改善生活状态提供了必要的前提。
以《难民哈雅媞:我想要一台缝纫机》为例,短片中首先讲述了哈雅媞的生活状态:单身母亲,没有收入来源,居住在难民营,独自抚养6个孩子,其中大女儿甚至怀有身孕。其次讲述了哈雅媞的生活有了一点希望,非政府组织在难民营设立了缝纫技术学习班,她每天可以有2个小时的时间去学习技术。但在短片的最后,提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非政府组织虽然可以免费教授像哈雅媞这样的难民一些工作技能,但是他们并不能提供工作机会,哈雅媞虽然学会了缝纫,但是却买不起缝纫机,仍然没有收入来源。这个问题的提出让观众对哈雅媞的命运产生了关注,如果一台缝纫机就可以改变索马里难民的人生,这可能会引起社会爱心人士和公益组织的注意。这个人物特写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就在此处,它能够引起国际社会对索马里难民安置状况的关注,从而真正地去解决哈雅媞这样的难民所面临的问题。
(二)人物特写比普通新闻报道更能实现深度传播
普通新闻报道最重要的特点是时效性。虽然实现了快速传播,但报道深度始终有所局限。而人物特写则不同,由于它的篇幅在3~5分钟左右,所以能够将新闻挖掘得更加深入,展现新闻人物的命运及个性,阐述目前情况下主体人物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人物特写在传播深度上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例如,索马里的教育问题一直都是比较受人关注的话题,笔者选取了一则普通新闻《索马里:商店招牌画折射索马里教育困境》以及人物特写《难民学校校长阿米尔:坚持免费办学》来进行对比分析。
普通新闻《索马里:商店招牌画折射索马里教育困境》时长仅1分27秒,主要是通过记者观察到的一个细节进行切入,由于索马里的文盲率超过50%,很多人不识字,所以商店不得不在外墙上画上醒目的图画,来告知民众售卖的商品种类。最终落点则是因为免费教育还不能普及,普通民众无法负担。这一则新闻对于细节的观察是比较到位的。但是全篇来看,对于教育问题的深度挖掘就显得局限。而人物特写《难民学校校长阿米尔:坚持免费办学》时长则达到2分25秒,它从多种角度展现了阿米尔校长的人物命运,如他身上的7处枪伤。同时也列举了众多的数据,来具体说明开展免费教育的难度,由于该学校的经费全部是由阿米尔校长个人出资的,学生上学是完全免费的,所以在办学经费方面存在着入不敷出的现象。例如,教师的工资,第一个月是没有薪酬的,从第二个月开始每个月才能有50美元的微薄收入,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学校的师资流失严重,教师人数从2007年的17人减少到2013年的13人。在短片的最后,也提出了索马里每10个孩子当中只有4个能得到上学的机会,索马里要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重建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同样是对教育问题的新闻报道,人物特写显然在深度上更具有优势。它通过对人物命运的关注,用实例分析和数据列举,指出了推广免费教育的艰难,从而引发国际社会对索马里教育问题的关注。
综上所述,人物特写作为一类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它以重大新闻事件为背景,对新闻事件进行补充,对新闻主题进行升华,通过多样化的人物样本选取,人物特写能够全面反映当前社会所面临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人物特写可以通过电视传播,引发对于社会问题和人物命运的广泛关注,从而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变人物命运提供了必要前提,这是新闻传播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