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谋道不谋贫的典范

2015-02-27 21:45余世存
英才 2015年2期
关键词:罗振玉冯玉祥溥仪

余世存

从传统文化中走出来,我们中国人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如众所周知的德先生赛先生问题,科学精神、民主意识以及法治观念等等需要在人心中扎下根来。

在这些众多的命题中,还有一些为大家忽视的,如义利观,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一道关口。民国人物中,鲁迅比较早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有名的命题——娜拉出走会是怎样,即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大部分人对此是避而不谈的。

直到今天,知识人也未过这一道关。一方面,人们羞于谈钱;一方面,人人以钱为硬通货,为成功一大指标。人们也会迂回过来,在今天仍活得贫穷匮乏是对不起时代,对不起社会,是一种羞耻。人们说起人生的典范,又会打捞逝去的传统:在以前,人们是忧道不忧贫,谋道不谋食的,孟子不是说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惟能?一方面,人们会自己辩护,司马迁不是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如果梳理王国维的义利观,我们大概能说,他是传统的,他算得上忧道不忧贫的典范。他跟后来的五四青年,跟郭沫若等左翼文化是隔膜的。五四的理想、左翼革命的情怀也是一种“道”,但在年轻一代那里,他们把道和生计绞缠在一起了,他们梦想一揽子解决方案。而王国维这种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人,即使有过生计的压力,但也并不把生计当作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王国维是1877年生人,他出生在一个家境并非宽裕的家庭。4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王乃誉是一位喜欢文化的小商人,在父亲的安排下,王国维7岁入私塾读书,11岁学作诗文,并喜金石书画。16岁入州学,开始读“前四史”,17岁肄业于杭州崇文书院。但王国维没有考试运,15岁、16岁、21岁时多次参加省府的科考都没有考中。他只能在家乡做私塾先生。应该说,这几次考试对一个青少年的心理塑型是有影响的。

但年轻人不会轻易服输。王国维不安于做家庭教师,父亲为他请人推荐留学。

1900年,在罗振玉的资助及其他人的帮助下,王国维到日本生活、学习,期间曾因病回国养病。1911年辛亥革命后,王国维再次带着一家人跟随罗振玉到日本,生活了四年。在罗振玉的帮助下,王国维有机会静下心来做学问,研究方向转向经史、小学。这一时期,他的生活颇安定,学术上也更有成就,他自述此间“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冠。”他同罗振玉等一起研究甲骨金文,编订《流沙坠简》。

就是说,不到40岁时,王国维已经是圈子内公认的大学者了。但到40岁时,王国维在经济上仍是不独立的。36岁时,他写的《宋元戏曲史》一书,得到稿酬200圆,这可以说是四五年的研究成果,报酬也就今天的人民币一万元左右。《盛京时报》请他写专栏,每月可给报酬30圆,今人民币1500元左右。因为稿费时常拖欠,他也就不写了。

40岁时,王国维不愿再以全家生活有累罗振玉,他回国为英人哈同编辑《学术丛编》。生活非常简单。“初至新寓,一切无有,午饭包诸饭店,二人日大洋三角。”为此,他也有变通,如为江南著名藏书家蒋汝藻编《乌程蒋氏密韵楼藏书志》等,勉强得一些报酬。

蔡元培初掌北大时,要请他到北大做教授,他拒绝了。北大国学所创办,再请他,他还是辞谢了。清华大学请他,他仍是拒绝。从1918—1924年,他多次辞谢国内一流大学的聘请。

但1923年春,溥仪小朝廷要选海内硕学之士,王国维经推荐,以布衣之身到北京充任逊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溥仪手令,王国维“加恩赏给五品衔,并赏食五品俸。”青少年时期未曾过科考关的王国维至此算是获得了认同感。有了这一归宿或身份认同的王国维更不把社会新进或主流学术放在心上,1924、1925年,清华大学两次聘请他,都为他所拒。只是后一次,胡适托“皇上”溥仪代为劝驾,溥仪下了一道诏书,王国维这才答应去清华任国学研究所的“研究教授”。

没有“皇上”的帮忙,王国维不会是今天人们称艳的“四大导师”,他会更加游离于学术体制。我们由此可知,王国维为人上的一些特点,我们可以说他迂腐,也可以说他敏感,也可以说他对义利、道术的看法是粗浅而过时的。

但只有进入现代学术体制,王国维的生活才算有了一定的保证。王国维等人的薪水是清华大学最高的,月薪为500圆,约相当于今人民币三万元左右。1925年4月,王国维全家迁居清华园西院。他给儿子写信说:“京寓已决计迁移,已于清华校内租定房屋两所。一所七间月租25圆;另一所五间月租19圆。拟家眷住七间,书房及男仆住五间。两屋相离近百步许,然已无他屋可租,只得暂时勉住。”

王国维在清华度过了两年难得的好日子。说这是好日子,因为他的清华生活是有规律的,有保证的,有群体氛围的。以前的王国维就像他三境界中的名句之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冯玉祥

到1927年,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在政治社会的大变迁大动乱中,湖南学人叶德辉等人被“特别法庭”枪毙,这使北京的教授们大为恐慌。同时, 冯玉祥的军队也逼向北京。冯玉祥们的“乱行”在几年前就已经展示过一次,那一次,正是在冯玉祥部队的“保护”下,“皇上”溥仪被赶出紫禁城。

6月,清华大学放暑假。6月1日,研究院师生举行会餐,开了四桌,每桌有一位导师。梁启超的一桌是热闹的,梁鼓励学生说:“吾院苟继续努力,必成国学重镇无疑。”王国维那一桌却寂然无声。王国维似痴呆状,但没有人去注意,人们以为他只是在思考学术问题。6月2日,王国维即自沉于昆明湖。

我们今天当然可以称道王国维的忠贞、纯粹,忧道不忧贫。但我们也应该知道,他本人在义利关面前没有过关。如前说,这也是中国人的命题。

猜你喜欢
罗振玉冯玉祥溥仪
日本关西大学藏罗振玉致内藤湖南信三十九封考释
王国维、罗振玉晚年交恶考论
如何重评罗振玉的学术成就
罗振玉致西园寺公望手札解读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冯玉祥智斗日顽
寄冯玉祥书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溥仪曾是同性恋