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昕
儿童剧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实施
◎高 昕
幼儿师范类学校属于高职(职业)教育体系,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实践教学是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能够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以及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和刻苦钻研、坚持不懈的工作作风。因此,必须突出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幼儿教师口语》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必修课,然而长期以来,该课程的教学中只重视学生普通话训练,不重视学生的职业口语训练,特别是儿童剧表演训练在教学中一直处于缺席的地位。其实,幼儿园语言活动的教学内容大多是以讲故事为主,有一定的情节,在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以后,老师可以对故事进行再加工编导,让幼儿亲自演一演情节,用口语和身体语言演绎文字语言,这样可以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锻炼口语能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提升其全面素质。
因此,笔者将实践教学贯彻于儿童剧表演训练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其他专业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幼儿和幼儿教育的职业情感。
儿童剧是以儿童为主要观众的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以及童话剧、神话剧、木偶戏、皮影戏等不同类型剧种的统称。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儿童剧的内涵和表演要求,可以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请学生们结合自己看过的、知道的儿童剧进行讨论。经过研讨,同学们能够指出儿童剧是戏剧的一种,在内容上要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有集中的戏剧情节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时间和空间也要高度集中;其形象要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完整性,人物语言要体现个性化和动作性,其语言、行为充分体现儿童的年龄特点,要适应儿童特有的情趣、心理状态和理解、思考方式;通过具体、鲜明的形象与活泼、明快的情节向儿童剖析严肃的主题,使学生得到美的感染,培养儿童积极地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意志和想象力,从而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儿童正确地认识现实世界与周围事物,以达到完善其自身既有的道德感;形式上要活泼多样,充分利用其他艺术门类,如音乐、舞蹈、美术等,适应儿童的兴趣爱好。
学生还总结了儿童剧表演的要求,即要有一颗“童心”:要用儿童或者幼儿的思想感情来看待剧情、人物,使自己对外界的反应、思想方法、行为方式及语言都具有儿童特色;表演时要尽量用生活中的语气、语调,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表现剧中人物的个性。另外,为了增加儿童剧的观赏性,可以在表演时适当选择和融入音乐以及舞蹈等艺术元素,注重舞美及演员的形象设计等。
剧本是演员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据,因此在表演之前表演者首先对剧本要有第一眼的感性认识,将剧本的文字转化为脑中的形象,再把文字形象转化为心像,因为没有形象就没有心像,形象是心像形成的基础。
对于一个即将表演的剧本,要指导学生着重分析剧本的以下内容:时代背景,即故事发生时的环境;规定情境,即作家在剧本中为人物活动所规定的具体环境和实际情况以及演员在角色创造过程中剧本所规定和自己加以合理延伸的一切东西;故事梗概,即剧情的主要内容,包括主要人物、时间地点、情节发展和结局等;中心事件,即作为全剧核心内容的事件;矛盾冲突,即客观存在的,阻止主要剧情继续顺利向前发展的内容或事件;主题思想,即剧本的中心思想,也可以说是编剧写本子的目的等等。
在分析剧本的基础上还要分析角色。表演者首先必须对自己塑造的角色有深入的认知和剖析,把握角色贯穿全剧的行动,从而把握角色特点,找到剧中角色的特性。其次,演员要更深入地了解作者塑造角色的意图,只有深入了解作者塑造角色的意图,才能对角色有更深的体验和感受,才能把剧中人物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演员除了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外,还要了解剧中的每一个人物。
台词是戏剧表演中角色所说的话语,是剧作者用以展示剧情、刻画人物、体现主题的主要手段,也是剧本构成的基本成分,具有动作性、性格化、口语化等特点。表演之前,必须正确理解台词,并对台词进行技巧处理,赋予角色以生命力。想要说好台词首先要表达清楚,做到每个字的读音要正确,适当调整声音的大小,语速的快慢。其次要使台词动听,强调逻辑重音,对于在传情达意上含有特殊意义的字、词应重读,以突出其意义,避免说话过于呆板。形成旋律节奏,比较重要的说话,可以讲慢一点;不太重要的,可以说快一点。注意适当停顿,通过逻辑停顿、感情停顿等来制造气氛。还要通过声调变化,如采用升调、降调、平直调、弯曲调等表达出不同的思想感情。
一是进行想象训练。表演要真实感人,内部技巧(心理活动)极其重要,因为它是外部有声语言及肢体语言的依据。如果缺少内部思想情感、心理活动的支撑,表演便成了无源之水,其饰演的角色也将成为行尸走肉。舞台上的一切环境都是虚构的,但在演员的心中,舞台上的一切必须都是真实的。因此,在训练时要求演员的动作、眼神、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等等都要“真”,必须做到真听、真看、真想、真做。为了培养真实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意念想象训练,如看电视、缝衣服、闻花香、削苹果等,通过无实物动作训练、环境、想象的证实训练,培养和加强学生的真实感、做到表演细致、准确、自然。
二是进行形体训练。演员的形体要达到灵活、协调、舒展、优美、有力、富有弹性等标准,教师应当着重训练学生在舞台上立、坐、行、跑。“立”要做到立腰、挺胸、收腹、精神饱满;“坐”应做到上身挺直、抬头,椅子不能坐满,不能靠椅背;“行”应抬头、目视前方,以胸部带动肩轴摆动,掌心相对自然摆手;“跑”应做到步态轻盈、灵活,奔跑时两脚落地声音要轻。儿童剧中,粉墨登场的大多数是各种动物,因此学生还要进行模拟动物训练,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抓住特征设计动作,是表演形体训练很重要的一环。
三是进行语言训练。舞台上的语言是艺术的表达,不同于生活中的语言和发声,它要求清晰响亮具有穿透力,还应该声音悦耳动听,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科学地进行用气发声,着重训练胸腹式呼吸技巧、口鼻胸三腔共鸣技巧和吐字归音技巧,使声音更具穿透力,还有根据情感需要用不同语气、语调处理台词并掌握台词的节奏和语言发声的性格化技巧。
四是进行舞台交流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剧本的规定情境,依据人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剧中人物的身份和思想逻辑、情感变化、行动目的为基础,与同台者进行不间断地、相互传达地、接受思想情感地交流活动。着重训练与同台对手交流、演员自我交流、与想象中的对象交流、与观众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演员与对手演员(角色)之间的直接交流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交流形式,包括语言交流和动作交流两个方面。这种双方直接的舞台交流必须建立在双方真看、真听、真思考、真判断的基础上。
在排练前应先组建剧组,按剧组选定一位相对有表演经验的且具有组织能力的同学担任导演,负责对全剧进行艺术处理、对人员进行具体安排。接着要确定服饰、道具,不一定必须是生活的真实,可以利用替代物,只要符合剧情、角色要求就行。还要按照剧本规定的情境布置舞台环境,要求简单形象。
准备工作完成后,就进入排练阶段。首先要把所有台词从头至尾读几遍,检查演员的台词是否符合人物的感情色彩和性格特征,抑扬顿挫处理得是否恰当,是否进一步深入细致地理解剧本和角色;其次要确定每个角色在舞台上的位置和行动路线,并实地演练多遍,增强角色之间交流的自然与默契。
儿童剧的演出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演员排练效果的检验,是一个完整地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儿童剧演出,可以在每一个班级内部举行每个剧组的汇报演出,还可以每个班推荐一个剧目参加全校性的演出,或者利用“六一”、大班幼儿结业典礼等节日、纪念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为孩子们表演。这样的形式既能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亲近幼儿、喜爱幼儿的职业情感。演出不是随意的,要认真化装,帮助演员更好地进入角色,并加强观众在观看时的代入感。演出前必须注意设计好各演员进场和出场的形式,即带戏上场,带戏下场。总之,在整个的演出过程中演员不能有任何懈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为: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要落实这些目标,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关键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指导、组织幼儿表演儿童剧无疑是寓教于乐、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儿童剧表演训练作为培养幼儿教师口语能力的核心教学内容,必须努力构建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熟练掌握表演的方法和技巧,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较好地指导和组织幼儿进行儿童剧表演,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董维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多元拓展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2]隋雯,高昕.幼儿教师口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高昕 江苏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21004)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幼儿教师职业口语使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为D/2013/02/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